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心肌梗死32例误诊分析

申雪峰;郭宏旺;崔慧玲

关键词:不典型心肌梗死, 临床资料, 心律失常, 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 典型病例, 上腹痛, 牙痛, 疼痛, 上肢, 年龄, 发病
摘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不典型病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1~72岁(平均51.8±4.5),60岁以上22例.1.2临床表现发病时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11例,以上腹痛、恶心呕吐为突出表现者10例,以肩周、上肢疼痛者3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者2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静滴注射用阿奇霉素引起过敏反应1例

    注射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10118)是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多见,速发性过敏反应本院只出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乌藤镇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阈及丘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藤镇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痛阈及丘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FCA)制造动物模型,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药物,采用辐射热照射法,观察乌藤镇痛胶囊对AA大鼠痛阈及丘脑i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乌藤镇痛胶囊能提高AA大鼠疼痛模型痛阈值,抑制丘脑iNOS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乌藤镇痛胶囊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中枢丘脑iNOS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新田;杨喜民;邱财荣;林昱;陈崇尚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200例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出血病人200例,查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腰穿122例. 结果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分别为59%和31%;基底节、丘脑、小脑、蛛网膜下腔等部位出血占死亡病例分别为34.1%、57.1%、59.0%和21.7%. 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或合并糖尿病史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肺炎、消化道出血是死亡的主要诱因;基底节、脑叶、丘脑、小脑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主要死因.

    作者:孙海江;王建祯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的优点. 方法1998.6~2003.6 80例合并糖尿病外科疾患老年患者治疗总结. 结果全组病人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糖尿病外科老年病人,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乔武;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健康人群血脂测定结果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城市化,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人们饮食水平的提高,摄入大量高脂食物,引起血脂的异常,而血脂的持续异常又是导致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的直接结果.

    作者:李亚君;吴嫦嫦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66例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和三联治疗的研究

    紫癜性肾炎(HSPGN)是常见的继发性疾病,有关其临床、病理与治疗、预后,文献报道不一.本科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临床以及肾活检病理确诊者共66例.本文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根据临床、病理特点,予三联治疗后远期随访结果,并对三联疗法进行探讨.

    作者:刘干炎;王水华;伍宏泽;陈邦明;王国斌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属中医咳嗽、喘病、哮病、肺胀等范畴.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哮喘、胸闷、唇甲紫绀等症状,痰瘀是形成慢阻肺病病因病机的主要环节,并贯穿于慢阻肺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中.

    作者:陈泽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血涂片镜检必不可少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的多参数的血细胞分析仪应运而生,不但为临床提供了多种参数报告而且大大减轻了检验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但它仍不能代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仪受自身及外界条件如试剂、温度、时间、采血等的干扰,还必须依靠血涂片染色镜检,这样才能正确测定标本各项指标参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许春兰;于锋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行腓肠肌内侧头切断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为常见病,对于需采用开放手术处理的各级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因局部解剖复杂,未能及时处理而延误治疗,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定,远期的关节退行性病变[1].作者2年来采用腓肠肌内侧头切断后内側入路治疗PCL损伤,既避开了局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又能显露清楚、操作方便、安全省时、经济实惠,便于掌握推广.

    作者:张占修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外科引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手术后行外科引流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条件. 方法对临床64例行外科引流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8例,医院感染率为43.7%;引流管材料、重大疾病、严重创伤、污染的环境等与发生感染有明显关系;致病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导,为61.9%,革兰氏阳性杆菌为31.29%.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 结论发现引起外科引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环境污染、原发疾病严重程度等有关外,另外置管材料、无菌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均与感染发生有关,明显增加了感染机会.从而对行外科引流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其感染率.

    作者:陈洪祥;倪国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80例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经耻骨后切开前列腺包膜,钝性和锐性相结合切除前列腺,完整保留尿道. 结果术后72例排尿通畅有力,3例短暂性尿失禁,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另有2例出现渐进性排尿困难. 结论前列腺增生的程度不是能否选择此术式的主要依据,对中叶突入膀胱明显(3cm以上)者应慎重选择,有条件的情况下术前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筛选患者.

