学术投稿

扩大双额下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

吴旭;卢刚;王坚

关键词:额下入路, 治疗, 巨大垂体腺瘤, 效果满意, 手术入路, 前颅底, 斜坡, 筛窦, 蝶窦, 鞍旁
摘要:巨大垂体腺瘤可同时向鞍内外生长,并累及蝶窦、筛窦、鞍上、鞍旁、前颅底或上斜坡,采用何种手术入路,至今尚有争论.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对12例巨大垂体腺瘤采用经扩大双额下入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肾损伤的B超诊断价值

    本院1991年~1997年收治肾损伤46例,均经临床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损伤程度,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显示B超对诊断肾损伤,尤其是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白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素高捷疗冻膏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素高捷疗是从幼牛血液中提取的脱蛋白标准血液渗析物.烧伤后早期应用素高捷疗能显著抑制皮肤的继发损伤过程并加速受伤组织再生.我院于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用素高捷疗冻膏治疗面部Ⅱ部烧伤创面,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

    老年人外伤性多发性脑内血肿(两处以上)是一种特殊年龄段特殊类型的血肿.我们在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2例,资料齐全的54例中38例作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就非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丁永志;陈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易继发出血,可能导致二次手术.现结合我院1992年~1996年所作300例此类手术的得失,对如何减少术后继发出血作一探讨.

    作者:方伟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发伤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创伤后期并发症是导致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多发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现对我院急诊科近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79例多发伤作一分析,旨在探讨肺部并发症防治的措施与意义.

    作者:赵晓刚;干建新;陈毅军;江观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20例腹部手术病人采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治疗组),同期另150例腹部手术病人未用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体温、血白细胞数、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160例(72.7%),未发生肠粘连135例(84.4%);对照组术后获得随访110例(73.3%),未发生肠粘连53例(4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乳剂、糜蛋白酶腹腔灌注有防止肠粘连的作用.

    作者:朱建和;王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国内LC中转开腹率为2%~3%,胆总管损伤发生率为0.32%,胆瘘和胆囊管瘘发生率为0.31%[1].我院1996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LC195例,其中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为6.6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但无胆管损伤及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中转开腹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国良;施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30例治疗分析

    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严重上肢创伤,伤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很不一致.Lange等[1]认为肱骨骨折只有采用坚强的内固定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采用非手术疗法发生肱骨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接的危险性很大.王全平等[2]也认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消除浮动肘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我科1985年~1997年共收治同侧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30例,现就其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陈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aisonneuve骨折13例治疗分析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 of the fibula,MF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其特点是内侧结构损伤(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合并腓骨近端1/3骨折.按Denis-Weber分类法,MFF属C型踝关节骨折.此型骨折很不稳定,且常合并胫腓连结分离.有的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常行保守治疗或仅修复内侧结构,因此疗效欠佳.笔者回顾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3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3例仅修复内侧结构,8例修复内侧结构并固定胫腓连结,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陈文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腋下直切口开胸术

    胸内手术切口的选择取决于手术方式及术者的经验.好的切口应提供良好的显露,尽量减少损伤,同时也尽可能满足美学要求.经腋下直切口保留肌肉的开胸术能满足大部分胸内手术的上述要求.1997年2月至1997年12月,笔者采用此切口作了10例开胸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正科;童永;李国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扩大双额下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

    巨大垂体腺瘤可同时向鞍内外生长,并累及蝶窦、筛窦、鞍上、鞍旁、前颅底或上斜坡,采用何种手术入路,至今尚有争论.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对12例巨大垂体腺瘤采用经扩大双额下入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旭;卢刚;王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超音频脉冲电流导入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疼痛性疾病

    目的进一步改善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治疗软组织扭挫伤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超音频脉冲电流导入非甾体消炎药(在4种药物中筛选出透皮速率佳的双氯芬酸钠)治疗疼痛性疾病患者,并与直流电导入疗法进行比较.结果超音频脉冲电流导入疗法的疗效优于直流电导入疗法(P<0.05).结论认为超音频脉冲电流导入疗法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疗法.

