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徐业凤;李辉;邵亮;徐树强

关键词:解剖, 喉返神经, 甲状腺术
摘要:目的 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0例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依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甲状腺手术,实验组在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照组在术中不解剖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除了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也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效果的循证研究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育,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方法 .方法 选择康复专业先后两届的临床实习8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安排10个月实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试验组在师资建设、临床教学模式及出科考核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用人单位问卷、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中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沙盘游戏治疗在改善医学生心理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对复杂的医患关系无所适从,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缺乏应对策略,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甚至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状态,影响正常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工作.方法 在临床生产实习的医学生中开展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0)的测定,全面评估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抑郁问题的医学生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结果 沙盘游戏治疗显著改善医学生心理状态,焦虑比例及抑郁比例明显下降,严重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沙盘游戏治疗具有科学性、可信性.

    作者:杨卓;李馨慧;杨文超;任佳绪;赵丽娟;王伟;杨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两种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再粘连提供指导.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观察组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获得更好疗效,并且降低再粘连率.

    作者:解艳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高压氧治疗)及观察组(呼吸机治疗),各27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14.8%,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李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刺回阳九针穴配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配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中风后遗症的9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方法治疗,试验组实施加味补阳还五汤配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6.09%,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3.48%(P<0.05),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加味补阳还五汤配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其疗效显著,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杨慧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阴式彩超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阴式彩超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随机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联合彩超进行诊断的3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全部进行了阴式彩超的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其手术效果有效率为97%,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 采取阴式彩超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能够更好的反应出患者的具体情及部位,方便医生准确的把握患者病情进行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

    作者:李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至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加以比较.冠心病患者均经过心脏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尿酸水平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进行检测能够对冠心病加以诊断,并且为其病情了解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确定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问卷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160名临床五年制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优良组、中等组和及格组,并进行3组问卷结果 的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定性的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入采访.结果获得152份问卷结果,回收率95%(152/160).自主学习的正相关因素是自我调控和学习策略(P<0.05),以及教学环境和学习动机(P<0.01).20名学生深入采访结果显示家庭、同学、教师、教育环境和学生自身5个方面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结论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因素必须在个人的基础上,才能减少抑制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谷绍娟;宋治;张如旭;黄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切口长度(2.5±0.4)cm,平均手术时间(45.2±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1.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9.2±2.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少,而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从而提高了预后效果.

    作者:钱建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4年6月—2016年11月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hs-CRP(71.65±5.98)mg/L、NT-pro BNP(985.36±9.72)pg/ml、cTnI(9.65±1.22)ng/ml、Myo(98.78±9.68)ng/ml均高于对照组,但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各项指标能够呈好转趋势,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阳性率(44.30%)、NT-pro BNP阳性率(48.10%)、cTnI阳性率(53.16%)、Myo阳性率(25.32%)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肌标志物床边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性.

    作者:赵华头;吕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观察

    目的 分析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8例(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复位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冬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可视化技术及互相学习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纤维支气管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可视化技术及互相学习模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纤维支气管镜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技术及互相学习模式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以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能力评分、完整操作时间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实验组操作熟练程度GRS评分(3.80±0.756)分,高于对照组的(2.44±0.787)分;实验组完整操作时间(18.42±6.94)s,短于对照组的(38.02±12.26)s;实验组在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中促进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合作交流、提高操作纤维支气管镜的能力的比例分别占94%、96%、90%:而对照组分别占78%、72%、74%.结论 采用可视化技术及互相学习模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纤维支气管镜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谢显龙;黄英明;黎阳;黄冰;杨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55.00%),研究组危重并发症发生率(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以及心肌炎)为5.00%,低于常规组(30.00%),研究组的神经系统症状(NSS)好转时间、治愈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缩短术后禁食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妇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后缩短其禁食时间的价值.方法 研究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妇科患者作为对象,抽选出731例随机分组:常规组369例于术后24 h予以食用流食,而治疗组362例则于术后6 h予以食用流食,再对两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4.76±0.86)d,排气时间(23.76±1.95)h,下床活动的时间(0.29±0.20)d,优于常规组的(7.23±1.12)d、(35.16±2.86)h以及(0.80±0.19)d,P<0.05.结论 对于接受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妇科患者,于其术后6 h左右予以食用流食,可使其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有效缩短,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佟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感染学与口腔专业本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效果评价

    目的 在口腔专业本科教学中整合医院感染学内容,构建学生的医院感染学知识体系,促使口腔本科生养成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并能够将防护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从而大限度的保障其自身和患者安全,避免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选择两届口腔专业本科学生各103人,第一届为实验组进行课程整合,第二届为对照组常规授课.针对授课内容,设计试卷由两组学生参与作答,成绩作为理论评价;由两位教师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内容的考核,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该学生的实操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的反馈.结果 实验组教师评价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学生调查问卷反馈建议增加课时数,适当减少讲授课时,增加实操和案例式教学的课时;增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授课;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结论 在口腔专业本科生中设置医院感染学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实习和医师执业,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探索.

    作者:吴楠;张岚;祝贺;唐佳运;高莹娇;白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CCL20、CXCL9、CXCL1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CCL20、CXCL9、CXCL1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治疗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液中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CL20、CXCL9、CXCL11表达水平[(142.43±36.38)pg/ml、(2364.08±89.01)pg/ml、(221.2±41.79)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57±6.83)pg/ml、(673.44±36.41)pg/ml、(57.89±5.4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扰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的外周血趋化因子CCL20(t值分别为3.47、3.83、4.29;P分别为0.009、0.006、0.002)、CXCL9(t值分别为2.27、3.29、4.07;P分别为0.027、0.013、0.003)、CXCL11(t值分别为2.05、2.87、3.94;P分别为0.031、0.014、0.00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可降低患者外周血液中CCL20、CXCL9、CXCL11的表达水平,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病毒水平和炎症反应.

    作者:邓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的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2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患肢肿胀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内不同时间点,实验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对患者的患肢肿胀症状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培训实践

    目的 研究微信平台在腹腔镜医师教学的PBL教学实践.方法 对自2012年以来腹腔镜医生培训教学的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提出适合腹腔镜医师教学的PBL教学方案,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进修、规培医师71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一组用传统方法教学,学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完毕对教学效果进行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结果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组在学习时间及主动性、关键安全视图获得能力、独立手术胜任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方法教学组水平提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在腹腔镜外科培训实践中有效地保证腹腔镜医师教学质量并建立良好继续教育支持平台,全面提升其对腹腔镜外科的综合掌握能力.

    作者:杨屹;刘阳;陈熹;吴涛;李顺乐;孙海兵;徐心;张金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对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2).结论 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石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华池县慢性宫颈炎患者现状及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华池县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重大项目农村宫颈癌普查项目,对2013年3月—2016年11月2600名慢性宫颈炎患者的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出慢性宫颈炎1906例,华池县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为73.30%;慢性宫颈炎患病率因年龄、产次、人流次数、分娩方式、农村妇女和城镇居民不同而不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以27~45岁高,人流次数≥3次,分娩次数大于2次及以上是慢性宫颈炎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阴道分娩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农村妇女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或职工.结论 华池县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普查结果,慢性宫颈炎与年龄、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地域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27~45岁年龄段是慢性宫颈炎患病的高危阶段,农村妇女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职工,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