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

岳晓燕;张大卫

关键词:利拉鲁肽, 急性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急诊PCI,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心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T2DM合并STE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加用利拉鲁肽降糖,对照组用降糖药物及(或)胰岛素降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w、12 w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ED)、舒张早期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大峰值速度(maximum diastolic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e/maximum diastolic peak velocity,E/A).结果 术后12 w试验组TC、TG、LDL-C、BMI、LVEF、LVED、E/A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发生STEMI行PCI后加用利拉鲁肽可得到更多心血管获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同期选取69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个体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是72.46%,研究组的病情缓解率是89.86%(P<0.05).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家庭成员相处、沟通与交流评分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美荣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1 680名女性孕前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孕前健康检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680名孕前检查女性进行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680名研究对象中有不良嗜好、不良环境接触史及异常病史者共计321例,占19.1% ;体格检查出各类疾病共计651人次,占38.8%,影响优生优育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生殖器官炎症229例(35.2%),妇科超声异常85例(13.1%),乳腺疾病72例(11.1%),其中文化程度较低,非本市户籍者疾病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女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影响优生的疾病及高风险因素,对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分重要.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及挑战

    分子诊断学是一门发展迅速且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学科,其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及临床治疗.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分子诊断学的三大类技术,即基因测序、分子杂交、基因扩增进行阐述,分析其在遗传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并指出分子诊断学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李琼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生活方式干预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生活方式干预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因RVVC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初始治疗1周和巩固治疗6个月,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40例,采用初始治疗1周和巩固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1)两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均有效且疗效相近.观察组临床评分治疗前(5.33±2.03)分、治疗后(1.25±0.30)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临床评分治疗前(4.98±1.82)分、治疗后(1.35±0.25)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复发率:观察1个月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复发率: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45.0%),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规范治疗RVVC均有疗效,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吴丽莉;李万斌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运动康复疗法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运动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不同干预方式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药物干预,试验组(n=2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干预后和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

    作者:陈娟;万兰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黄体酮联合维生素B6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造成闭经患者采用黄体酮与维生素B6联合治疗模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9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单一治疗模式,试验组实施黄体酮与维生素B6联合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及雌二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及雌二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闭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与维生素B6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因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闭经,使患者内分泌紊乱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作者:李美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给予试验组60例患者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给予对照组60例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监护病房患者采用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长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苏善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高热消退时间、腹痛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尿淀粉酶与血淀粉酶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时间、腹痛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尿淀粉酶与血淀粉酶水平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护理质量较高.

    作者:张秀;刘菲菲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置换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对比两组置换术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Harris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置换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置换术患者(P<0.05);研究组置换术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置换术患者(P<0.05).结论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比较理想,能有效的降低在患者康复过程的不良反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作者:梁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阶段医学生再培养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人文教育在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应用,对培训合格住院医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回顾了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及新形式医学教育的探索,从加强人文课程培训、提高临床带教的人文精神、树立住院医师正确服务理念及建立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等多途径进行思考,旨在提高住院医师的医德教育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作者:杨萍;景红梅;张祺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作用评价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中2017年2月—2018年4月接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试验对象,并根据其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中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单独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卢宝林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管留置时间、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白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营养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治疗7 d的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空肠造瘘和十二指肠管均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但空肠造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吴晓林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彩超在产前估测脐带长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彩超在产前估测脐带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随机选取晚孕期(孕32周后)孕妇1 000例.以四象限计数法对脐带长度产前进行超声估测,产后由产科医师对每例胎儿脐带进行测量.收集有效数据645例.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登记,资料档案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真实数据录入.结果 在645例晚孕期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1个象限者,共29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41±6)cm,其中脐带过短15例;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2个象限者,共451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52±2) cm,其中脐带过短3例;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3个象限者,共149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53±3)cm ;产前超声检测分布在个4象限者,共16例,产后脐带平均长度(79±8)cm ;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3、4个象限者,产后脐带长度均为正常值范围.产前超声检测诊断脐带正常的符合率98.24% ;诊断脐带过短的符合率62.07%.结论 超声四象限计数法对产前估测脐带长度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脐带过短的诊断,在分娩前给予及时预警,可减小产科风险,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姜川;刘传永;郑远琴;尹明华;姜莲;付吉群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小儿支气管炎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小儿支气管炎的优质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将92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儿从1号到92号进行随机排序,并将序号为双数的患儿划分为优质护理组,将序号为单数的患儿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儿46例.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 常规护理,对优质护理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P<0.05.结果 经分组护理的实施与治疗效果评价发现,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常规护理相比,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曹嘉玲;许思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乳腺良性疾病中真空辅助微创旋切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采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实施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采取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相比传统手术而言,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愈合快,瘢痕长度短,安全性高.

    作者:邓彬;徐浩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2PM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PM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师带徒式教学模式和微格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大三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人,实验组采用2PM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核心能力方面,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如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床边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PM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崔慧霞;张文陆;董云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生中的重要性

    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良好的医患沟通在维系医患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减少医患冲突事件的发生,实习生在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时,不仅要重视沟通的语言,也要重视沟通的方式、方法,恰当的方法不但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信息,更可以避免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患沟通技能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的基本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教育现状以及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加强培养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策略及意义.

    作者:付佳;徐琪;李彦林;韩睿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影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影响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因.方法 选择安贞医院高血压科动态血压监测患者702例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有效监测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干预组的758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有效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89.3%,77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73例,护士因素失败4例;干预组成功率98.02%,15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12例,护士因素失败3例.结论 患者因素是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有效监测率.

    作者:董晓梅;匡泽民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手术室腔镜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对手术室腔镜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100台腔镜器械进行了常规化管理;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100台腔镜器械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对比两个时间段的腹腔镜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腹腔镜仪器准备的出错率.结果 经过精细化管理后,腹腔镜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分别从88.00%、86.00%提高到96.00%、97.00%,而腹腔镜仪器准备的出错率从7.00%降低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腔镜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器械完好率和灭菌合格率,降低出错率.

    作者:周明;陆朝蓉;黄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15—2016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进行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下培训的新入职护士较传统培训下的新入职护士在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黄严金;邱文金;陈小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