    作者:杨敏丽;徐昕;宋宏伟;张桂芬;洪修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颈部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灌注疗法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的机率及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IAC)和静脉化疗(PVC)分别治疗头颈部鳞癌9例和15例,观察并比较两种化疗方法的疗效、全身与局部毒性反应程度以及人体功能所受到的影响.结果IAC组有效率达88.89%,而PVC组为4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IAC组血液、心脏和皮肤粘膜的毒副反应明显较PVC组轻(P<0.05或0.01).结论IAC对提高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减轻PVC治疗中的毒副反应程度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昕;赵士芳;黄剑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T增强后即摄腹部平片在肾损伤中的应用

    我们对本院收治的18例肾损伤患者,在CT增强后15min内即摄腹部平片,结果表明该法能全面了解尿路病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田;陈镇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带胫后动脉跖肌腱复合组织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探寻不带皮肤的血管化肌腱移植的新供区,对带胫后动脉的跖肌腱游离移植作了研究.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20条小腿标本上,通过胫后动脉灌注以模拟临床实际操作的方法作跖肌腱与胫后动脉血运关系的解剖研究,并作跖肌腱血运模式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跖肌腱与小腿深筋膜中下段通过其腱周膜与胫后动脉存在稳定的血运关系,该段长度11.2±2.4cm,血运来源于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中下段的2~4支经深筋膜的穿支,管径0.8±0.3mm,其中管径大于1.0mm可供吻合用的穿支1~2支稳定地出现在距跖肌腱止点5~10cm处,血管蒂长可达2~3cm.结论认为跖肌腱是血管化肌腱移植的可靠供腱;吻合胫后血管或分支的跖肌腱复合组织移植是临床上不带皮肤血管化肌腱移植的潜在术式.

    作者:徐靖宏;李青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皮下环切口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698例

    我院外科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对69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人采用经皮下环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体会该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夫;阮圣辉;罗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态之间及两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40例骨肉瘤活检标本,分别进行P53蛋白、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55.0%;PCNA指数范围5%~96%,平均56.83%±29.80%;P53蛋白的阳性率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1);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存在正相关(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P53蛋白表达和PCNA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预后分析提示P53蛋白、PCNA高度表达的病人预后差,但两者并非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53蛋白和PCNA表达对骨肉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作者:叶招明;李伟栩;范顺武;杨迪生;陶惠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应用于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3例

    1993年5月至1999年2月,我们应用体外循环静脉-静脉转流方法成功地完成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现将体外循环转流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萍;陈英莲;钱林锋;郑树森;黄东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左膈脂肪瘤1例

    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20d前起自感胸闷、气急、心悸伴左胸不适,有时晚间惊醒,无咯血史,在当地卫生院用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无外伤史.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症.X线检查:左膈顶有一直径约6cm大小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边界光整.经透视,块影随呼吸上下移动,与横膈运动保持一致.两肺野未见实质性病灶,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右侧膈肌无殊.诊断为左侧膈肌肿瘤,脂肪瘤可能性为大.CT检查:左膈肌上有一不规则圆形低密度阴影,CT值为-67Hu左右,亦考虑为左膈脂肪瘤.手术所见:左膈肌顶部中心腱有直径3.5cm裂口,大网膜疝入左胸形成直径约5cm之肿块,被左下肺组织包裹、固定.左下肺组织与其余膈肌也有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显露疝内容物及膈肌裂孔,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修补膈肌裂孔.手术诊断:左侧膈疝.

    作者:王相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肠出血的诊断技术

    临床上以Treitz韧带为界将消化道分为上、下两段.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小肠(本文专指空回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在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小肠出血仅占下消化道出血的1%左右,但定位诊断却往往比较困难,即使剖腹探查也只能对30%左右的病例作出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小肠出血病因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笔者就近20余年来各种检查方法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或可有所裨益.

    作者:周孝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