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辛芳;薛梅苓;张萍;冯琴琴;张静涛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及面临威胁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对护工的职业防护关注较少,护工因职业的特殊性,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护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因此,在创建二甲医院工作中加强了护工管理,根据护工职业工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培训、检查、考核.结果:护工加深了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医院感染工作的主动性,能保证护工工作的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靳吉庆;陈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胆宁片治疗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治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6例,应用胆宁片治疗.结果:126例均无需住院治疗,口服胆宁片3~6个月,结石均排出胆道.结论:胆宁片治疗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好.
作者:郭明浩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对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1~2周.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患者中30例患者治疗1周内尿蛋白全部转阴,有效率100%.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
作者:孙学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癔症患者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癔症患者45例,首选MECT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行MECT治疗2次后症状完全消失,15例治疗3次完全消失,6例治疗4~5次痊愈,4例治疗6次后痊愈.患者疗效好,依从性佳,不良反应轻.结论:MECT治疗癔症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佳,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张会堂;刘桂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梗阻处留置,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40例术后反复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内,抽吸减压,肠梗阻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向小肠内移行,到达梗阻处直接抽吸减压或通过粘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结果:X线下肠梗阻导管置入空肠时间9~36分钟,平均20±15分钟,成功率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40例肠梗阻解除36例,解除率90%,4例转手术.36例梗阻解除后进行留置肠梗阻导管12±3.0天.随访6个月~1年,3例半年后再发粘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33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X线下置入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疗效明显.
作者:庞召果;赵富周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中,各种疗法的运用,排卵率可达>80%,而妊娠成功率为40%左右,可见如何提高排卵后卵子的受精率、着床率和妊娠成功率也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促排卵成功或自然排卵后运用加味水陆二仙汤合黄体酮助孕治疗以提高妊娠成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向文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道,是生殖道肿瘤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宫颈癌,HPV感染是95%宫颈癌的原发因素.因此,HPV的相关研究为妇科肿瘤医生所重视,综述HPV疫苗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作者:蔺茹;脱淑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节育药具异位的原因,找出预防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0例避孕药具异位原因,诊断进行分析.结果:T节育器位于宫颈3例,在宫颈3~5点处穿透,经阴道将其剪断取出;其余均位于宫腔内肌层及均未取出.结论:对取器困难原因应充分引起医务人员重视,针对造成异位原困,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贺萍生;贺新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人(80岁以上)生活自理能力低,但患病率高,护理需求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口腔健康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积极性因素.自2002年起,通过对本地区751位老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的调查,对影响老人健康长寿因素进行评析.被访者口腔健康评价良好,其饮食合理,生活有序.口腔健康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积极性因素排行靠前的有:饮食合理、生活有规律、增强免疫力、疾病防治能力强.
作者:吴建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92例,其中4例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2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余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席竹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三个层次,实行专科护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作用,更好的促进高级责任护士在护理业务及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能现场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结论:高级责任护士二级查房除了解决患者现阶段实际存在及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还帮助护士长把好专业质量关,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和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和新技术时也督促了护士去学习和持续的进修.
作者:李桂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发挥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多,ADR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应重视ADR,加强对ADR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徐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近年来,随着多种药物的开发应用,临床上对于儿童皮肤病的用药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重要的是抗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以及维A酸类、钙泊三醇、静脉γ-球蛋白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抗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及免疫类制剂几种常用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这些新的药物在治疗儿童皮肤病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任惠娟;胡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所有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是指人体内部输送血液的组织和器官,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又以其病情演变快、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成为健康的杀手.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于此类老年患者的夜间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对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探讨此类患者夜间发病的情况,以便于进行临床护理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5例产后介入性治疗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对介入术后给予的护理干预.结果:5例患者无1例并发症.结论:介入术后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前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护理人员总结经验为更多同类患者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张柳琴;刘团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患者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朱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0~6岁儿童贫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婴幼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选择本地区0~6岁儿童2111名,测定血红蛋白,同时调查家长喂养情况及儿童的饮食行为.结果:本地区0~6岁儿童的贫血率12.03%,男童略高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孕妇学校及幼儿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宣教,合理调整婴幼儿的饮食结构,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田桂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合理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剖宫产临床资料.结果:近5年,住院分娩总数2755例,剖宫产数468例,剖宫产率16.99%.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宣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瑞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和探索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治疗的114例老年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方法为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护理.结果:1例因脑水肿合并脑疝死亡,72例明显好转,肢体活动恢复较好,语言功能有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有41例基本痊愈.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血液循环,提高自愈能力,对于提高善脑血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香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在置管前、后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给予精心护理,有效保证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结果:8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留置时间为6~415天,留置导管阻塞3例,导管感染2例,血肿2例.结论:颈内静脉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只要重视导管的护理,避免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姜雅波;陈淑媛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