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咪唑安定-吗啡配伍应用镇痛的观察

刘文雄;李立新;刘海

关键词:硬膜外腔, 咪唑安定, 吗啡,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吗啡配伍应用于硬膜外的镇痛.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病人5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9,所有病人术后留置尿管48小时.A组负荷量:吗啡1mg+咪唑安定50ug/kg;维持量:吗啡3mg+0.75%布比卡因8~12ml+0.9%氯化钠液100ml.B组维持量:吗啡5mg+0.75%布比卡因10~15ml+0.9%氯化钠液100ml.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静滴地塞米松10mg.注药后注意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以及术后72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结果 表明VAS(0~2)分:Ⅰ组占48%,多于Ⅱ组(32%);VAS(2~5)分:Ⅰ组(32%),Ⅱ组(40%),两组无比较意义.镇痛效果Ⅰ组优于Ⅱ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Ⅰ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明显少于Ⅱ组,嗜睡、皮肤瘙痒两组无比较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吗啡硬膜外腔联合给药比单独给吗啡更具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以往常规给予镇静、止血及安抚剂治疗,致死率较高、合并症多.自2000年始,我们用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SAH,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芳;贾永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现有LIS系统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我院于2002年10月进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lnformation System,LIS)的调研,2003年7月开始LIS的安装调试,8月正式运行.在我国,LIS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将我院在近几年应用LIS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总结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于洪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脏术后应用氨力农致精神症状1例

    病例,男,25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伴紫绀而入院.查体:口唇及肢端紫绀,杵状指(趾),于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法洛四联症.人院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氨力农8.6μg·kg-1·min-1,术后第5天出现精神症状:焦虑、恐惧、幻视、幻听,多次给予镇静药物无效.至术后第6天停用氨力农,第7天精神症状消失.

    作者:张鲁英;梁家立;姜冠华;张维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缺钙的护理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糖从尿中排出增加,尿呈高渗状态.高渗尿排出时,大量的钙、磷也被排出,且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下降,故基本上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负钙平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钙症状或骨质疏松.因此糖尿病患者补钙,对于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俊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20例临床分析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收治低血糖症20例,现对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瑞峰;易彬;何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64例X线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性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不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作者:于春洲;杨玉梅;杨得清;蔡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桑叶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动物试验研究

    目的 了解桑叶提取物降血脂效果.方法 以100、200、400mg/kg.bw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连续给大鼠灌胃30d,次日采血测定TC、TG及HDL-C的含量.结果 受试样品组大鼠血清的TC、TG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而其HDL-C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桑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谢惠萍;刘以农;郭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症状,现就因躯体疾病的因素而致的心理行为异常,总结如下.

    作者:姜兰英;徐桂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统计工作开辟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宽广的服务领域,同时也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统计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方位地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服务于医院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走出一条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新路子.

    作者:李宝忠;刘力文;马惠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西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草酸铂治疗耐蒽环类药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和草酸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的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21天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63.5%,对照组总有效率48.2%,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相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较联合顺铂方案疗效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纤维蛋白原、高溶血磷脂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溶血磷脂酸为主要目标.

    作者:刘友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烧伤液体复苏期的护理

    小儿发育未成熟,烧伤后病情变化快,伤情重于成人[1].有研究表明,烧伤面积1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15.5%:3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45.5%;5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达82.1%[2].液体复苏是能否成功抢救烧伤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复苏治疗时患儿输液量、种类和输液速度的正确,控制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此期间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为治疗提供动态的信息,帮助患儿平稳渡过液体复苏期,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严重烧伤患儿6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伟斌;孙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1例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展较快,早期溶栓治疗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溶栓后有1%~2%的出血并发症[1],目前未见有报道溶栓后脑出血者,我院2005年8月收治1例心肌梗塞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彩英;杨静;胡婷婷;赵新颖;俞顺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0例报告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急,疼痛剧烈,并易出现肾盂积水和血尿等情况.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用针药并用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自霞;聂锦英;赵治平;王朝晖;韩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抗微生物药利用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冠心病112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的氧供给与需求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FDP能从分子水平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直接在细胞内产生三磷酸腺苷(ATP),改善心肌有氧代谢,有效维持细胞离子泵的功能,增加细胞的稳定性,使缺血缺氧状态的心肌受到保护.目前FDP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12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付永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预防研究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探讨了腰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的发生原因和如何预防术后腰痛.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修晓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38例结肠疾病患者进行CTVC检查,并与电子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粘膜纹,显示病变形态和范围与电子结肠镜所见类似,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并对病变进行术前的定位、分期.结论 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作者:杨帆;贺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间质及病理临床意义

    肿瘤间质类型有多种,本文主要描述与实质关系密切的纤维性间质、炎症细胞性间质、脉管性间质和异染性间质四种成份.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