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对脑血栓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陈勇;付德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药, 治疗, 脑血栓, 疗效, 血小板参数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脑血栓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设作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另外一组设作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血小板参数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PLT、MPV、PDW、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MPV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DW、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效果理想,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循证护理系列培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

    目的 探究应用循证护理系列培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根据护理人员到院工作时间的奇偶性将全部护理人员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25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培训,实验组护理人员采用循证护理培训,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考试通过率、常规操作评分、健康宣教评分以及无菌操作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考试通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常规操作评分、健康宣教评分以及无菌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系列培训能够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作者:潘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制定相应护理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BPRS 评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莉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数字网络化电子实验报告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实验报告作为病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存在的内容单一、完成作业耗时多、存档不方便等弊端逐渐的显露了出来.电子版实验报告作为数字网络化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提交及存档等优点是传统纸质版实验报告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而且作为更有效的实验手段很好的提高了病理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值得广泛应用的优质教学工具.

    作者:魏国华;杨静;杜红禹;杨春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循环在门诊抽血室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对门诊抽血室标本管理工作实施PDCA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6年8月—2017年10月开展门诊标本PDCA管理方案,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7月我院的门诊工作进行回顾性记录.评价管理前后的门诊标本应用质量改善状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PDCA管理后,我院中提前抽血标本、试管错误、漏抽血标本、登记错误、样本遗失的情况较质量管理前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标本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在标本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对于提高标本管理的效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敬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门诊患者及家属同时接受健康宣教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对肺结核患者以及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对患者病情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肺结核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研究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肺结核知识掌握情况,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小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8例妊娠期宫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对妊娠期宫内感染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从临床表现以及改善预后方面着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68例诊断为妊娠期宫内感染病例作为研究主体,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妊娠期出现宫内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程时限等可能有相关性.主要致病菌群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球菌等,共占比20.6%.结论 在治疗及分娩过程中加强管理,积极预防是降低妊娠期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王欣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2017年1—10月患有急诊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外科手术)和实验组(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阿不都吾拉木·阿不都艾尼;阿尔帕提·买买提;肖开提·依布拉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BL联合TBL在传染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联合团队导向的教学方法(team-based learning)在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实习的住培学员75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37人)及PBL联合TBL教学法(实验组38人)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评价及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病例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在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35人(92.11%)对教学模式满意,与对照组27人(72.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6人(94.74%)认为所接受的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与对照组29人(78.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TBL教学较传统教学更有助于住培学员提高医学学习兴趣,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宇;邓宝成;刘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护士工作职业疲惫感、压力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5月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职的50名护士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情况护士工作压力情况和职业疲惫感以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下在护理专业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职业疲惫感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利用度、社会支持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时间分配及工作量、职业倦怠感、护理专业工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 社会支持情况会对护士职业疲惫感、压力源带来影响,需要对护士进行高度支持.

    作者:朱卉敏;熊越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研究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 研究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在双盲法下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18%,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14 d时的白介素-6(IL-6)和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术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许磊;廖秋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江苏省如皋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分析

    目的 探讨2015—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江苏省如皋市育龄妇女死亡状况进行分析,对所有606例育龄期死亡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育龄期死亡妇女年龄、死亡原因等状况,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 (1)育龄期死亡妇女年龄分布特点:45~50岁育龄期死亡妇女占有率高,达40.43%,其次为40~44岁,占有率达17.82%,15~19岁占有率低,为1.82%.(2)育龄期死亡妇女死亡原因分布状况:在育龄期死亡妇女死亡原因中,肿瘤疾病占有率高,达57.76%,意外伤害其次,达23.76%,其余死亡原因占有率均低于10.00%.(3)育龄期死亡妇女的肿瘤类型:育龄期因肿瘤死亡妇女肿瘤类型中,以肝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占有率高,均达14.29%,其次为肺恶性肿瘤,占有率达13.43%,肠恶性肿瘤,占有率达10.29%,其余肿瘤疾病占有率均低于10.00%.结论 2015—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较多,以肿瘤和意外伤害占有率高.

