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君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儿科病房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者108例,且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行常规性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及影像学方面的检查,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及喘乐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差异性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平均咳嗽消失的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复发率分别为63.0%、24.1%;研究组分别为90.7%、7.4%,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在临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喘乐宁)治疗比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韩宗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中期妊娠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院收治的91例中期妊娠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VAS评分小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身体伤害影响更小.
作者:李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医院档案是志书编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志书编纂是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利用为基础,没有成功的档案管理就写不出一部合格的志书.本文主要论述医院院志编纂需要把握的基调和方法 .
作者:喻芳;喻同汉;邹文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模式对糖尿病足风险患者自我管理护理教育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经筛查存在糖尿病足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叙事医学模式自我管理护理教育;干预周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足部进展.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糖尿病足相关症状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足部临床实施室检查异常结果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医学应用于存在糖尿病足风险患者自我管理护理教育,能显著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赵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异位妊娠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阴道彩超及腹部彩超诊断,对比两种检测方法 的诊断结果 准确性差异.结果 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彩超检测的诊断时间低于腹部彩超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阴道彩超检测诊断结果 准确率高于腹部彩超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彩超检测的结果 准确率高于腹部彩超,但两种彩超检测方法 均存在漏诊现象,有必要者应综合两种检测方法 以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
作者:尹卫妮;张兆英;郭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I在心梗诊治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8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痛的发作时间分为<3 h组、3~6 h组、>6 h组.检测三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对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3 h组H-FAB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cTnⅠ;>6 h组cTn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H-FABP(P<0.05).3~6 h组H-FABP+cTn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3 h组H-FABP+cTnI联合诊断的效果(P<0.05).结论 H-FABP+cTnⅠ联合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桂兰;郭月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住院年龄大于55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为两组:记录并统计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胆固醇(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钙(calcium)、血磷(phosphorus)、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结果 骨质疏松组年龄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而BMI、FINS低,胆固醇(CHOL)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ALP、HbA1C、CHOL呈负相关,与BMI、FINS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年龄、BMI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者并发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高.
作者:虞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9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9例普通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检测结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以及血清检验各指标水平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往往伴有血清检验指标异常情况,及时诊断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丁九立;张昌秋;蔡胜男;施中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甲状腺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手术)和观察组24例(术中行甲状旁腺探查显露原位保护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4.16%(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33.3%(8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 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行甲状旁腺探查显露原位保护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开开;胡海波;黄永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方式.结果 试验组满意率为95%;术后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满意率75%;术后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对患者预后有较大影响,采取综合化全面化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效果.
作者:刘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为A组,36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A组非鳞癌亚组以及腺癌亚组的PR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脱发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鳞癌以及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缓解率高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俊宁;姜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科研创新能力是科学素质体现的核心,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在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如何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及怎样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及分析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前期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提出其指导性意义.
作者:胡子旺;齐硕;陈国栋;王文军;文兰;李小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道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方法 选择消化道溃疡合并幽门梗阻患儿31例,并对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数据进行整理,提供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开放性手术后病症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记录.结果 患儿血红蛋白含量为(91.82±3.69)g/L,B超下可见胃腔明显扩张,胃肠道蠕动情况呈明显异常.手术下发现患儿幽门管狭窄,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溃疡性病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4.84%.经治疗后溃疡面愈合率为93.5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12%,1例未根除者出院6个月后病情复发.结论 小儿消化道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的临床特征不够明显,需借助影像学或胃镜检查数据进行诊断,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 治疗.
作者:徐洁;加依娜尔古丽·朱马别克;赵雪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阑尾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治疗.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且脓液量多于B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复杂性还是非复杂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潘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急性会厌炎患者入院前后规范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会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会厌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医疗组队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Ⅲ度喉梗阻危重性急性会厌炎病情加重行气管切开及死亡数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病情转平稳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医疗对护理配合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流程在急性会厌炎患者入院前后规范应用,能促进临床作出及时、准确诊断,迅速进行抢救和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和处置病情变化,预防窒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服务满意度.
作者:陆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运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外科缝合技能培训课在临床外科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典型性原则,抽取60名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男女均分.甲组实习生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仿真模型训练+动物模拟训练+临床实践操作的方式(2+2模式)进行培养,乙组实习生采用以往的课堂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培养.运用《临床基本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作为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中考核的客观指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成绩差异.结果 运用2+2模式进行培养的学生,在理论及实践考核中成绩优异,对2+2模式的教学培养方式评价更高.结论 运用2+2模式的外科缝合技能培训课能更好地提高实习生的缝合操作能力.
作者:吴晓峰;徐锋;蒋铭;孙斌峰;钱平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DP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178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66例和健康妊娠组(对照组)112例,检测所有受试孕妇血清中Hcy、ADPN和CRP水平,并分析GDM患者三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血糖、Hcy、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AD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CRP和ADPN水平可能是影响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检测妊娠妇女血清中Hcy、CRP和ADPN水平有助于GDM的诊治.
作者:邱艳杰;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根据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教研组尝试以微课结合PBL的方式进行外科教学,探索其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方法 选取医学临床专业116名七年制临床医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微课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测试,从而探索微课结合对比PBL在外科教学的意义.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教学中,微课结合PBL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郭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6例,近全切除6例,1例因术后严重电解质紊乱并发肺部感染死亡.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暂时性尿崩症20例,颅内感染2例,均治愈.结论 内镜下经蝶窦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较少、较轻,熟悉解剖特点和熟练操作技巧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建波;卞晓星;陈红春;魏文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好转出院的脑卒中患者98例,其中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随访,另外48例实施医院—社区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对出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延伸跟踪服务干预.干预周期12个月,干预结束对两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评价、再入院率、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评价、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延伸服务模式,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减少患者康复期再入院率,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作者:窦礼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