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尕玛扎西

关键词:胃肠道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CH50, ANCA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有无并发胃肠道症状进行分组,分析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有关因素.结果本组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共2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低C3(OR=0.975)、低CH50(OR=0.824)、ANCA阳性(OR=6.430)、雷诺氏现象(OR=3.692)与SLE并发胃肠道症状密切相关(P<0.05),可作为该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胃肠道症状是 SLE 患者可逆的并发症,ANCA 阳性、低补体血症、雷诺氏现象作为 SLE 并发胃肠道症状的预测因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下腔镜取出注射式隆乳剂的临床应用(附3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利用腔镜技术联合术中B超引导取出注射式隆乳剂的可行性,总结经验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B超引导下腔镜取出注射式隆乳剂的方法,对38例(73侧)双侧乳房接受注射隆乳剂患者进行取出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手术时间25~50分钟/侧,平均(35.0±3.6)分钟/侧.均未出现中转开刀、术后出血、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患者均感到满意.术后1~6个月复诊,超声复查显示69侧(94.5%)未发现明显的隆乳剂残留.均未扪及包块,均未出现乳头、乳晕的感觉障碍.结论 腔镜技术联合B超取出注射式隆乳剂是目前理想的取出方法,它具有美容、微创、安全和精准的优势.

    作者:周富林;潘佩英;邹佳黎;刘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2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1)及对照组(n=6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6.72%,高于对照组86.89%(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并可优化护理质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终止妊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先进行介入治疗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杨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77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2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患者行风险意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行风险意识管理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使临床护理风险降低,提高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作者:侯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治疗效果、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较高;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瘙痒、疼痛等症状.

    作者:张廷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听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T细胞亚群、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注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中耳共振频率及听阀.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9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在T细胞亚群水平方面,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上升,观察组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在中耳共振频率及听阀方面,两组患者中耳共振频率上升,阀值降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作者:鞠新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70例足踝部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痛风性关节炎,35例)和对照组(非痛风性关节炎,35例),对比观察两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实验组检出病变关节60个,双轮廓征18.33%,尿酸盐点状结晶沉积70.00%,痛风石31.6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能够为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霍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患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40例,根据不同类型分为A组(腹膜型)、B组(卵巢型)、C组(混合型),每组各80例,对比三组的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和C组的单侧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的痛经发生率低于B组以及C组(P<0.05);C组的早期患者低于B组以及A组(P<0.05).结论 经血逆流造成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可能是先期病理改变.早期发现尤为重要,手术当中一定要高度警惕有无内异症病灶,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生育以及降低复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CD146在人骨肉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骨肉瘤患者接受免疫组化检测CD146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骨肉瘤患者,对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6表达情况,并使用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对患者的肿瘤组织CD146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内CD146以阳性表达为主,全部患者的切片中,有36例阳性,14例阴性,阳性率是7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D146表达阴性阳性判断是根据胞膜或胞浆中的颗粒颜色和胞质内的棕黄色颗粒出现情况来判断,在前者中出现为阳性,在后者中出现为阴性.患者的CD146表达和骨肉瘤分期和肺转移情况有直接联系(P<0.01).结论 骨肉瘤组织的CD146表达显示了患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情况,其分子水平高低是衡量骨肉瘤疾病活动情况的指标.

    作者:邱枫;王晓菲;朱明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51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乳腺癌患者102例,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能降低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颜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和家长满意度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和家长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治疗当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起到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夏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分析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药物治疗中接受临床药师参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心血管内科患者100例,根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实验组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00%、治疗满意率92.00%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的参与,则可以更好保证其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贺玲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小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其双源CT动脉三期扫描结果,统计不同分期检查结果中的病灶数量.结果 4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数量48个,平均直径(2.1±0.4)cm,平扫结果均表现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同时动脉中期、动脉晚期检查强化值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中期、动脉晚期病灶检出率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病灶诊断有积极帮助,但患者对动脉期的选择要求较高.

    作者:李丽;王小红;孙世元;刘淑霞;张可名;王月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治疗费用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实施,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协作,能够显著提高呼吸内科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患者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玉贤;谭春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导师制在神经病学预见习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导师制在神经病学预见习及实习教学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导师制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导师制预见习组在学习神经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导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习成绩和实习期间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理论成绩(P<0.05)、临床实习成绩(P<0.01)及临床综合能力(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导师制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神经病学教学水平.

    作者:蒋国红;吴铮铮;王长明;徐平;于娜;徐忠祥;徐祖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在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同时服用喹硫平.结果 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AMD抑郁评分下降情况比常规组更加突出(P<0.05).结论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通过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的疗效十分突出,抑郁症状缓解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黄雪萍;文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服务的施行意义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服务的施行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手术室患者88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施行细节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室环境舒适度、术前准备完善情况、术中配合评分;干预前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环境舒适度、术前准备完善情况、术中配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服务的施行意义在于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更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轻护理纠纷.

    作者:张蓉芳;柳娟娟;刘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直肠癌CT诊断和临床病理诊断比较研究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的CT诊断表现进行探讨分析,对其在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例分期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对86例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估CT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营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 在为患者进行直肠充气CT扫描的时候,患者没有表现出不适感,检查前已经将肠道清理干净,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扩张较好,可清楚的观察到肠壁和附近组织,患者接受诊断均顺利完成,患者的TNM分期准确率是84.88%,T分期准确率是89.53%,N分期准确率为87.21%,M分期的准确率为96.51%.结论 直肠癌可以使用CT诊断来确诊,和临床病理TNM分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白广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肝血流阻断法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Pringle法及Glisson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疾病诊断为原发肝脏肿瘤,类型为肝血管肉瘤、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Glisson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对照组(接受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法).对比两组术前生化结果、术中相关指标及输血情况、术后3天肝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前生化结果(Hb、PLT、PT、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肝功能(ALT、AST、TBIL)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切除手术中,采取Glisson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吴培生;罗永香;叶坤伟;麻元亮;江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88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各个时间机体疼痛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结果 观察组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机体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