    作者:吉慧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凉血止痒方配合中波紫外线治疗急性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

    目的 探讨自拟凉血止痒方加减配合中波紫外线治疗急性期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期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自拟凉血止痒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银屑病严重程度以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5 8,P<0.05).观察组PASI 评分、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采用NB-UVB联合中药凉血止痒方剂治疗效果显著 .

    作者:郑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4月,回顾性选择我院收诊的80例急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与MRI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1)多层螺旋CT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52±0.83)分,扫描时间为(15.30±4.59) s,MRI扫描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29±0.98) 分,扫描时间为(411.80±134.85)s,两种检查方式在扫描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显示, 43例急性栓塞,占53.75%,37例慢性栓塞,占46.25%,49例单侧栓塞,占61.25%,31例双侧栓塞,占38.7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检出率高,图像质量高,影像征象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飞;杨东;商亚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学模式再思考

    当今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但探讨新型医疗模式意味着对包括西医在内的各种医疗方式的再认识,从思考认识中总结和展望更加适应生命健康、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模式已成为现代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视觉有机地分析宗教医学模式、哲学医学模式、科学医学模式与人类发展层次的内在联系,阐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传统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认为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充分考虑适应中国的国情及文化特征,这对于构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有中国特色并能反映生命本质的医疗模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立;刘晓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成人医药护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1世纪已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而要想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就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也是满足国际发展趋势的实际需求.继续教育不但是对受教育机会进行弥补的补充性教育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佳教育形式之一.通过成人医药护理继续教育能让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进而提高护理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但现阶段成人医药护理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还无法令人满意,因此就需要对成人医药护理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医药护理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高菲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肿瘤抑制基因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30例宫颈鳞癌患者病理标本作为研究组1,同时选取30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证实无异常的宫颈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1.另选取3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病理标本作为研究组2,同时选取3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测引物序列及Western 蛋白印迹法分析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运用q-PCR测引物序列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表明研究组1和2中MTSS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表明研究组1和2中MTSS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均证明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高表达,进一步在蛋白水平证实MTSS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癌症筛查提供了诊断方法.

    作者:王冠;王莉莉;邢焱玲;王爽;段丽;张慧晶;高洪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C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本科护生教学中的比较

    目的 观察急诊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临床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94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每组各为47名.对照组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观察组行以临床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生的实习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临床病例和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授课模式较对照组认可度高.结论 急诊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应用以临床病例和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可增添护生学习兴趣,增加其与患者沟通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满意度.

    作者:杨文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种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校90名影像专业的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L组(45例,采取PBL教学模式)和CBL组(45例,CBL教学模式),对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测试结果和实践能力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的自学能力培养、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评分高于CBL组(P<0.05),而自主培养兴趣、主动参与实践、充分运用学习时间、问题处理情况、疾病诊断及鉴别水平评分低于CBL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而CBL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充分运用学习时间能力、问题处理情况、疾病诊断及鉴别能力.

    作者:王惠方;吴清武;梁长华;王红坡;闫瑞芳;岳军艳;陈杰;韩东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如何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浪潮兴起,相关教育部门出台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和文件,高等医学院校结合专业特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教育机构及医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思想上不重视、国家教育体制有待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不完备、硬件配套设施尚不齐全等现象较为普遍.为加快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第一,医学院校及医学生须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医学院应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即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第三,政府制定流畅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创新成果顺应市场需求,增加市场活力;后,医学生组建创业者联盟,加强校企合作.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平台,协同各方,共同为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改革开创崭新的局面.

    作者:赵敏;张素素;孙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观察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功能的影响情况,为盆腔炎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物理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液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盆腔炎的时候利用左氧氟沙星和物理方法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是对盆腔炎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晓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