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瑶瑶
目的 明确为血液净化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管理组患者加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缺血预适应史进行分组,其中,有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观察组,无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给予尿激酶150万IU溶栓.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峰值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AMI溶栓再通率及LVEF的影响较大,可准确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效提高溶栓再通率,并使其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改善.
作者:丁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CT、HRCT检查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病变区域的CT表现,并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该疾病好发于双肺上叶(23/34),以大片状改变与节段性分布为主要特征,在CT征象主要显示为细网织影,检出率100.00%(34/34);微结节,检出率100.00%(34/34);树芽征,检出率73.53%(25/34);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52.94%(18/34);磨玻璃样密度影,检出率55.88%(19/34);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50.00%(17/34);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各阶段CT征象均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后9个月、治疗结束时,各征象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 CT、HRCT技术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并动态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诊断治疗的提示、指导与评估.
作者:商金元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对比.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刘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上报的ADR报告121例,分别对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药物中的抗感染药显示为43例(占35.54%),循环系统药物26例(占21.48%)、中药类注射剂12例(占9.92%),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身体组织、内脏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药品不良的检测和报告上应加大力度,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汪冬妮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轻微疼痛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其重度疼痛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精神状态、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可有效减轻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静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3日—2018年4月23日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果 观察组的睁眼时间(7.42±1.62)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58±1.35)min、自主呼吸时间(5.19±0.35)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48±1.65)min、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陆辉;叶秀清;肖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综合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生涯状况的现状,分析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运用便利抽样法对泰安市4家综合医院457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生涯状况得分分别为(104.66±12.32)分和(79.14±10.5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与职业生涯状况呈正相关(r=0.54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和月收入是护士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升希望和月收入是促进护士职业生涯状况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雪梅;泥敏;杨朝霞;郭卿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跌倒与坠床患者分别有1例、1例、0例、1例,对照组分别有5例、2例、6例、3例,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沟通能力、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代春英;陈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对本科生《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及试题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校2013年9月—2017年9月五年制(2012~2016级)全体本科学生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和试卷的主观试题.结果 分析显示试卷题型全面,试题难度适中,成绩分布较为合理,学生的学业水平能用学生的考分真实的反应出来.但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与成绩差学生存在差距较大.结论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习成绩差学生的帮助,缩小差距.
作者:张彩彩;胡爱华;王晗;王杨;翁启芳;梁平;董战玲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试验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与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选用抗体包括TTF-1、NapsinA、BerEP4、CK7抗体,对比诊断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的阳性率(100.00%)较对照组(8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为胸腔积液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效果确切.
作者:柏永华;纪青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将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运用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分析以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临床治疗的3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和CT检查,统计并关注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探查确诊率为93.33%,腹内脏器损伤的部位共检出34处.B超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与CT检查脾损伤检出数目、肝损伤检出数目、肾脏损伤检出数目、小肠或是十二指肠损伤检出数目、胰腺损伤检出数目、腹膜血肿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采取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呈现良好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案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即SP)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骨科95名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实习医生为对照组,共46名,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实习医生为观察组,共49名.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SP,比较两组实习医生的教学满意度、考核成绩、学习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方式有趣(83.67%)、知识形象具体(87.76%)、知识点强化程度(91.84%)、培养沟通交流(95.92%)、积极主动学习(93.88%)均高于对照组的教学方式有趣(71.74%)、知识形象具体(73.91%)、知识点强化程度(73.91%)、培养沟通交流(78.26%)、积极主动学习(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考核成绩包括操作成绩(90.23±2.19)分、理论成绩(89.27±4.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操作成绩(80.42±3.07)分、理论成绩(79.63±5.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学习依从性(100.00%)高于对照组的学习依从性(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案例教学结合SP,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百岁;李传波;赵铭峰;曹璋;董孟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凭借不同治疗方式加以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予以保守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辅以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运用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施行治疗后,成效较优,可以减小患者的血肿总量,并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好转.
作者:孟小鹏;周泽华;万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与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届护生(接受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2016届护生(未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各134名,对比两组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临床实习教学结束时出科前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结果 17届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94.0%)高于16届护生的院内招聘成功率(46.3%);17届护生的理论成绩为(94.6±3.8)分,高于16届护生的(86.7±4.8)分,实践成绩为(95.4±3.6)分,优于16届护生的(85.8±1.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临床实际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实习成绩、 院内录取成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升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吴春荣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予以分娩球护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并比较不同组产妇分娩结局和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难产和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和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卢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八年制的学生5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翻转课堂联合CBL培养循证医学思维的教学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好评,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0% vs . 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显示,两组理论知识和概念题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见习阶段开展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金萍;杨幼波;赵少俐;何红晖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除常规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及电子鼻咽纤维喉镜检查外,并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及相关治疗.结果 1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中,诊断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所有患者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有效率达80.0%.结论 咽异感症的病因多且复杂,只有查清病因,针对病因,并采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查雄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参加内分泌科规范化培训的51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医师出科时的专业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诊疗能力成绩.结果 实验组医师的病例分析能力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8.88±4.23)分vs .(82.80±3.92)分;(87.12±2.49)分vs .(79.48±4.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专业理论成绩比较[(90.62±2.67)分vs .(88.84±2.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法,可明显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病例分析、技能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
作者:袁璐;陶小军 刊期: 201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