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尚清;尹梅;韩学梅;杨春霞;舒红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微小囊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会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程进展.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判定有可能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或者预后判断的依据.本文就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外泌体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伟;李归冀;樊华;李剑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传统教学模式下开设免疫荧光实验项目成本较高,限制因素较多,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有望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当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的主流技术,设计了免疫荧光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为该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提供指导.
作者:唐超智;刘庆荟;张顺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及早期宫颈癌与患者全身及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病变103例(包括LSIL组20例及HSIL组83例),Ⅰ期宫颈癌60例及HPV阴性且宫颈活检正常者25例(阴性对照组)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以及阴道灌洗液中的免疫细胞因子IL-2和IL-10.结果: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在阴性对照组、LSIL组、HSIL组和早期宫颈癌组四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A似有随着宫颈病变进展而升高的趋势.②阴道灌洗液中免疫细胞因子检测结果:IL-2在阴性对照组、LSIL组、HSIL组和早期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10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及早期宫颈癌作为宫颈局部病变,除对与黏膜免疫相关的IgA可能有一定影响外,对其他的全身体液免疫指标影响不大.但宫颈病变可导致阴道的局部免疫降低,促进病变发展.因此,阴道灌洗液中IL-2及IL-10的变化可为宫颈病变进展的预警指标之一.
作者:曾月;陈梦捷;覃露;王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阿奇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奇霉素(AZM)组和阿奇霉素+青藤碱(AZM+SM)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表达.ELISA检测IL-6、IL-18和IL-1β水平.蛋白印迹检测p38、p-p38、HSP27和p-HSP27表达.结果:青藤碱可减轻阿奇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病变.与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组细胞凋亡增加,Ki67表达下降(P<0.05).与阿奇霉素组相比,阿奇霉素+青藤碱组细胞凋亡降低,Ki67表达升高(P<0.05).阿奇霉素组IL-6、IL-18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阿奇霉素+青藤碱组IL-6、IL-18和IL-1β水平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组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上升(P<0.05).与阿奇霉素组相比,阿奇霉素+青藤碱组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下降(P<0.05).结论:青藤碱可通过抑制p38通路的活化减轻阿奇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张家薇;薛冰;崔正军;郭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L-17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系基因对照组、同种异体移植组、免疫抑制剂干预组,并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排斥时IL-1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移植组在移植后第3天、5天和7天,移植肾IL-17均明显升高,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第5天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为早期事件,IL-17检测可能为人类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滕昊林;于金宇;刘念;赵军;高宝山;薛立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PCA3靶向miR-194的表达通过ERK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PCR检测PCA3和miR-194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CA3与miR-194的相互作用;克隆形成实验和凋亡实验检测抑制PCA3后前列腺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行为的变化,及过表达miR-194后前列腺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行为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抑制PCA3后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过表达miR-194后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裸鼠体内成瘤试验检测PCA3对前列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其他前列腺癌细胞相比,LNCaP细胞中PCA3的表达水平高,miR-194的表达水平较低;双荧光素酶试验证实PCA3可以调控miR-194的表达及活性,抑制PCA3的表达可以减弱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加强其凋亡行为;过表达miR-194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行为得到一定的恢复;抑制PCA3的表达可以下调ERK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抑制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过表达miR-194后可以逆转PCA3对ER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抑制PCA3的表达后可以有效减弱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结论:PCA3可以靶向调节miR-194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行为.
作者:韩兴涛;杨凌博;魏澎涛;李小辉;孙建涛;杨锦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钩状效应对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影响与解决方案.方法:将所有AFP仪器测定结果>2 000 ng/ml标本都进行稀释重测.结果:39 484份标本中发现3例由于钩状效应而导致的错误结果.结论:当前的仪器和试剂无法对超高浓度AFP标本进行正确的测定或提示,必须对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时可能存在钩状效应而导致错误结果的现象引起重视.
作者:崔怀中;王莹;孙少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基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建立一种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并合成VZV-IE62蛋白的多肽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制备抗VZV-IE62单克隆抗体,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开展抗体性能评价,继而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法建立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并与经典空斑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获得抗VZV-IE62的单克隆抗体1B7,应用于ELISpot方法可特异识别VZV感染后的细胞,以之为基础建立了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相比经典空斑计数法,该方法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从5至7d缩短至32 h)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VZV-IE62 ELISpot),具有潜在的转化应用前景,可为VZV的防治研究提供支持.
作者:潘德全;王玮;付文锟;蔡琳俐;叶江辉;朱桦;程通;夏宁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α-1抗胰蛋白酶在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升主动脉瘤患者8例、正常组8例的资料信息,比较各组血管组织中AAT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AAT含量的变化.使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验证AAT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胰酶刺激下发生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皮下缓释angⅡ和血管注射胰酶构建比格犬血管夹层模型,给予AAT治疗后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A型血管夹层患者和主动脉瘤及正常人血管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AAT表达,其中在主动脉瘤患者中AA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AT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调(P<0.05);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使用AAT预孵育12h后原代在MMP-2/9压力的作用下,其组织表达的Caspase家族蛋白Caspase-3、Caspase-8较PBS预孵育组显著下调.在动物模型体内,AAT治疗能够显著下调Caspase家族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AAT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家族蛋白的激活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终保护血管组织,阻止其形成动脉夹层.
