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雯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系统护理干预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于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88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各个时间机体疼痛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结果 观察组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机体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领域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导师制在神经病学预见习及实习教学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导师制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导师制预见习组在学习神经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导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习成绩和实习期间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理论成绩(P<0.05)、临床实习成绩(P<0.01)及临床综合能力(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导师制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神经病学教学水平.
作者:蒋国红;吴铮铮;王长明;徐平;于娜;徐忠祥;徐祖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手术室新护士给予特殊培训模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室新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0名新护士作为实验组,给予特殊培训模式学习,其余10名新护士给予传统方式学习,通过比较两组新护士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成绩,比较不同新护士培训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室新护士带教学习时间缩短,且带教老师满意度和手术室急救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培训模式可以缩短手术室新护士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手术室急救能力,增加了带教老师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骨肉瘤患者接受免疫组化检测CD146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骨肉瘤患者,对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6表达情况,并使用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对患者的肿瘤组织CD146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内CD146以阳性表达为主,全部患者的切片中,有36例阳性,14例阴性,阳性率是7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D146表达阴性阳性判断是根据胞膜或胞浆中的颗粒颜色和胞质内的棕黄色颗粒出现情况来判断,在前者中出现为阳性,在后者中出现为阴性.患者的CD146表达和骨肉瘤分期和肺转移情况有直接联系(P<0.01).结论 骨肉瘤组织的CD146表达显示了患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情况,其分子水平高低是衡量骨肉瘤疾病活动情况的指标.
作者:邱枫;王晓菲;朱明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经超声检查后,出现淋巴管瘤20例(17.85%)、静脉曲张8例(7.14%)、海绵状血管瘤58例(51.78%)、静脉性血管瘤16例(14.28%)以及毛细血管瘤7例(6.25%),所有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理间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同时观察所有患者的血流特征呈多样性,存在明显内部回声.结论 通过应用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可反映眼眶内血流情况,且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以及快速图像扫描等优势,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张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治疗效果、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较高;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瘙痒、疼痛等症状.
作者:张廷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小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其双源CT动脉三期扫描结果,统计不同分期检查结果中的病灶数量.结果 4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数量48个,平均直径(2.1±0.4)cm,平扫结果均表现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同时动脉中期、动脉晚期检查强化值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中期、动脉晚期病灶检出率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病灶诊断有积极帮助,但患者对动脉期的选择要求较高.
作者:李丽;王小红;孙世元;刘淑霞;张可名;王月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治疗肝外伤的方式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7年1月88例肝外伤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比较两组肝外伤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术后下地、出院时间;各项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肝外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术后下地、出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肝外伤采用损伤控制的方式有效性高,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
作者:胡炎军;朱求实;李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产房助产士的护理对于产后出血所产生的临床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入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产房助产护士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28%,低于对照组产妇2.33%,P<0.05;实验组产妇的分娩结果不良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P<0.05.结论 对产妇实行产房助产士预防护理干预对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更佳的效果.
作者:王庆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6月84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率;药物安全特性;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压积.结果 联合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药物安全性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压积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肯定,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恢复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7年8月参与纳入的60例川崎病患儿,以是否存在典型临床症状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存在典型症状的患儿纳入参照组,不存在典型症状患儿纳入实验组,统计观察两组川崎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以及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参照组典型川崎病患儿数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对小婴儿造成严重影响,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更严重,在诊断川崎病中需要对诊断指标之外的体征进行判断,结合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为进一步治疗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
作者:王显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T细胞亚群、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注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中耳共振频率及听阀.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9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在T细胞亚群水平方面,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上升,观察组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在中耳共振频率及听阀方面,两组患者中耳共振频率上升,阀值降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作者:鞠新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案例教学法(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近年来兴起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成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我国目前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的能力.
作者:贺军;齐硕;邱俊;江川;李小艳;陈国栋;刘江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2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1)及对照组(n=6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6.72%,高于对照组86.89%(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并可优化护理质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70例足踝部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痛风性关节炎,35例)和对照组(非痛风性关节炎,35例),对比观察两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实验组检出病变关节60个,双轮廓征18.33%,尿酸盐点状结晶沉积70.00%,痛风石31.6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能够为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霍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再次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行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传统腹腔镜异位妊娠术.评价组间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 β-HCG恢复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完全通畅、通而无用、完全不通);术后随访1年观察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的例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 β-HCG恢复时间、术后1年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例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完全通畅例数多于对照组,即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能够在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力,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β-HCG恢复时间.
作者:李凤云;刘红艳;荣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情绪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行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情绪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和情绪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绪(SAS/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及出院前,观察组血压测定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7 d及出院前的情绪评定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平均水平(P<0.01).对照组干预7 d及出院前血压、情绪评定均低于本组干预前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硫酸镁、硝苯地平可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但配合情绪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快速控制孕妇血压水平.
作者:向华居;王琳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护理相关内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中心进行子宫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选择综合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手术耗时(45.61±6.57)min,停止出血时间(5.2±2.1)d,术后并发症率4.35%;对照组手术耗时(72.14±10.31)min,停止出血时间(8.5±3.2)d,术后并发症率30.4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停止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病情,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慧文;刘娜;张小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3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对照组(16例,行传统根治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5%)、复发率(6.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作者:张红星;江晨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