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鹏;刘胜达;李冬华;蒋初明;刘建秀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吗啡配伍应用于硬膜外的镇痛.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病人50例.随机分为2组.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9,所有病人术后留置尿管48小时.A组负荷量:吗啡1mg+咪唑安定50ug/kg;维持量:吗啡3mg+0.75%布比卡因8~12ml+0.9%氯化钠液100ml.B组维持量:吗啡5mg+0.75%布比卡因10~15ml+0.9%氯化钠液100ml.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静滴地塞米松10mg.注药后注意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以及术后72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结果 表明VAS(0~2)分:Ⅰ组占48%,多于Ⅱ组(32%);VAS(2~5)分:Ⅰ组(32%),Ⅱ组(40%),两组无比较意义.镇痛效果Ⅰ组优于Ⅱ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Ⅰ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明显少于Ⅱ组,嗜睡、皮肤瘙痒两组无比较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吗啡硬膜外腔联合给药比单独给吗啡更具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雄;李立新;刘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 对诊断T2DM有微量白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自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 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lg TG、HDL-C、LDL-C、HbA1C、lg FINS、lg ACR、BMI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lg hs-CRP、FBG、HbA1C、lg FINS、BMI、收缩压是尿lg ACR独立影响因素(R=0.544,R2=0.296).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监测hs-CRP水平.
作者:梁国威;徐旭;刘耘;刘艳娟;季娜;李昊;邵冬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替米沙坦治疗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丽华;邢济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空腹血糖情况.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对来我院就诊和进行体检的儿童进行筛选,对4~8岁的肥胖儿进行血糖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樊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液细胞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3系均减低.
作者:符布清;孙延涛;高峰;陈洪军;姚莉;祁玉萍;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替加氟方案与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晚期胃癌共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草酸铂(OXA)140mg/m2,静滴2h,d1;亚叶酸钙(CF)150mg/m2,静滴后续替加氟1.0静滴,d1~10,为1周期,3周后重复.B组(35例):草酸铂及亚叶酸钙剂量及用法同A组,氟尿嘧啶400mg/m2接亚叶酸钙后静脉持续输注24h,d1~5,为一周期,3周后复查.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中CR 1例(3.0%),PR 18例(54.5%),RR 19例(57.6%);B组中CR 0例,PR 18例(51.4%),RR 51.4%.A组疗效较B组好,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3或4度者6例(18.2%),均为白细胞减少.B组不良反应3或4度者13例,其中自细胞减少7例(20.0%),口腔炎2例(5.8%),呕吐2例(5.8%),腹泻、便秘2例(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加氟代替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及亚叶酸钙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轻,安全,且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李勇;陈思现;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妇科普查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条件、技术的不断改进,许多地区先后开展了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我院自1999年9月~2005年9月对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性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不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作者:于春洲;杨玉梅;杨得清;蔡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far insufficiency,VBI)是指椎-基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灌流区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头晕、复视、共济失调、偏瘫、视力及视野改变等临床症状,而眩晕、头晕为其主要症状.我们采用盐酸倍司汀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眩晕9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泉;谢忠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自1973年发现阿片受体后,人们主要针对其镇痛作用作了大量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结果证明阿片受体有脑保护作用,参与介导脑缺血缺氧耐受.现将阿片受体介导脑缺血耐受的基础研究做简单综述.
作者:赵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的氧供给与需求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FDP能从分子水平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直接在细胞内产生三磷酸腺苷(ATP),改善心肌有氧代谢,有效维持细胞离子泵的功能,增加细胞的稳定性,使缺血缺氧状态的心肌受到保护.目前FDP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12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付永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适病史3个月~2年.结果 26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用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胃内分布以胃窦多,13例(50%);病理以管状腺癌多,12例(46.2%);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11例(42.3%),肠上皮化生10例(38.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30.8%),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88.5%).结论 胃窦部是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主,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胃镜加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方凛强;廖刘辉;魏波;黄江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胰酶激活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治疗该病有多种用药方案,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择其中4种方案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效价比好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朱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合并糖尿病肺结核临床上较常见,目前在我国两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两病并存时肺结核起病较急且进展快.本文对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在应用抗结核化疗方案时,血糖控制好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祝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38例结肠疾病患者进行CTVC检查,并与电子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粘膜纹,显示病变形态和范围与电子结肠镜所见类似,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并对病变进行术前的定位、分期.结论 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作者:杨帆;贺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钡中毒时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42例急性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9个月~78岁.结果 3例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14例发生多源性和/或频发性室性早搏,2例发生心室停搏,3例发生房室阻滞和室内阻滞,由于低钾血症造成的心室复极异常26例.严重心律失常和呼吸肌麻痹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两个主要原因.结论 急性钡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是由于钡剂直接刺激心肌、中毒性心肌炎和继发性低血钾所致.
作者:徐继扬;胡建兵;吴风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和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亚临床慢性炎症反应有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知,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些炎性因子主要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1].本文就这些炎性因子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树果;范良敏;时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肌肉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护士往往忽视了对注射的观察与分析.临床上部分病人接受注射后,常因吸收不良或药物刺激使注射局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红肿、疼痛、药液外漏、硬结等,有的甚至发生感染化脓、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为此针对肌肉注射的局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下.
作者:赵吉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贵医附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AR术353例,APR术119例,Hartmann术35例,Parks术7例,改良Bacon 1例,局部切除术6例,其他74例.男201例,女152例,年龄19~87岁,平均59岁.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7cm 193例,7~11cm 121例,>11cm 39例,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2cm 35例,2cm 82例,3cm 132例,4cm 38例,4.1~5.0cm 66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切缘有2例肠管远切端见癌细胞侵润(占0.57%).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331例,粘液腺癌18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印戒细胞癌1例.Dukes分期:A期102例,B期126例,C期114例,D期11例.所有患者按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原则进行.
作者:王涛;曹雪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