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卵后运用加味水陆二仙汤合黄体酮助孕的疗效观察

向文红

关键词:不孕不育, 加味水陆二仙汤, 黄体酮, 助孕治疗
摘要: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中,各种疗法的运用,排卵率可达>80%,而妊娠成功率为40%左右,可见如何提高排卵后卵子的受精率、着床率和妊娠成功率也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促排卵成功或自然排卵后运用加味水陆二仙汤合黄体酮助孕治疗以提高妊娠成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误诊2例临床探讨

    目的:提高基层医生对鼻咽癌的认知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鼻咽癌基层误诊病例.结果:1例鼻咽癌病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另1例鼻咽癌病诊断为急性咽炎.结论:医生思路不广,不能进行综合分析,是造成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大地震灾难中护理体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受灾人数多的特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地区突然发生.甘肃省陇南市也顿时沦陷为重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将我们医院的病房重创成为危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疏散、组织患者,做好特殊情况下的临床护理工作等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秦彩素;张琳玮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胎儿窘迫69例观察及护理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和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指以胎儿胎盘系统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所致的临床表现,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围生期胎儿死亡及新生儿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可直接威胁胎儿生命或遗留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就发生的98例胎儿窘迫进行回顾,以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李莉;周栏;张西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癌性胸水一旦形成,不易吸收并且压迫心肺,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从而使患者生存期缩短,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目前治疗癌性胸水的方法和药物有所增多主要有胸腔灌注、外科治疗、放射治疗、热疗等,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是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一大特色,协同西药提高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配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可避免频繁胸穿,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闻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老年性脑血栓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和探索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治疗的114例老年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方法为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护理.结果:1例因脑水肿合并脑疝死亡,72例明显好转,肢体活动恢复较好,语言功能有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有41例基本痊愈.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血液循环,提高自愈能力,对于提高善脑血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香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胆宁片治疗静止型胆囊泥沙样结石6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胆宁片治疗静止型胆囊泥沙样结石的疗效.方法:收治静止型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68例,应用胆宁片治疗.结果:68例患者均无需住院手术治疗,泥沙样结石排净.结论:胆宁片治疗静止型胆囊泥沙样结石效果好.

    作者:张晓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11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中药浸泡后加入加热后的生铁罐,再加入黑醋,利用蒸汽进行熏蒸、热敷,直至发凉.结果: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有效率达97.3%.结论:中医特色熏蒸疗法治疗跟痛症效果显著.

    作者:刘吉丽;孙维章;王更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诊疗和护理行为的一种新模式[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替代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并不理想[2],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多,其原因是患者病程长,疾病知识缺乏,治疗信心不足,且家庭支持系统较差,为了使患者和家庭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并发症降低,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珂君;冯秀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川穹嗪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室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一种急性病症,包括初发劳累型、恶化劳累型以及自发性心绞痛,可按照不同的疾病发展途径发展,一种可以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另一种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心脏猝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2006年5月~2010年5月用川穹嗪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英;韩永胜;徐雪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道,是生殖道肿瘤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宫颈癌,HPV感染是95%宫颈癌的原发因素.因此,HPV的相关研究为妇科肿瘤医生所重视,综述HPV疫苗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作者:蔺茹;脱淑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TCT对520例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测,同时电子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1TCT检查结果为阴性者95例,鳞形细胞异常者占12.6%(12/95),TCT检查结果阳性者425例,鳞形细胞异常者占52.4%(223/425),两组间鳞形细胞异常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54,P=0.005);与组织学结果比较,LSIL、HSIL、宫颈癌的符合率分别为40.2%(49/122)、52.9%(18/34)、66.6%(2/3),三者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528,P=0.8435).结论:TCT结合宫颈活检能明显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李红;经乘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尿蛋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常规中尿蛋白的定性、定量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查孕妇3154例,其中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17例患者,抽取317例的尿液标本.从剩余的2837例正常产妇中随机抽取的317例尿液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结果:31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尿液干化学分析蛋白阳性317例.317例正常对照组尿液检查中阳性21例,与尿液标本受阴道分泌物污染所致.结论:尿常规中尿蛋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减低孕产妇的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减低新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患病等发生.

    作者:王晓玲;周爱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500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特征以及防治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5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500例同龄健康人,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和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径的超声检查,可以早期为临床高血压及合并症的出现提供较确切的诊断依据,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兼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冯永福;郭文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诱因及影像学分析135例

    目的:回顾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影像学表现及探讨其诱因.方法:收集1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分析其诱因.结果:影像学分期Ⅰ期0例,Ⅱ期6例,Ⅲ期24例,Ⅳ期39,Ⅴ期66例,其中有明确长期大量激素使用史23例(17%),髋臼发育不良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13.3%),股骨头及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16例(11.1%),不明原因股骨头坏死61例(58.6%).结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及股骨头骨折也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书芳;陈延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正常人正后壁导联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正后壁导联正常心电图指标应用要点.方法:描记300例常规导联和V7、V8、V9,并分别记录V7、V8、V9高一肋间和低一肋间图形.结果:正常人正后壁导联心电图表现特点:QRS波型多呈qR型,Q波时间<0.03s,Q/R<1,正后壁导联正常心电图分析,有助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鉴别.结论:正后壁导联正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基层医院对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肺栓塞属少见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3位;由于DVT的高发病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在美国也是公认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美国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梗位列第3,每年至少65万人死于肺栓塞,美国参议院已把每年3月作为DVT的警示月.

    作者:陶海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手术治疗只是其中一种,其目的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预防和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提高了手术疗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庆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及体会

    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是新生儿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而小儿头皮静脉又具有表浅、易充盈、有丰富的血管网、穿刺易于固定、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治疗和护理.因此,常选择头皮静脉输液,但是要想提高成功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王文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当前不断涌现的抑酸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下,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已非难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常见的病因,95%以上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与这两者有关[1].

    作者:徐影;赵亮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进行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护理,一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血压无变动率72.3%,心率无变动率78.5%,无焦虑状态的患者75.4%,无不良反应的患者86.2%,满意率高达97.65%;传统护理组血压无变动率49.2%,心率无变动率46.2%,无焦虑状态的患者43.1%,无不良反应的患者73.8%,满意率仅88.37%.结论:护理干预的要点在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栾艳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