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

康旭丽;张明瑛

关键词:儿童, 支原体, 肺炎,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MPP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按照重症和轻症MPP分组,采用四格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Student's t test)对CRP、DD在重症和轻症MPP组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185例确诊MPP病例,重症MPP组入选85例,轻症MPP组入选100例,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两组CRP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3,P=0.000),重症MPP组CRP均值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9,P=0.000),重症MPP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5, P=0.000),重症MPP组DD均值高于轻症MPP组.结论 DD值显著升高较有潜力作为重症MPP的观察指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2PM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PM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师带徒式教学模式和微格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大三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人,实验组采用2PM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核心能力方面,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如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床边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PM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崔慧霞;张文陆;董云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15—2016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进行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下培训的新入职护士较传统培训下的新入职护士在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黄严金;邱文金;陈小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小儿支气管炎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小儿支气管炎的优质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将92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儿从1号到92号进行随机排序,并将序号为双数的患儿划分为优质护理组,将序号为单数的患儿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儿46例.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 常规护理,对优质护理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P<0.05.结果 经分组护理的实施与治疗效果评价发现,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常规护理相比,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曹嘉玲;许思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MPP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按照重症和轻症MPP分组,采用四格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Student's t test)对CRP、DD在重症和轻症MPP组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185例确诊MPP病例,重症MPP组入选85例,轻症MPP组入选100例,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两组CRP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3,P=0.000),重症MPP组CRP均值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9,P=0.000),重症MPP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5, P=0.000),重症MPP组DD均值高于轻症MPP组.结论 DD值显著升高较有潜力作为重症MPP的观察指标.

    作者:康旭丽;张明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化疗,中位治疗3个疗程以上,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中位随访14个月,总有效率为82.9%(34/41);其中完全缓解(CR) 16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部分缓解(PR)8例.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春溟;程旭;严敏;程珍;饶彪锋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1 680名女性孕前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孕前健康检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680名孕前检查女性进行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680名研究对象中有不良嗜好、不良环境接触史及异常病史者共计321例,占19.1% ;体格检查出各类疾病共计651人次,占38.8%,影响优生优育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生殖器官炎症229例(35.2%),妇科超声异常85例(13.1%),乳腺疾病72例(11.1%),其中文化程度较低,非本市户籍者疾病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女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影响优生的疾病及高风险因素,对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分重要.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生中的重要性

    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良好的医患沟通在维系医患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减少医患冲突事件的发生,实习生在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时,不仅要重视沟通的语言,也要重视沟通的方式、方法,恰当的方法不但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信息,更可以避免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患沟通技能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的基本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教育现状以及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加强培养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策略及意义.

    作者:付佳;徐琪;李彦林;韩睿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

    目的 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随访3个月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抑郁症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时间点下HAMD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随访3个月效果突出,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田田;陈晓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身高增长速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大庆市西城区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身高增长速率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4月,选择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的3 795名5~8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测量维生素A水平,测量记录身高及测量日期,并将患儿按维生素水平分成A组(维生素A正常组),B组(维生素A缺乏组),同时按患儿性别分类,即A1组(男患儿维生素正常组)、B1组(男患儿维生素A缺乏组)、A2(女患儿维生素A正常组)、B2(女患儿维生素A缺乏组),在1年后联系患儿家属,即2017年10月—2018年4月再次进行患儿维生素A水平、身高测量,比较不同组患儿身高增长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不同阶段身高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而且身高增长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男患儿不同阶段身高水平均显著高于B1组男患儿,而且身高增长速率也显著高于B1组男患儿,P<0.05 ;A2组女患儿不同阶段身高水平均显著高于B2组女患儿,而且身高增长速率也显著高于B2组女患儿,P<0.05.结论 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与其身高增长速率有一定的关联,因此需注重针对维生素A缺乏儿童补充相关元素,促使其健康生长发育.

    作者:崔超颖;王淑华;孙卫红;徐珊珊;庞丽娜;黄金文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本院来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102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并补充钙和维生素B,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生长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高和骨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同期选取69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个体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是72.46%,研究组的病情缓解率是89.86%(P<0.05).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家庭成员相处、沟通与交流评分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美荣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行为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作用

    目的 探究行为干预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选取84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干预措施,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缓解率 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缓解率为85.7%,和对照组患者的5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6.7±1.6)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78.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9.4±1.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3.7±1.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茂静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ERRα和AROM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观察上皮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 α,ERRα)与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的表达情况,并对ERRα与AROM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Rα与AROM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总结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ERRα高表达、AROM低表达,分别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直径大小无关;ERRα与AROM在卵巢癌组织中呈负相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皮性浆液性卵巢癌中ERRα高表达及AROM低表达与卵巢癌的分期、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ERRα选 择性抑制剂可能是防治卵巢癌发生的可行途径之一,而AROM低表达与ERRα高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因子表达通路,为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邵婷;张雪英;王宁;董立娜;黄旭艳;王凤艳;汤忠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94例进行研究,采用盲抽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采取PDCA护理;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273 0、39.734 3, 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PDCA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证患者能够以佳的心态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文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如皋市33例听力异常儿童情况分析及跟踪随访

    目的 分析如皋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以及听力异常儿童跟踪随访情况.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检查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对初筛可疑或未通过者,同法进行复筛,对复筛仍未通过的进行转诊,对转诊儿童进行建档和跟踪随访,确诊为听力异常的儿童,及时记录患儿听力治疗和康复情况.结果 2015年筛查听力异常新生儿10例,占如皋市2015年新生儿总数的0.86‰,2016年筛查听力异常新生儿11例,占如皋市2016年新生儿总数的0.89‰,2017年筛查听力异常新生儿12例,占如皋市2017年新生儿总数的1.12‰,三年内筛查听力异常新生儿33例,占如皋市三年内新生儿总数的0.95‰,其中14例单耳听力异常,19例双耳听力异常.33例听力筛查异常新生儿中,听阈重度下降者20例,耳廓畸形合并外耳道先天闭锁9例,聋儿2例,感音性耳聋1例,遗传性听力障碍1例.其中采用助听器矫正13例(39.39%),手术治疗9例(27.27%),复查后听力正常者7例(21.21%),安装人工耳蜗1例(3.03%),进行康复训练1例(3.03%),因经济原因未进行治疗2例(6.06%).结论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效减少听力损失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语言发育.

    作者:姜华;王洁;鞠波;丁爱平;冒晓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展,传统脊柱教学模式已不能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往往采用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其结合实验标本与模型正确阐述脊柱外科的重点与难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影像资料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全身心 投入至课堂教学中,拓展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便于推动整个教学流程能顺利执行.文章分析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作者:吴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青敷膏外敷防治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青敷膏外敷防治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骨伤科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青敷膏外敷,对照组采用毛巾热敷.干预后2 d比较两组静脉炎Jackson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静脉炎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d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敷膏外敷能降低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叶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西医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后放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接受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得到显著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护理方式.

    作者:刘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9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4例,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椎管内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试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后30 min和1 h,试验组AA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2/27)和37.04%(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可降低应激反应,使AAI处于稳定水平.

    作者:彭先兰;朱长江;谢镒鞠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提高针灸临床实践能力的探讨

    当前,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实践能力因素,引起医学界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进行大力研究.尤其是针灸临床操作方面,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临床实践教学为根基来实现医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如团队合作、职业道德、 医学基本理论化知识、人文关怀、综合科研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通过成立针灸临床实践教学小组,制定教学内容和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针灸临床实践训练,进行针灸临床实践的考核评估教学效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住院医师)针灸临床实践能力.终,医学生在实践中岗位胜任能力得到改善.

    作者:马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