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郑艳华

关键词:边缘型, 人格障碍, 自杀意念, 特征, 危险因素, 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7年1—12月精神卫生科收治的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85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男性占37例(43.5%),女性占48例(56.5%),并且85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有80例(94.1%)存在自杀意念.结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念,掌握好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减少自杀风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咽异感症100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除常规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及电子鼻咽纤维喉镜检查外,并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及相关治疗.结果 1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中,诊断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所有患者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有效率达80.0%.结论 咽异感症的病因多且复杂,只有查清病因,针对病因,并采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查雄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体位性压疮的影响

    目的 对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体位性压疮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预防压疮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内预防体位性压疮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对预防体位性压疮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陈美好;钟碧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电针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的疗效评定

    目的 探究电针的使用对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26.8±3.1)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曹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基于整合医学模式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探讨

    呼吸系统疾病与生理、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理论基础较抽象,易与临床脱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是呼吸系统疾 病教学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将与疾病相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从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从而加强呼吸系 统学科间的互补,建立学生临床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作者:邓旺;王导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通淋排石汤治疗气滞湿热型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通淋排石汤治疗气滞湿热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就诊的气滞湿热型输尿管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丁溴东莨菪碱20 mg肌肉注射,1次/d,氢氯噻嗪50 mg口服,1次/d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自拟通淋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气滞湿热型输尿管结石采取自拟通淋排石汤治疗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且复发率低.

    作者:钱春雷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体检护理中常见问题与纠纷的应对处理分析

    目的 调查并研究体检护理当中的常见问题和纠纷的处理应对措施.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的体检对象,为方便调查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观察组配合实施体检护理,对照组不配合实施体检护理,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相关护理纠纷和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问题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体检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落实体检护理,分析体检护理当中的常见问题和纠纷,可有效的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投诉的发生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体检人员具有更好的护理体验.

    作者:李瑞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7年1—12月精神卫生科收治的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85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男性占37例(43.5%),女性占48例(56.5%),并且85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有80例(94.1%)存在自杀意念.结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念,掌握好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减少自杀风险.

    作者:郑艳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依诺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诺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平喘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抗感染平喘治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及FEV1/FCV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及FEV1/FC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阶段采用抗感染平喘治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方法,有助于优化患者肺功能指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何权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和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其进行分组,分别对应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7例.分析三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结果 相比于C组,A组和B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B组和C组患者中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程度相比于A组较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的患者的相比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次数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充分反应心功能情况,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效果具有一定判定价值.

    作者:焦鼎荣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心绞痛伴急性心力衰竭采取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64例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7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 1,P=0.020 3).结论 美托洛尔应用在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其云;陈剑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探寻中医儿科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几千年来都伴随着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家传师教.在中医学的师承教育中,中医特色文化、临床经验和学科理论都一起被传承和发展.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迅速向现代化发展,中医的教学模式也由传统师承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院校教学模式.然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儿科的教育内容有更多个性化的要求,造成了院校教学的不足.如何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更好地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是中医儿科、中医学的继续发展和传承中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现代医学对医学检验的需求由辅助性向支撑性转变,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检验人才,是国 家大健康战略的需要.历经三十年发展,医学检验教育在我国已形成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但伴随着医学教育、社会需求的发展,医学检验由五年制变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此教育模式对医学检验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滨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对四年制如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而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提出建议与思考.

    作者:张玉强;夏炳妍;周玉明;燕丕宏;谭宏伟;封建凯;王涛;宿振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对比患者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同时,总结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扫描检出单发性子宫肌瘤12例(24.00%)、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76.00%)、肌壁间肌瘤45个(59.21%)、浆膜下肌瘤18个(23.68%)、黏膜下肌瘤12个(15.79%)、子宫颈肌瘤2个(2.63%).在多发和单发子宫肌瘤方面,CT与手术病理诊断完全相符,但CT诊断中有2个子宫肌瘤直径≤1 cm漏诊,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44%(76/78).影像学特征:CT扫描可见患者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弥漫性增大为主,呈分叶状;瘤体边缘光滑完整,低于或等于子宫肌层密度,肌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低密度假包膜.结论 子宫肌瘤的CT影像学特征显著,CT检查 对各类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子宫肌瘤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姜卫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缺血预适应史进行分组,其中,有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观察组,无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给予尿激酶150万IU溶栓.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峰值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AMI溶栓再通率及LVEF的影响较大,可准确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效提高溶栓再通率,并使其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改善.

    作者:丁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探析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临床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对照组患者的西医治疗外,还接受中医治疗.对两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状况展开比较.结果 试验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总有效率为5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 7, P=0.033 8).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郭小晶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随访1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同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ESCA、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A、SF-36评分分别为(92.34±6.23)分、(88.42±11.33)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8%、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保证血液透析效果.

    作者:张舒;骆俊秀;金怀芝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超导可视下微管负压吸宫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超导可视下微管负压吸宫术终止早期妊娠(30~36天)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600例接受负压吸宫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早期妊娠超导微管组(A组)200例,早期妊娠微管组(B组) 200例,常规组(C组)200例.对术中出血量、刮出组织量、手术时间、子宫穿孔率、漏吸率、不全流产率、术后出血时间、复经时间、复经后月经量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吸出组织量少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吸出组织量少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A组的手术时间少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A组子宫穿孔率与B组相同,均少于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不全流产率少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全流产率少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少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少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A组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多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导可视下微管负压吸宫术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作者:吴丽莉;李万斌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e5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中药药理学的特点,药理作用广泛,知识量大,内容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且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本次教学团队尝试采用e5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的药效学试验设计中进行应用,学生在e5教学模式的每个阶段都能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丽;郭丽娜;董巍;宋波;李宏铃;孙辑凯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不同一线ART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一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05年2月—2018年2月经治的80例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给予观察组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不同时间段对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后的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一线ART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效果明显.

    作者:张亚武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