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刘友诚

关键词: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纤维蛋白原、高溶血磷脂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溶血磷脂酸为主要目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卡波姆的基础及药剂学上的应用

    卡波姆是全合成聚丙烯酸化合物,是一种多用途的高分子材料和具有前景的药用辅料.现将其基本理化性质和在药剂上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贾春凤;宋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抗微生物药利用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4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9~2002年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1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患者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灶位于宫体和侵犯宫颈组在髂外、内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易受累,其次为闭孔、髂哪内、髂总淋巴结组.病灶局限于宫体者多侵犯髂外淋巴结,侵及宫颈者多先为闭孔淋巴结受累,再转移到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作者:李琳;张继勤;庄苏陵;周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典型心肌梗塞的预诊要点及护理措施

    2002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不典型心肌梗塞患者,现对其预诊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红;王瑞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吻合器及TME技术在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应用

    1临床资料贵医附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AR术353例,APR术119例,Hartmann术35例,Parks术7例,改良Bacon 1例,局部切除术6例,其他74例.男201例,女152例,年龄19~87岁,平均59岁.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7cm 193例,7~11cm 121例,>11cm 39例,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2cm 35例,2cm 82例,3cm 132例,4cm 38例,4.1~5.0cm 66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切缘有2例肠管远切端见癌细胞侵润(占0.57%).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331例,粘液腺癌18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印戒细胞癌1例.Dukes分期:A期102例,B期126例,C期114例,D期11例.所有患者按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原则进行.

    作者:王涛;曹雪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胰腺癌细胞在低氧状态中HIF-1、VEGF蛋白的表达及可溶性VEGF水平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可溶性VEGF的表达水平.方法 利用CoCl2造成化学性缺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Sw1990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可溶性VEGF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中可溶VEGF的水平与与缺氧时间成正相关,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可溶VEGF水平明显升高;缺氧9h,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及可溶性VEGF分泌的升高有密切关系;HIF-1α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促进肿瘤性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作者:顾永平;谢芳;何杨;杨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胃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OME)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对患者胃保护作用.方法 OPCAB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组)33例和对照组(C组)30例.O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予以OME 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40min.C组于同一时间,采用同样方法 滴注生理盐水100ml,作为观察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后(T1)、开胸后(T2)、开胸后40min(T3)、80min(T4)、120min(T5)、关胸时(T6)等6个时点测定胃内pH值,并于术后第1、2天随访患者是否有与胃粘膜损伤相关的恶心、呕吐、胃胀、潜血及出血等事件发生.结果 O组6个时点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除T1外,两组各时点pH值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胃粘膜损伤相关的恶心、呕吐、胃胀、潜血及出血等事件,两组间也具有明显差别.结论 实施OPCAB术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OME,可明显提高术中胃液pH值,具有胃保护作用,有效减少胃部并发症.

    作者:施乙飞;韩建阁;蒋大中;王国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冠心病112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的氧供给与需求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FDP能从分子水平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直接在细胞内产生三磷酸腺苷(ATP),改善心肌有氧代谢,有效维持细胞离子泵的功能,增加细胞的稳定性,使缺血缺氧状态的心肌受到保护.目前FDP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12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付永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以经皮微渗析技术涂抹表皮生长因子的小猪在体经皮吸收研究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Azone)对其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广西小型猪为实验模型动物,应用经皮微渗析在体取样技术进行实验.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结果 Azone可以极大地提高药物在渗析液及皮肤中的浓度,2%和5%的Azone分别使渗析液中药物的稳态流量从O.001μg/h提高到1.281和1.824μg/h.结论 经皮微渗析技术是研究药物在体经皮吸收的有力工具.Azone是表皮生长因子经皮吸收的优良促进剂.

    作者:陈曹君;刘玮;李锡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输尿管肿瘤12例分析

    输尿管肿瘤发病率低,约占泌尿系肿瘤的3%.一般发病隐匿,患者常以无痛性血尿就诊.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彩超诊断输尿管占位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为输尿管恶性肿瘤,1例为输尿管结核.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魏晓敏;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间质及病理临床意义

    肿瘤间质类型有多种,本文主要描述与实质关系密切的纤维性间质、炎症细胞性间质、脉管性间质和异染性间质四种成份.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替米沙坦治疗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丽华;邢济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毛冬青甲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是从冬青科植物毛冬青根中提取纯化的18-去氢乌索酸经琥珀酰化所得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为3β-琥珀酰基-18-去氢-乌索酸二钠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炎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作者:华海婴;李艳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治疗措施探讨

    合并糖尿病肺结核临床上较常见,目前在我国两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两病并存时肺结核起病较急且进展快.本文对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在应用抗结核化疗方案时,血糖控制好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祝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左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由小鼠H22肝癌细胞培养成的实体瘤接种于同期切除左肝叶的昆明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皮抑素组:隔日腹腔注射内皮抑素12mg/kg;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组:联合使用内抑素和阿霉素,方法 :剂量同上述2组.用药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原位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AI)及小鼠处理后肝功能的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较单用内皮抑素或阿霉素有显著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和单用阿霉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原位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内皮抑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仅比阿霉素明显,而且无明显肝毒性,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受损情况下(如肝叶切除)的早期使用.

    作者:荣国强;陶锋;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统计工作开辟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宽广的服务领域,同时也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统计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方位地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服务于医院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走出一条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新路子.

    作者:李宝忠;刘力文;马惠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64例X线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性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不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作者:于春洲;杨玉梅;杨得清;蔡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心绞痛型冠心病76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6例确诊为老年冠心病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资料,其中男56例,女20例;检查前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或心悸症状1个月至2年,心电图显示ST-T异常者68例,心律失常者71例.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异常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作为检测老年心绞痛型冠心病ST-T异常及心律失常的一种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

    作者:肖化斌;玉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诊B超定位ESWL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的优势、特点、效果.方法 采用QH-2000型B超定位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144例,冲击电压0.14-0.15kV,平均冲击次数2200次.结果 疼痛缓解率91.7%,初震结石排净率87.5%.结论 急诊B超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具有止痛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蔡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