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耿兰书:为患者打造活力

刘林

关键词:燕赵大地, 石家庄市, 肝病治疗, 河北省, 中国, 人生, 老人, 记忆, 春光
摘要:人生的光芒三月的燕赵大地到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河北省石家庄市在明媚的春光里展现着特有的魅力.一位在中国的肝病治疗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的老人正被人们记忆并传扬着.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

    目的:推广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针进入肾中、下盏并扩张后进行肾镜碎石术.结果: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施行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5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成功52例,占94.5%,失败3例,占5.5%.结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反复手术,无创伤打击,无需射线定位,于医患双方无健康损害.

    作者:章静;钟少云;袁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中央性前置胎盘、横位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孕3产1流1.因停经34+4周,阴道流血1 h,于2006年2月8日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9日,停经45 d自觉早孕症状,60 d症状自然消失,孕4+个月自觉胎动,孕26周至29周左右反复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先后2次住院保胎对症治疗,于26周住院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达9.3 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孕期无发冷发热,无头昏、眼花及心悸等症状,此次因阴道流液急诊来住院.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极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成3组,按布比卡因的浓度分为:0.125%BUP组(Ⅰ组)、0.10%组(Ⅱ组)、0.075%组(Ⅲ组),3组硬膜外镇痛的其他药物均为芬太尼0.5 mg、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1.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所有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术毕前将PCA泵内液5 ml做为负荷量注入硬膜外腔,连接PCA泵.观察术后4、8、12、24、36、48h VAS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各时点VAS评分、Ramesa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roma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局灶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极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维生素B12联合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地减轻布比卡因对脊神经的有害刺激,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连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加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分为拉米夫定加用苦参素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组(B组).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DNA、肝脏生化指标和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56周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组HBeAg/抗-HBe转换率(39.4%)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VDNA阳性率及YMDD变异率都比拉夫米定组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作者:黄新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检修实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仪器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骤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

    作者:尹庆华;何春珊;葛丹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育症患者抗精子抗体ELISA测定与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不育症患者血中抗精子总抗体(T-Ig)、IgC和IgA水平,提高检测结果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T-Ig、IgA和IgG,制作标准曲线,行方法学考察并确定参考值范围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T-Ig、IgA和IgG的测定上限可达500 U/ml;回收率在96.4%%~103%之间;批内重复性<7.0%;参考值范围为T-Ig<74.3 U/ml,IgA<55.2 U/ml,IgG<61.3 U/ml.经在临床的初步应用表明,在不育患者中T-Ig超过参考值上限的比例男性23.7%,女性31.1%,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T-Ig与Ig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与IgA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同时测定T-Ig和IgA对不育患者进行诊断.

    作者:冯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67例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总结67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急救处理措施.结果:在本组67例患者中,生存48例(生存率71.6%),其中恢复良好18例(26.7%),中度残疾13例(19.5%),重度残疾17例(25.4%),死亡19例(28.4%).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不但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海山;张文肇;郭子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近视眼EPI-LASIK术后早期泪膜改变原因探析

    目的:探讨近视眼EPI-LASIK术后泪膜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来本院接受EPI-LASIK术的病人33例66限于术后1个月检测泪液分泌实验及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结果对比.结果:近视眼EPI-I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泪膜稳定性的降低,而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泪膜稳定性的降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术后泪膜功能.

    作者:李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17例,并与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组年龄低[(50±5.8)岁,(68±7.2)岁,P<0.05],平均住院日少[(2±0.6)d,(14±5.6)d,P<0.05],并发症没有增加,且无死亡.结论: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成熟的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红石;王乐丰;杨新春;迟永辉;葛永贵;李唯铭;徐立;倪祝华;夏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子宫颈病变时细胞学及阴道镜下的临床表现

    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病变的两种诊断技术.1941年,巴氏首次报道宫颈涂片诊断宫颈癌,杨大望1951年首次将巴氏阴道细胞学检查引进我国,其阳性准确率可达85%~95.4%,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但其敏感率较低,约为41%,假阴性率为15%~40%.

    作者:凌玉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支撑捆扎法适应证的选择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标准,评价保肛术后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盆腔CT、MRI、术前活检病理确诊的96例低位直肠癌用美国Johnsor吻合器、闭合器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全组除发生1例直肠阴道瘘外无手术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寿命表法计算3年生存率78.1%,局部复发率5.2%.术后病人排便功能优者达84.0%,12~18个月排便次数和排便功能接近正常,无完全性排便失禁.结论:本法对低位直肠癌疗效良好,并对该术式的适应证作出总结.

    作者:任辉;冯基业;谢建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自体血液回输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并发大出血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异位妊娠并腹腔大出血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观察组进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给予异体血输入.观察两种输血方式对休克纠正的效果、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预后情况.结果:3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每例平均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636±208)ml,未再输入库血,不良反应少;对照组每例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663±119)ml,输血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自体血的丢失,减少输入异型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时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罗燕;邓淑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拒绝氧疗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复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笔者在呼吸内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我科目前有近1/3的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大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氧疗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吴云霞;方咏梅;张李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动杆菌耐药性检测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6株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法进行.结果:临床分离的76株不动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7株(产ESBLs率为22.37%),对各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主要耐药机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对提高感染治愈率及减缓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继猛;郭之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据我院2006年以来,脑梗死急性期210例患者,对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经抗凝治疗89例,治愈27例,显效3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恶化2例;抗血小板治疗121例,治愈34例,显效57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恶化5例.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在无条件或尚未行凝血四项或INR等抗凝功能检测的医院,无禁忌证的脑梗死急性期,建议首选并尽早开始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亢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M组各检测值正常,均无明显变化(P>0.05),EDN组和CDN组MCV、MPV增大,MCHC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N组较EDN组MCV、MPV增大更为明显(P<0.01),而Hb、HCT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PV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64、0.482,P<0.01).结论:DN患者MCV、MPV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孙庆凯;温庆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鱼腥草止咳口服液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止咳口服液对难治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止咳口服液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2和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增加外周血IL-2及降低TNF-α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鱼腥草止咳口服液治疗难治性肺炎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在镇咳、平喘、抗炎、退热及促进排痰、肺部哕音和炎症消失、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马规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营口市1985~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降低营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并分析1985~2006年营口市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情况.结果:我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免疫相关疾病下降明显,但个别传染病如肺结核等发病出现反弹,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有上升可能.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及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乃至消除有关传染病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作者:王琳;曹兴革;张淑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制定方法

    国外研究表明[1],对骨质疏松症而言,传统的评价疗效和选择疗法的指标已不够灵敏,要全面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一种新的临床评价指标--生命质量评价--正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作者:孙丁;王津涛;冯曦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峡部妊娠是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和剖宫产率的增高,本症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对其认识不够,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时发生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荣;王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