作者:李继军;夏利民;宋凯;田爱丽;陆树洋;亚尔麦麦提·穆萨;阿迪力江·居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肿瘤.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近年来,CRA-T细胞疗法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睿;李亚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miR-146家族包括两个成员miR-146a和miR-146b,与miR-146a不同,miR-146b在免疫应答方面的生物学信息很少;本文讨论了miR-146b的产生、作用机制、信号通路以及在相应疾病中的作用,为miR-146b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作者:薛庆节;张瑞华;熊化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免疫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物(C1INH)调节巨噬细胞向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的极化作用.方法:首先从人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用下转变为静态巨噬细胞;静态巨噬细胞在干扰素-γ(IFN-γ)或白细胞介素4(IL-4) +IL-13刺激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1或M2.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C1INH对巨噬细胞CD14、CD163、CD206表型标志物的作用;应用RTPCR分析C1INH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探讨在炎症条件下C1INH对巨噬细胞CD14结合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结果:C1INH抑制M-CSF源性M1的CD14、CD163和GM-CSF源性M2的CD206表型.C1INH减少M1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表达,而增加M2的15脂氧合酶(ALOX15)和IL-10表达.C 1INH抑制M1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而提高M2的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C1INH促进M1的杀菌活性和M2对菌的吞噬功能.C1INH阻断CD 14-TLR4介导信号传导通路.结论:C1INH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作者:吴世舜;余文博;刘梦元;张海谋;熊君;刘东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学难懂.作为教师如果做到以下六个方面“巧开篇、明主线、重内涵、接地气、多互动、善总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米娜;吴瑗;赵汉宁;冯胜军;唐小梅;徐军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s)分三组处理,即低糖+miR-148b scramble组(LG组)、高糖+miR-148b scramble组(HG组)和高糖+miR-148b inhibitor组(HG+miR-148b inhibitor组),其中miR-148b scramble和miR-148b inhibitor的转染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说明进行瞬时转染,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通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8b的mRNA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及NF-κB信号通路p-IκBα及下游相关基因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上调miR-148b的表达,转染miR-148b inhibitor后miR-148b的表达明显降低;与L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GF-β1、p-IκBα、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HG组比较,HG+miR-148b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GF-β1、p-IκBα、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miR-148b基因表达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活力、凋亡率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增加,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汤夏莲;陈平;唐义平;张敏;曹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鼻饲行肠道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强化,分别于给予营养支持前(治疗前)及营养支持1月之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分别为:13.33%、22.22%及(4.35±0.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22%、78.43%及(2.84±0.32)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B、NB及TP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B及T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ALB及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分别为:(2.14±0.12)g/L、(11.73±0.07) g/L及(1.51±0.07) 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因子Th1、Th2及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因子Th1及Th1/Th2均明显增加,Th2则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及Th1/Th2水平分别为:(45.34±0.61)及(1.77±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h2水平为(25.56±0.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乳酸及PCT水平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分别为:(1.34±0.1)mmol/L及(4.25±0.11)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及患者营养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辉志;杨璐瑜;谭赟;董辉;付守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导致胰腺癌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及预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是继手术及放、化疗之后又一重要的抗肿瘤手段.但是,由于胰腺癌特有的肿瘤微环境的存在,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从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出发,设计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来克服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或根据肿瘤特点采取联合治疗的策略,对于提高胰腺癌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特点及对其进行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文增;胡渊;张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试剂盒检测血清血肌酐(Scr)、血尿氮(BUN)含量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q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标记因子的表达.结果:五味子甲素(40 mg/kg,80 mg/kg)能显著降低血清BUN和Scr的含量;同时,五味子甲素(80mg/kg)能明显升高线粒体中SDH、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IL-1β和TNF-α的rn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此外,五味子甲素还可明显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标记因子Caspase-1的表达.结论:五味子甲素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
作者:甘永雄;俞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上调HOXD10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HCT116、HT29、CaCO2细胞中HOXD10的蛋白表达;将过表达HOXD10的质粒(pcDNA3.1-HOXD10组)转染HT29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组(pcDNA3.1组)及设置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MTT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及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配体Jagged1及下游靶基因Hes1的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HCT116、HT29、CaCO2细胞中HOXD10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在NCM460细胞表达(P<0.05);转染pcDNA3.1-HOXD10的HT29细胞HOXD10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pcDNA3.1组(P<0.05);与pcDNA3.1组比较,pcDNA3.1-HOXD10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GF-β1、VEGF、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上调结直肠癌细胞HOXD10基因表达可抑制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下调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表达,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郗昌磊;龚治林;周启昌;于杰;叶辉;曹龙磊;王沛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淫羊藿苷对缺氧诱导的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检测VEGF、p-PI3K、p-AKT和Rac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细胞增殖明显升高,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淫羊藿苷处理缺氧组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而且,缺氧组VEGF、p-PI3K、p-AKT和Rac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与缺氧组相比,缺氧加药组VEGF、p-Pl3K、p-AKT和Rac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淫羊藿苷通过VEGF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刁婷婷;田骋;王洪亮;姜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海藻酸寡糖(A0)通过T辅助细胞2型相关细胞因子治疗哮喘疾病的疗效.方法:8周龄的SPF级小鼠共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8)、哮喘模型组(n=8)、海藻酸寡糖50 mg/kg组(n=8)和海藻酸寡糖200 mg,/kg组(n=8).在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给予AO两种不同的剂量,分别为50 mg/kg和200 mg/kg.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分析和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两组的T辅助细胞2型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两种剂量的组间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BALF中Th2和Th1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CD3、CD4、CD8和CD68)以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哮喘组比较,AO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海藻酸寡糖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是导致哮喘发病的机制.因此,AO治疗哮喘疾病的前景十分可观,可以成为治疗哮喘的候选药物.
作者:沙尚清;尹梅;韩学梅;杨春霞;舒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