    作者:陈景宇;廖锦先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给15例危重哮喘辅以无创正压通气,吸气压为20~25cmH20,呼气压为3~5cmH20,观察通气前后呼吸(RR)、心率(HR)、血压(BP)、手指血氧饱和度(S02)的变化. 结果抢救成功10例,通气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5),血压变化不明显,死亡1例. 结论无创正通气是危重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阳光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精神科药物氯氮平合并卓夫夫致下肢静脉血栓1例

    1病例患者,女,46岁,干部,已婚,育一子.病因:患者因其子意外摔伤不治死亡,而表现胡言乱语,哭闹、摔砸家中物品3天.胡言乱语,惊恐不安,彻底不眠,拒绝饮食,躯体几度虚脱.于2004年8月由家人送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皮肤弹力较差,轻度脱水,余无明显异常发现.入院诊断:反应性精神病.氯氮平50毫克/晚,用卓夫1毫克/每日二次,递增.强行鼻饲饮食,以补充水份及其他营养.一周后精神症状缓解,两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胡延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耐药蛋白表达与99mTc-MIBI乳腺显像的关系

    目的探讨99mTc-MIBI乳腺显像与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突变型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99mTc-MIBI早期(10min)与晚期(180min)平面显像,并根据99mTc-MIBI乳腺显像计算肿瘤部位99mTc-MIBI放射性清除指数(W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标本中耐药蛋白p-gp、突变型P53表达.比较p-gp阳性组与阴性组、突变型P53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间肿瘤部位放射性清除指数(WI)的差异. 结果p-gp阳性组清除指数(17.16±11.67)明显高于阴性组(1.95±3.5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022,p<0.001);突变型P53阳性组清除指数(13.55±11.10)与阴性组清除指数(12.53±16.44)间差异无显著性(t=0.196,p>0.50).结论99mTc-MIBI乳腺显像清除指数分析可用于乳腺癌p-gp表达水平的评估,而99mTc-MIBI乳腺显像清除指数与突变型P53表达之间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相互关系.

    作者:林开文;郑晓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白细胞介素-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IL-6治疗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SCI)(B组),假损伤组(C组).每组20只动物,应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急性SCL模型,A组SCL后30min,腹腔内注射10μgIL-6,B组单纯脊髓损伤,无治疗,C组,暴露硬脊膜,无SCL,术后分别12h和12周,每组10只动物,取脊髓伤段标本测小离子含量和Bcl-2、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 结果 (1)SCL后组织水肿,Na+、Ca2+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IL-6治疗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2)A、B、C中,均发现Bcl-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表达顺序分别为A>B>C和B>C>A. 结论SCI后早期应用IL-6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布林;钟环;陈继铭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支架治疗气道狭窄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放置气道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气道支架置入,观察置入后气道狭窄改善程度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采用气促评分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测定,观察患者缺氧和呼吸困难改善情况. 结果24例气道狭窄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尤其是气管狭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结论气道支架置入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气道狭窄,改善病人气促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其他后续治疗提供时间和机会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俊龙;李如成;李时悦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腹部手术病人早期活动方法的健康指导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方法.方法针对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科室实施腹部手术病人100例,根据住院号尾数单数者50例为实验组,双数者50例为对照组,术前术后作了相同的健康教育,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病人术后平卧6~8小时可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低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待肠鸣音恢复,胃管、腹腔引流管拔除后,视病情而定,协助病人以正确的姿势下床活动,活动前测血压脉搏呼吸均为正常. 结果实验组恐惧心理明显减少,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切口愈合时间早,下床活动后病人无晕厥,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缩短.结论术后早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陈洪祥;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指导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及护理,往往会使病情恶化,而导致病人死亡.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病人112例,我们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在常规治疗下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琴;潘秀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IL-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53例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 方法抽取我院2002.11~2005.03门诊及病房确诊为癌性胸腔积液患者53例,胸腔穿刺尽量抽尽胸腔积液,并予以NS 20 ml+IL-2 100万单位胸腔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4周,同时配合原发病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对症支持,统一口服利尿剂,观察疗效. 结果53例患者中CR 24例(45.2%),PR 21例(39.6%),CR+PR 45例(84.9%)MR 3例(5.6%)PD 5例(9.4%),疗效肯定. 结论单纯胸腔内注射IL-2治疗53例癌性胸腔积液的分析,临床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小,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提高.

    作者:魏少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胃癌26例临床分析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采用手术根治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我院自1999~2004年收治26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宝山;柏文勇;姜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