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敏;陈冲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和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效果优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能清扫更多淋巴结,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的优势,安全性高.
作者:韩元圣;丁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种教学模式是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基础教育中.根据对学员的调查,案例教学法对于学员的兴趣具有激发的效果,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使用案例教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未来教学转型和改革的必然目标,也符合我国现代社会人才教育的宗旨.
作者:刘超;吴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9月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实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救相关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救治质量.
作者:黄梦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24例,观察分析本组各项指标与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8.3±2.2)d.结论 局部晚期肺癌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具备一定安全性,能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董爽;宋爽;胡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在肺炎的护理措施中,正确执行药物治疗和呼吸科常规护理是主要内容.如何增加新的护理康复措施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新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及技术、各类功效显著的治疗仪、营养保健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疾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应重视病室局部空气质量对呼吸道患者的影响,加强管理.然后以中医学、营养学、康复学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可促进肺炎康复的综合护理保健措施,丰富了专科护理理论,分析了当前大气环境及病室空气质量对肺炎预后的影响.为促进肺炎、特别是难治性肺炎的临床恢复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作者:程翠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口试考试在神经科规培医师临床肌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神经科规培医师30名,随机分为笔试考试组(WE组)与口试考试组(OE组)(n=15),培训期间WE组每2周后一天进行笔试考试,OE组每2周后一天除进行笔试考试外还进行口试考试,比较每组各时间段考试成绩.结果 OE组理论考试及病案分析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WE组(P<0.05).OE组第4周、6周、8周笔试及口试成绩均明显高于第2周成绩(P<0.05),而WE组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口试考试可提高神经科规培医师肌电图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临床分析及知识应用能力,并增强其学习能力.
作者:刘璟洁;范清雨;向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实施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分析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未执行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之前在本院行临床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到参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执行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之后在本院行临床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比对两组护理意外事件总计率、护理干预满意合计率.结果 参照组护理意外事件总计率、护理干预满意合计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统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执行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得到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邵巧丽;涂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研究组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比较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肌梗死复发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芝应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CBL)、问题式教学(PBL)及PPT讲解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本科班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专题理论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在教学内容安排等多个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目标达到程度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题考试成绩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具体翻转时教学方法不应受限,混合式教学法使各种教学法得以取长补短.
作者:李伟梅;兰佳庆;孙树茂;朱壮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地屈孕酮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0%)高于对照组(0.0%),但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马莉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39例不孕症患者,入院时提供阴道B超检查,测量卵巢体积,按照体积大小不同划分为3组,分别为A组(<3 cm3)411例、B组(3~6.2 cm3)415例、C组(>6.2 cm3)413例;遵医嘱采用阴道B超测量患者卵巢体积、排卵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排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544,P<0.05);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93,P<0.05);A组与C组患者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P=0.905);此外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C组(χ2=284.621,P<0.05).3组患者受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1,P<0.05);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97,P<0.05);A组与C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913);此外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χ2=38.217,P<0.05).结论 采用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该检查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爱华;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胃溃疡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两组).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在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将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使用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实践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2月本院未采用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之前的100例肛肠外科患者及20名护理工作人员纳入参照组资料,将2017年1—12月本院采用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之后的100例肛肠外科患者及20名护理工作人员纳入实验组资料,分析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时间、病历书写质量评分值、健康教育知晓合计率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采取电子护理记录系统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敏;陈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阐述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救治,观察组利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进行院前救治.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7.62%、死亡率2.38%、满意度95.24%;对照组急救成功率85.71%、死亡率14.29%、满意度80.95%.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用到院前急救中,从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神经检查、全身评估五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救治,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满意度.
作者:莫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当今社会正在逐渐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涵养,提升导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研一体化,为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创新型人才.根据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 体验,分析学生、指导老师及学校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宣传动员、个人兴趣、科研心态、项目选题、团队协作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做好实验型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高静茹;郭潇;韩翠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实施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呼吸训练器结合传统呼吸训练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丽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 诊断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胸片检查与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通过CT轴位扫描图像作为检查诊断标准,X线检查诊断准确度为68.0%(68/100),螺旋CT容积重建检查诊断准确度为94.0%(94/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螺旋CT容积扫描发现肋骨骨折的有94例,100处肋骨骨折,6例显示无骨折.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对胸廓骨与肋骨骨折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的显示细微的骨折部位.
作者:黄瑞彬;刘业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3—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类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近期控制3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近期控制1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1例,肠道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目视模拟评分(3.5±0.4)分,对照组VAS疼痛目视模拟评分(6.0±0.9)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乔可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9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酵母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慧芳;万江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接收的中风偏瘫患者来分析研究,将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1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有4例痊愈,占26.6%,7例有效,占46.6%,4例无效,占26.6%,临床总有效率是73.3%;实验组有7例痊愈,占46.6%,7例有效,占46.6%,1例无效,占6.6%,临床总有效率是93.3%,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治疗,副作用比较小,有效率高.
作者:刘晓磊;王奇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