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杨凯;肖斐

关键词:TCD, 缺血性脑血管病, 应用价值
摘要:脑血管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与致残率均很高,因此,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自制制剂的微机管理

    为提高医院自制制剂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我们使用FOXBASE语言,独立编写了自制制剂管理软件包,对制剂原材料、成品的购入及使用、消耗实行微机管理.实现了制剂室成本核算及收益情况实时监控的微机化管理.

    作者:王红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56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苗淑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

    本研究对睾丸扭转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拟探讨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张琳郁;赵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性阑尾炎2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避免误治.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6例老年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阑尾穿孔,穿孔率为61.5%,行阑尾切除并腹腔清洗引流术;10例行阑尾切除术.2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感染5例,无一例死亡,与传统阑尾炎诊治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性阑尾炎诊断难、进展快,合并内科病多,其穿孔率及死亡率较高,必须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覃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腩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在临床用药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非正规性随意锻炼.结果:康复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达88.2%.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黄孝悦;姜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锁髓内针治疗小腿骨折

    目的:观察使用自锁髓内针治疗小腿(胫骨)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胫骨骨折,其中开放型骨折20例,闭合型26例.应用扩髓或不扩髓自锁髓内针进行治疗,采取闭合或微创复位自锁髓内针固定.术后48 h开始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4~5 d伤口无异常后逐渐部分负重.结果:随访6~28个月,46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无断钉,无深部感染.结论:白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少.

    作者:高伟;赵政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58例牙髓-牙周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8例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牙髓-牙周综合征与性别、年龄、牙位无明显差异.结论:牙髓-牙周综合征其病变来源和不同的治疗方法间效果有明显差异.

    作者:陈玉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及件别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人,患者于发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与患者同步采血.分别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次采血后均在2 h内完成全部指标测定.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减少更为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高血黏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血液黏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紊乱,有可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作者:张艳晨;张晓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全面预算如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预算作为企事业单位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正受到卫生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其功能和影响力将日现突出.本文分析了目前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何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剜除术36例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治疗效果、手术适应证,以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36例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并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22例作比较.结果:36例子宫肌瘤均成功经阴道剜除,无一例膀胱、直肠及输尿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尢显著性(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均较腹式组短(或轻)(P<0.01).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剜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而经腹手术适应汪更广,剔除肌瘤数目町以更多,直径更大.

    作者:周广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农合制度下乡镇卫生院生存现状的调研与心思考

    药品收入降低、卫技人员工资仍然没有保障、不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成为新农合制度下卫生院的三大难题.建议政府增加对供方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从三个方面改变投入方式:增加对基层定点]卫生院医疗服务项目的财政直补;建立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经费的基本保障机制;科学设计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制度终实现投入向效益的转化.

    作者:甄红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胶囊治疗,每次5粒,每日3次,疗程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胡文兴;李荣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件血小板减少性紫(immuno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龙珍珠玛;郎涛;王燕;徐全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和预防,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通过药物的治疗和护理,避免过多的翻动,保证安静,使患儿免受刺激,尽可能预防新生儿合并症.结果:提高患儿生存率.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和减少患儿翻动,保持病室安静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翠荣;苏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入院治疗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2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32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20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问没有显著增加.结论: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国中药企业开发越南市场的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针对法律意志、产品定位和市场开发这三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进对越南市场的开发.

    作者:黄焱;陈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尽早鼻饲的意义及护理

    通过尽早鼻饲使脑外伤病人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调节电解质平衡,稳定内环境,使病人提前清醒,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晓萍;韩云斐;郑风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硬膜外间断注药和微量泵持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间断注药和微量泵持续给药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3 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但在第一产程结束时及时停止给药.其中,60例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实施无痛分娩者为研究组,25例分次给药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不同产程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第一产程差异无显著性,第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微量泵持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于产程及母婴均无影响,较硬膜外间断注射镇痛效果更完善,满意,副作用更少.

    作者:李鹏;李传定;陈丹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培养创新意识与促进基层医院科研发展

    创新(Innovation)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原意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达到创新的目的的原则是改善人们的工作质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对社会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冶长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位置关系的观察与研究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8具、儿童尸体6具,其中,男性16具,女性8具,共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Ⅰ型即正常型占总数的64.6%,为多见;变异型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31.3%,故将Ⅱ型作为变异型的代表.结论:变异型出现率的左右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儿童成人年龄差异均不显著,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作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