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果;范良敏;时立新
目的 探讨CD44s和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膀胱标本CD44s和iNOS的表达.结果 CD44s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与正常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浅组与浸润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CD44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各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NOS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在各病理分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4s和iNOS均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过程;联合检测CD44s和iNOS,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孟磊;陈洁;杨为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 对诊断T2DM有微量白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自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 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lg TG、HDL-C、LDL-C、HbA1C、lg FINS、lg ACR、BMI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lg hs-CRP、FBG、HbA1C、lg FINS、BMI、收缩压是尿lg ACR独立影响因素(R=0.544,R2=0.296).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监测hs-CRP水平.
作者:梁国威;徐旭;刘耘;刘艳娟;季娜;李昊;邵冬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9~2002年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1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患者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灶位于宫体和侵犯宫颈组在髂外、内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易受累,其次为闭孔、髂哪内、髂总淋巴结组.病灶局限于宫体者多侵犯髂外淋巴结,侵及宫颈者多先为闭孔淋巴结受累,再转移到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作者:李琳;张继勤;庄苏陵;周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眩晕是指由于或多或少的空间定向障碍,或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的错觉,形成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可以表现为视物旋转,感觉自身平衡障碍,晃动,欲跌倒.颈性眩晕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颈部病变是引起中青年患者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为眩晕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
作者:王海鹏;刘胜达;李冬华;蒋初明;刘建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术式相比有何优点.方法 对73例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行改良的和传统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传统组在取出前列腺后对5、7点膀胱颈边缘缝合止血,改良组仅缝合12点缩小膀胱颈后以气囊尿管牵拉止血.结果 两组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Qmax均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7%,术中出血减少38%(P<0.001).结论 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疗效相似,前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是开放前列腺切除一种较理想术式.
作者:冯波;申吉泓;马超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因其自身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复杂,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技术要求较高,经常会出现关节面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和软组织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用双针经皮撬拨自制夹棍复位器治疗97例跟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咏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妇科普查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条件、技术的不断改进,许多地区先后开展了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我院自1999年9月~2005年9月对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泌尿外科医学临床常遇见的疾病.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96例,其中前列腺电汽化术58例,电化学治疗38例,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仁全;沈阳希;罗玲;宗飞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性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不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作者:于春洲;杨玉梅;杨得清;蔡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和草酸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的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21天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63.5%,对照组总有效率48.2%,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相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较联合顺铂方案疗效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的优势、特点、效果.方法 采用QH-2000型B超定位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144例,冲击电压0.14-0.15kV,平均冲击次数2200次.结果 疼痛缓解率91.7%,初震结石排净率87.5%.结论 急诊B超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具有止痛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蔡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肿瘤间质类型有多种,本文主要描述与实质关系密切的纤维性间质、炎症细胞性间质、脉管性间质和异染性间质四种成份.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桑叶提取物降血脂效果.方法 以100、200、400mg/kg.bw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连续给大鼠灌胃30d,次日采血测定TC、TG及HDL-C的含量.结果 受试样品组大鼠血清的TC、TG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而其HDL-C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桑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谢惠萍;刘以农;郭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派瑞松霜治疗慢性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49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采用派瑞松霜外擦皮疹,每天2次,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愈率81.63%,总有效率95.9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派瑞松霜治疗慢性皮炎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皮肤科外用药.
作者:韩庆国;赵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抗生素的应用使多种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和细菌耐药问题.据调查,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如果任由滥用现象继续下去,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面临没有抗生素可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也就变得尤其重要.
作者:黄鹤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探讨了腰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的发生原因和如何预防术后腰痛.
作者:邓海峰;石丽宏;修晓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小儿发育未成熟,烧伤后病情变化快,伤情重于成人[1].有研究表明,烧伤面积1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15.5%:3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为45.5%;50%以上者,休克发生率达82.1%[2].液体复苏是能否成功抢救烧伤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复苏治疗时患儿输液量、种类和输液速度的正确,控制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此期间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为治疗提供动态的信息,帮助患儿平稳渡过液体复苏期,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严重烧伤患儿6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伟斌;孙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由小鼠H22肝癌细胞培养成的实体瘤接种于同期切除左肝叶的昆明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皮抑素组:隔日腹腔注射内皮抑素12mg/kg;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组:联合使用内抑素和阿霉素,方法 :剂量同上述2组.用药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原位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AI)及小鼠处理后肝功能的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较单用内皮抑素或阿霉素有显著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和单用阿霉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原位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内皮抑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仅比阿霉素明显,而且无明显肝毒性,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受损情况下(如肝叶切除)的早期使用.
作者:荣国强;陶锋;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