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贾丽华;邢济臣

关键词:替米沙坦,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现报道如下, 效果满意, 患者
摘要: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替米沙坦治疗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血液细胞学指标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液细胞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3系均减低.

    作者:符布清;孙延涛;高峰;陈洪军;姚莉;祁玉萍;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胰腺癌细胞在低氧状态中HIF-1、VEGF蛋白的表达及可溶性VEGF水平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可溶性VEGF的表达水平.方法 利用CoCl2造成化学性缺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Sw1990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可溶性VEGF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中可溶VEGF的水平与与缺氧时间成正相关,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可溶VEGF水平明显升高;缺氧9h,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及可溶性VEGF分泌的升高有密切关系;HIF-1α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促进肿瘤性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作者:顾永平;谢芳;何杨;杨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双针经皮撬拨自制夹棍复位器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因其自身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复杂,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技术要求较高,经常会出现关节面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和软组织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用双针经皮撬拨自制夹棍复位器治疗97例跟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咏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输尿管肿瘤12例分析

    输尿管肿瘤发病率低,约占泌尿系肿瘤的3%.一般发病隐匿,患者常以无痛性血尿就诊.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彩超诊断输尿管占位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为输尿管恶性肿瘤,1例为输尿管结核.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魏晓敏;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间质及病理临床意义

    肿瘤间质类型有多种,本文主要描述与实质关系密切的纤维性间质、炎症细胞性间质、脉管性间质和异染性间质四种成份.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青年患者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眩晕是指由于或多或少的空间定向障碍,或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的错觉,形成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可以表现为视物旋转,感觉自身平衡障碍,晃动,欲跌倒.颈性眩晕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颈部病变是引起中青年患者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为眩晕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

    作者:王海鹏;刘胜达;李冬华;蒋初明;刘建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镜置管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合并黄疸18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置管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5年2月,对18例中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病人行内镜下置管引流术(ERBD)减黄后,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8例病人ERBD术后3~7天,黄疸逐渐消退,肝功逐渐改善,1周后行全身伽玛刀治疗,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16.7%(3/18),部分缓解率(PR)66.7%(12/18),总有效率(CR+PR)83.4%,止痛有效率83.3%(15/18),Ⅱ期1、2年生存率为66.7%和66.7%,Ⅲ期1、2年生存率为37.5%和12.5%,Ⅳ期病人生存期为7.5(4.2~11.8)个月.中位生存期12.1个月.结论 行ERBD,创伤小,痛苦轻,对内环境影响小,减黄效果好,术后恢复快,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缓解或减轻腹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秀义;王宏业;周正忠;刘建国;张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阿片受体介导脑缺血耐受的基础研究进展

    自1973年发现阿片受体后,人们主要针对其镇痛作用作了大量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结果证明阿片受体有脑保护作用,参与介导脑缺血缺氧耐受.现将阿片受体介导脑缺血耐受的基础研究做简单综述.

    作者:赵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左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由小鼠H22肝癌细胞培养成的实体瘤接种于同期切除左肝叶的昆明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皮抑素组:隔日腹腔注射内皮抑素12mg/kg;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组:联合使用内抑素和阿霉素,方法 :剂量同上述2组.用药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原位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AI)及小鼠处理后肝功能的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较单用内皮抑素或阿霉素有显著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和单用阿霉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原位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内皮抑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仅比阿霉素明显,而且无明显肝毒性,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受损情况下(如肝叶切除)的早期使用.

    作者:荣国强;陶锋;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道良恶性狭窄支架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120例患者中恶性狭窄94例,其中放疗后10例;食道、贲门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26例,共置入各种支架153枚.随访观察5~36个月.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包括胸痛58例、食团阻塞8例、肿瘤生长阻塞支架移位26例、反流性食道炎42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支架移位3例.经过相应的治疗,除2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 食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薛祥龙;张锁林;曹锁玉;魏荣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统计工作开辟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宽广的服务领域,同时也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统计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方位地提高医院统计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服务于医院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走出一条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新路子.

    作者:李宝忠;刘力文;马惠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4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用药方案的经济学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胰酶激活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治疗该病有多种用药方案,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择其中4种方案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效价比好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朱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现有LIS系统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我院于2002年10月进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lnformation System,LIS)的调研,2003年7月开始LIS的安装调试,8月正式运行.在我国,LIS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将我院在近几年应用LIS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总结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于洪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缺钙的护理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糖从尿中排出增加,尿呈高渗状态.高渗尿排出时,大量的钙、磷也被排出,且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下降,故基本上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负钙平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钙症状或骨质疏松.因此糖尿病患者补钙,对于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俊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2组对比.A组(治疗组)以阿昔洛韦片、罗红霉素胶囊与维生素B1口服,小柴胡汤加减煎服,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B组(对照组)未用小柴胡汤,余与A组同.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大.

    作者:何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替米沙坦治疗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丽华;邢济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可达龙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可达龙治疗CHF并发VA老年患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榕宽;邓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以往常规给予镇静、止血及安抚剂治疗,致死率较高、合并症多.自2000年始,我们用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SAH,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芳;贾永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ilon骨折25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Pilon骨折25例,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分别采用内或外固定方法 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至24个月,优11例,良7例,可7例,优良率72%.结论 根据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达较好效果.

    作者:汪永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纤维蛋白原、高溶血磷脂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溶血磷脂酸为主要目标.

    作者:刘友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