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梗塞43例临床分析

邹玉芳

关键词:老年, 脑梗塞, 现报告如下
摘要: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白霜治疗面部黄褐斑68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用自拟四白霜治疗黄褐斑6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彬;冯德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4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9~2002年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1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患者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灶位于宫体和侵犯宫颈组在髂外、内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易受累,其次为闭孔、髂哪内、髂总淋巴结组.病灶局限于宫体者多侵犯髂外淋巴结,侵及宫颈者多先为闭孔淋巴结受累,再转移到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作者:李琳;张继勤;庄苏陵;周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 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作者:张海军;张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4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用药方案的经济学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胰酶激活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治疗该病有多种用药方案,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择其中4种方案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效价比好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朱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左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阿霉素联合使用对肝叶切除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由小鼠H22肝癌细胞培养成的实体瘤接种于同期切除左肝叶的昆明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内皮抑素组:隔日腹腔注射内皮抑素12mg/kg;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组:联合使用内抑素和阿霉素,方法 :剂量同上述2组.用药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原位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AI)及小鼠处理后肝功能的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较单用内皮抑素或阿霉素有显著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和单用阿霉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内皮抑素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对肝功能的影响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原位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内皮抑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仅比阿霉素明显,而且无明显肝毒性,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受损情况下(如肝叶切除)的早期使用.

    作者:荣国强;陶锋;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塞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老年脑梗塞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盐酸左旋西替利嗪与西咪替丁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6月~2004年12月使用左旋西替利嗪(重庆化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西咪替丁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世平;张卫华;张亚;白翠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间质及病理临床意义

    肿瘤间质类型有多种,本文主要描述与实质关系密切的纤维性间质、炎症细胞性间质、脉管性间质和异染性间质四种成份.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目的 探讨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术式相比有何优点.方法 对73例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行改良的和传统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传统组在取出前列腺后对5、7点膀胱颈边缘缝合止血,改良组仅缝合12点缩小膀胱颈后以气囊尿管牵拉止血.结果 两组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Qmax均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7%,术中出血减少38%(P<0.001).结论 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疗效相似,前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是开放前列腺切除一种较理想术式.

    作者:冯波;申吉泓;马超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问题分析

    随着全膝关节假体设计和安装技术改进,全膝关节置换术(KTA)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目的使许多患者受益,满意率逐渐增高,但是膝关节假体置换2年内失败率仍接近3%.髌骨并发症是引起失败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髌骨骨折、髌骨不稳、髌骨假体的松动、髌骨假体的磨损、髌骨缺血坏死、髌骨弹响、膝前痛等.

    作者:杜朝晖;李克功;曲龙;王志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0例报告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急,疼痛剧烈,并易出现肾盂积水和血尿等情况.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用针药并用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自霞;聂锦英;赵治平;王朝晖;韩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ilon骨折25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Pilon骨折25例,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分别采用内或外固定方法 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至24个月,优11例,良7例,可7例,优良率72%.结论 根据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达较好效果.

    作者:汪永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结果 56例NSCLC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67.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COX-2与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期愈晚,细胞分化越差,淋巴结转移越高,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越高,腺癌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鳞癌,鳞癌中EGFR表达高于腺癌(P<0.05).结论 COX-2与EGFR在NSCLC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董西林;张勇;王雅娟;谢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桑叶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动物试验研究

    目的 了解桑叶提取物降血脂效果.方法 以100、200、400mg/kg.bw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连续给大鼠灌胃30d,次日采血测定TC、TG及HDL-C的含量.结果 受试样品组大鼠血清的TC、TG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而其HDL-C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桑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谢惠萍;刘以农;郭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派瑞松治疗慢性皮炎湿疹49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派瑞松霜治疗慢性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49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采用派瑞松霜外擦皮疹,每天2次,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愈率81.63%,总有效率95.9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派瑞松霜治疗慢性皮炎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皮肤科外用药.

    作者:韩庆国;赵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替米沙坦治疗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丽华;邢济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适病史3个月~2年.结果 26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用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胃内分布以胃窦多,13例(50%);病理以管状腺癌多,12例(46.2%);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11例(42.3%),肠上皮化生10例(38.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30.8%),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88.5%).结论 胃窦部是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主,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胃镜加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方凛强;廖刘辉;魏波;黄江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以往常规给予镇静、止血及安抚剂治疗,致死率较高、合并症多.自2000年始,我们用尼莫地平联用硫酸镁治疗SAH,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芳;贾永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一起伤寒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4年2月,我市某监狱管理分局发生一起伤寒暴发流行,发病率达1.81%.疫情发生后,采取了以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同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是由接触感染引起的伤寒暴发.

    作者:郑福泉;张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输尿管肿瘤12例分析

    输尿管肿瘤发病率低,约占泌尿系肿瘤的3%.一般发病隐匿,患者常以无痛性血尿就诊.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彩超诊断输尿管占位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为输尿管恶性肿瘤,1例为输尿管结核.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魏晓敏;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