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辉
由于老年生理病理的改变,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有着很多不同的特殊性,高龄患者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如伴有冠心病、肺心病、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所以整个围术期的麻醉处理和护理配合显得更为重要.靶腔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目标或靶控(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系统与传统的静脉给药技术相比,具有理论上和临床上的优点,其中一些优点在于其诱导和维持麻醉效应的可预测性.可控性好,可以对高龄患者实行减量的个性化静脉全身麻醉,对于高龄患者手术中呼吸循环等重要功能的稳定有较大的优势.全凭静脉麻醉,特别是双通道TCI静脉全麻的麻醉前准备和护理配合,关系到整个麻醉过程的质量和平稳,护理上如何配合是值得探讨的临床麻醉新课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瑛璇;佘专然;颜景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酶诱导剂、双岐三联活菌制剂),与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酶诱导剂、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并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黄疸治愈率、及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良好.
作者:王蔚;崔晓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高校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以氯氮平为内标,待测血清经乙醚提取后,再用盐酸反提取,热水浴下氮气吹干,用定量流动相溶解后进样.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进行分离,UV280nm检测.流动相为甲醇:乙晴:纯水(5:35:60)(v/v).每100ml加入冰醋酸1.8ml,正丁胺1.875ml.结果:利培酮浓度与内标峰高比和血清中的利培酮血药浓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98;9-羟利培酮浓度相关系数r=0.9993,提取回收率80%以上.批内RSD和批间RSD均在10%以内.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适用于药代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及中毒样本的分析检测.
作者:杨淑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药物咨询情况,为搞好药物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药物咨询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药物咨询内容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有关药物治疗学、药物基础学和药事管理学方面的问题,依次为53.1%、10.2%、10.1%.结论: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很有必要.
作者:付辛芳;薛梅苓;张萍;冯琴琴;张静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小儿斑秃与毛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从微量元素补充、精神护理、饮食护理改善症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64例斑秃患儿和70例健康儿童毛发中钙、铁、锌、铜、铝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斑秃患儿钙、铁、锌、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斑秃患儿应考虑补充钙、铁、锌,经补充后斑秃症状好转,钙、铁、锌在毛发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胡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中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不同组织中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8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及盐水对照组,氯沙坦组予15mg/kg/日,灌胃法饲养;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饲养,4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ALD及心房、心室、胸主动脉、肾脏组织匀浆中AngⅡ水平.结果:用药4周后家兔循环中AngⅡ的浓度,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循环中的ALD浓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的家兔心室组织中的AngⅡ浓度高.用药后,心房组织中AngⅡ浓度高.其中心房组织中的AngⅡ,氯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升高循环中AngⅡ水平,但对ALD无影响.正常家兔不同器官组织中Ang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氯沙坦仅升高心房组织中AngⅡ水平,提示氯沙坦存在器官特异性效应.
作者:王朝华;李红伟;韩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评价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应用独活寄生汤、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评价疼痛程度、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照Hemigou评估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进行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安全,具有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基层工作者的优势.
作者:应永生;胡勇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里说: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共情)应当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作者:王鞠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回顾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影像学表现及探讨其诱因.方法:收集1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分析其诱因.结果:影像学分期Ⅰ期0例,Ⅱ期6例,Ⅲ期24例,Ⅳ期39,Ⅴ期66例,其中有明确长期大量激素使用史23例(17%),髋臼发育不良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13.3%),股骨头及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16例(11.1%),不明原因股骨头坏死61例(58.6%).结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及股骨头骨折也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书芳;陈延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92例,其中4例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2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余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席竹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给患者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痛苦和不便.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自拟化瘀通络方结合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清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CR静脉肾盂造影在肾疾病及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6例患者同时行CR静脉肾盂造影和普通X线摄片检查.结果:CR静脉肾盂造影检出率为98.7%,拍摄时间为10分钟~5小时,无废片及重拍片.普通X线摄片检出率为69.7%.结论:CR静脉肾盂造影是检查肾疾病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方式.
作者:许家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0~6岁儿童贫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婴幼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选择本地区0~6岁儿童2111名,测定血红蛋白,同时调查家长喂养情况及儿童的饮食行为.结果:本地区0~6岁儿童的贫血率12.03%,男童略高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孕妇学校及幼儿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宣教,合理调整婴幼儿的饮食结构,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田桂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腰麻(SA)是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脊椎麻醉的简称,通过将麻醉药物把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根、脊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1].腰麻是外科手术常见、简单的脊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为手术的进行创造良好的麻醉环境.它主要适用于:①下腹部手术;②盆腔手术;③会阴部及肛门手术;④下肢手术.因阻滞平面不易控制以往剖宫产手术腰麻被列为禁忌证,术中一旦发生平面过高仰卧综合征,将会对循环系统产生剧烈影响,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如果掌握好用药剂量及适应证可以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长雷;任广帅;金彪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烧伤后消化系统变化较为明显的脏器是胃肠道,目前认为,胃肠道是严重烧伤后应激的一个器官.为探讨烧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防治,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烧伤患者1046例,烧伤早期给予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创面,及时给降低胃酸药物等预防措施.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英;王文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32例患者的听力完全恢复,8例患者听力得到改善.结论:加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对患者听力的回复与改善非常重要.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机械通气(MV)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之引起的与其应用相关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是ICU患者院内感染主要原因.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治疗48小时,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作者:杜丽梅;袁冰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分为细胞学阴性、CIN Ⅰ、CIN Ⅱ三组,均使用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结果:98例患者治疗后HPV定量检测值下降>30%,有效率达89.09%.三组患者治疗有效、无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疗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该治疗方法对与不同的宫颈细胞学分级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慧敏;王永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减轻产后抑郁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将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主管医师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师给予健康教育、精神鼓励、药物治疗、出院指导和心理安慰等对症干预.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对冶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强疗效,缩短抑郁的时间,促进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景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所有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是指人体内部输送血液的组织和器官,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又以其病情演变快、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成为健康的杀手.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于此类老年患者的夜间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对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探讨此类患者夜间发病的情况,以便于进行临床护理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