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贺伟

关键词:金银花, 化学成分, 药理
摘要: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全面的介绍并简述了近10年的研究结果及进展概况,以期为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李卫军;王艳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良护理思维及克服方法分析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出来.如何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其中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官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护理职业形象美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职业形象美是护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融合与统一.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才能塑造出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美.

    作者:奚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我院医学计量管理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医院计量管理的复杂性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院计量管理的实施措施,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叶建红;王学涛;王辉;丁哲耀;段磊;劳锦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7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2001~2005年间57例食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误吸导致死亡,1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因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其中喉返神经损伤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可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晓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因素、治疗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时定点监测、跟踪随访、全面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善,并发症、再发率、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申宝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使用美国博士伦Technolas 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近视的528例患者,按治疗原理、优点、术后并发症、矫正视力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1.0以上者占95.2%,视力改善为100%.结论:LASIK治疗近视稳定性高,恢复视力快,效果好.

    作者:李蔚蓝;罗秀娟;杨艳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观察组为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组,对照组为单独使用CTF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CR 1例,PR 20例,NC 1例;对照组CR 0例,PR 9例,NC 4例;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雷;刘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入住ICU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入住ICU并长期使用机械通气(LTMV)的患者的生存率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由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48例,其均使用有创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连续治疗7 d以上.根据机械通气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PaCO2水平、血清钠离子浓度、白蛋白水平(ALB)、APACHEⅡ评分、是否发生败血症以及气管切开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清白蛋白水平(ALB)、气管切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例(56.2%)患者生存,21例患者(43.8%)死亡,生存组的CVP、ALB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死亡组(P<0.05),而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生存组气管切开的例数明显高于死亡组,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和气管切开对LTMV的预后有显著影响,与生存率直接相关(P<0.05).结论:有创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较高,ICU医生可根据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ALB水平在机械通气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发展采取合适的通气策略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撤机成功率.

    作者:王志新;夏玉红;宋振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肾癌误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年1例

    笔者近日收治肾癌误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年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12年前B超检查发现右肾有一4.0 cm×4.5 cm占位,CT检查后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其他不适症状.

    作者:娄斌;高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米索前列醇单次剂量50μg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易致胎膜早破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有效剂量.方法:将600例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晚期妊娠妇女随机分为单次阴道放置米索50 μgⅠ组,及米索25 μgⅡ组,两组各300例,如4~6 h后未建立有效宫缩可重复用药.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4 h进行宫颈Bishop评分、胎心监护、末次用药及临产时间、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等,用药后72 h内临产为引产成功.结果:米索引产成功率为89%,两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成功率、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50 μg组有66例出现胎膜早破,31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2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例胎儿死亡,1例出现羊水栓塞致孕妇死亡.25 μg组8例胎膜早破,无1例宫缩过频,2例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结论:米索前列醇为有效快速的促宫颈成熟剂,引产成功率高,使用方便,但大于剂量50 μg/次易引起胎膜早破、宫缩过频过强,增加胎儿窘迫几率及孕产妇生命危险性,因此安全、有效的剂量为25 μg次.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产后访视对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促进作用

    怀孕、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女性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分娩后,随着新生儿的诞生,产妇身份发生变化,家庭结构随之改变.2006年1~12月,我们对600例出院产妇进行家访,以促进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娟;琚丽霞;程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实习初期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独立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两个月的实习中,护生在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可能与学习方式、角色冲突、就业压力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此次调查的结果与同类调查的结果相比无特殊性.

    作者:汤辉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无菌护理

    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由于大剂量的化疗、放疗,其骨髓功能严重受抑,免疫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通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52例治疗体会的总结,探讨重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瘤,其中完整切除4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参与发病的重要组织,胸腺切除是迄今公认的治疗手段,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春华;许广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学文献检索在护理研究中的作用

    在护理研究中,查阅丰富的护理科研文献,以及运用客观的护理思维、护理模式,都将引导护理工作者以科学、客观的评价,得出可靠的结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网络快速和共享的优势来获取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研究目的.以此推动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及成果的产生,建立起更加规范、更加人性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拓展科学的护理领域.

    作者:王(王莹);温玉娥;柴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皮牵引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近关节处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发生率较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9~2005年共收治2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皮牵引甩肩疗法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恩志;张向东;杨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府逐瘀汤加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 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骨科下肢手术及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病率达30%~50%[1-2].

    作者:苏子新;彭桂英;席会文;马新华;崔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用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属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或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的发病12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 d;降纤酶首剂10 U,以后隔日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共3次,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 mg,1次/d静点,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其余脱水、补液、抗感染及停用降纤酶后抗血小板药物等,两组相同.观察两组在72 h出血转换及2周时梗死面积、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2周时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大层面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72 h治疗组有2例梗死灶内血肿型出血,出血转换发生率治疗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孙向军;姜哲三;石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妇女(CON)、60例无症状围绝经期妇女(PM)、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MS)在治疗前检测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对PMS妇女在中西结合治疗后进行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检测,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PM组和PMS组分别与CON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组和PMS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韩悦;谢惠莲;张自玲;赵友芬;夏学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