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萍;王新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率-直呈上升的趋势,为探讨学生视力低下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我县中、小学生近视的发展动态,控制和降低学生的近视患病率,笔者对近几年来部分学校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佀传向;樊贺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将12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每天放疗前于照射野涂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1次,直至放疗疗程结束;对照组60例,按常规皮肤护理.结果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为100%,但严重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能显著降低皮肤放射反应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建婷;苏炳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5年3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20例,效果满意,现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综合、归纳、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波;刘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有效的阑尾炎术后抗感染方法.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11月对87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n=44)和B组(n=43).A组术后不限制探视人员和时间,B组术后2天谢绝探视,由护士协助做好各项护理,病房平均1~2人/间,病室消毒1次/天;术后应用抗生素:A组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和甲硝唑1周,B组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观察记录患者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住院天数,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基础护理、改善病室环境、减少人员流动以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氟喹诺酮药为一类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自1962年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到1978年发现在喹诺酮类药的骨架6位上添加氟原子、7位上的H由哌嗪基或其衍生物取代,可增强药物与细菌的结合能力以及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这样构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抗菌谱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的活性,也加强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的活性.近几年新开发的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进一步加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包括提高对肺炎链球菌的活性并扩展至对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的治疗.
作者:陈宏;柯昌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80例外科腹部感染患者脓性标本厌氧菌的菌种分布,疾病类型与厌氧菌感染的关系及耐药性状.方法采用抽气换气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归类及药敏检测.结果66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82.5%,其中单纯厌氧菌和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7.3%和33.3%,混合阳性占39.4%.药敏检测以氯霉素、林可霉素、灭滴灵敏感.结论检出的厌氧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7%(34/56),需氧菌中同样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6%(40/60),腹部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一个病灶中除可能出现多种厌氧菌外,并常与需氧菌同时存在,以膈下脓肿患者多见100%(6/6).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作者:朱道;黎雪英;刘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语言是护患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护理人员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努力运用语言艺术和技巧,打开患者心灵的窗户,达到佳的治疗效果是现代医疗模式的需要,也是护患沟通技巧的基本要素.
作者:王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然而,临诊时常因忽视直肠指诊检查,把直肠癌漏诊、误诊为痔.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痔疮患者例行直肠指诊,结果在208例因痔求诊的患者中检出直肠癌4例,均经直肠镜活检送病理学证实为直肠腺癌,占就诊痔疮患者的1.9%.痔疮史长者达25年,4例直肠癌患者均在本院首次门诊经直肠指诊发现,其中2例患者曾在外院按痔疮治疗,均否认曾接受过直肠指诊.
作者:张明华;刘伟宁;周美娟;刘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阴道的细菌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择孕期在28-36周的孕妇216例,其中诊断为阴道的细菌感染者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n=73例采用罗红霉素0.15g Bid×7天,并加用灭滴灵0.2g Tid×7天;安慰组(B)n=72例,采用VitB1 10mg Tid×7天;另选无细菌感染71例作为对照组(C).追踪观察孕妇发生早产的病例数.结果A组73例,发生早产15例,发生率为20.5%;B组72例,发生早产30例,发生率42.2%;C组71例,发生早产4例,发生率5.6%.经统计学检验A组与B组对比,P<0.05;B组与C组对比,P<0.01.检出阴道细菌为淋菌12例,早产发生8例,占66.6%,加德纳菌37例,早产发生18例,占48.6%,嗜血杆菌48例,早产发生21例,占43.7%,霉菌77例,早产发生5例,占6.4%等.结论孕妇合并阴道细菌感染,发生早产率高于无阴道细菌感染者,经过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肖玉慧;吴茂荣;陈俊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治疗上主张早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2003.1-2004.12,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良;张俊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210例,其中老年组(60岁以上)30例,并随机抽取非老年组(60岁以下)病例30例作为对照组.现将两组病人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沈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应酬的普遍性,酒精生产量和长期酗酒人数的增加,酒精性肝损害随之增加,按酒精对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来酒精性肝硬化(ALC)5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
作者:王桂兰;朱利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中老龄化趋势的增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不愈合及坏死率可达20%-40%[1].作者自1999年元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空心加压钉及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戴俭成;王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6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滴硝酸甘油,极化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鲁南欣康,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心前区疼痛消失,症状减轻.入院36小时,突然出现心慌,气促,心前区不适感,心率188次/分.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遵医嘱立即给予心律平70mg加入5%GS20ml,以2ml/分的速度静推,半小时后心率降至160次/分,然后心律平140mg加入5%GS150ml,以5ml/分的速度静滴,当心律平总量用到170mg时,患者突然心率急剧下降,以致心跳骤停,血压降为零,患者出现叹气样呼吸.立即停用心律平,给予叩击心前区,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静推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等,12分钟后,心率上升至90次/分,血压上升至120/80mmHg,病人转危为安,病情渐趋稳定.
作者:牟雪梅;牟效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铸造(牙合)支托与锻丝卡环结合制作简单可摘局部义齿,完成修复工作,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英;田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乙肝病毒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在临床上大约可占2-10%,而人们对这部分人的基因检测往往比较忽略,其实这部分人群里也有少数有病毒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延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结核菌的耐药性是评价一个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已成为结核病流行病学和结核病控制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1],它对于NTP的制订、药品供应、治疗方案的确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核菌的耐药性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障碍.为了了解我院近十年间住院病人的结核菌耐药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以便对我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予以指导,我们对我院近十年的结核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于春宝;郝金柱;左云;王海英;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考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现状.方法检索1994年以来全部医药期刊中涉及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小诺霉素致聋的报道,按用药指征、剂量、用药途径等指标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检得13篇文献25例致聋报道,不合理用药占76%.结论合理用药是避免AmAn致聋的关键.
作者:王明仲;章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合内服温胆汤加味(处方:法夏、陈皮、茯苓、紫苏、崩大碗、竹茹、黄连、益母草、丹参、熟大黄、炙甘草)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对症处理合肾安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2.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
作者:张绍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胃的粘膜组织会出现一种以胃粘膜糜烂或浅表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患儿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为多器官衰竭的诱因.故及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对2001年2月-2003年2月诊疗的危重症并应激性溃疡出血56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