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娟
目的 分析调查本院部队干部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47例部队干部的血尿酸测定结果 ,比较不同性别以及各年龄阶段间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47例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检出率为19.1%,其中男性检出率21.6%,女性检出率16.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30~40岁年龄组检出率为37.6%,高于其它各个年龄组(χ2=154.73,P<0.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在不同的性别与年龄阶段人群中分布不同,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预防.
作者:陆亚玲;朱燕;钟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并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名学生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下进行教学,实验组30名学生在CBL结合EBM的模式下进行教学,实习4周结束后,从学校题库随机抽取一套神经外科专业试题对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成绩考核.结果 CBL结合EBM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PBL模式培养的学生(P<0.05).结论 CBL结合EBM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作者:贾丽燕;刘伟;张振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117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外科整容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依从性较好,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郑娟;马玉莲;田砚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析膝关节骨关节炎骨赘中CD34、PC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骨赘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50例为研究对照,膝关节骨关节炎骨赘患者进行骨赘清理与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疗法,应用免疫化学法检测两组的骨组织中CD34、PCNA的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骨组织中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组织中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的骨组织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观察临床分期与两种指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骨组织中的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骨组织中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分期IIb、III期的骨组织CD34、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显著高于I、II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与骨组织CD34、PCNA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临床分期越高,骨组织CD34、PCNA阳性表达越多.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骨赘中CD34、PCNA多呈阳性表达,与膝关节骨关节炎骨赘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哈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80例,结合高血压治疗方案实施针对性个体化护理.记录并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对本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个体化护理后,患者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肌肉痉挛、头晕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治愈率较高,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 完善的个体化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姬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二胎全面开放政策下,各级医院产科医生对产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为改进培训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对高龄再生育孕前评估、高龄再生育辅助生育技术选择、高龄再生育的围孕产期管理内容需求大,需求大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互动式交流座谈.结论 大型妇产科专科医院作为培训基层产科医生的有效平台,应以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内容实用性,系统化整合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构建长效评价支持体系.
作者:唐国静;阮恒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CT低剂量CT诊断,确定或近似肺部小结节的80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对经过双源CT低剂量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重建层厚度分别以1.0 mm和2.5 mm进行扫描,对肺小结节检出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组中重建层厚度为1.0 mm,2.5 mm的肺小结节毛刺特征、空洞特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周边界限清晰分明,分叶特征,钙化物检出成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中肺小结节厚度1.0 mm和2.5 mm的重建层边界特点,内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对已经确诊或有近似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双源CT低温剂量电子扫描时,2.5 mm厚重建层的辐射低剂量要比1.0 mm重建层时少.
作者:王兴顺;梅嘉;丁必彪;李慧;余玉盛;张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且对比对不同时期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关节镜之下行清理以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40例作为对比观察的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两组在关节镜下实施治疗,对照组只行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清理术.两组依照Kelgren—Lawrence X线分级标准进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每期60例,对比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Ⅰ期、Ⅱ期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Ⅳ期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患者,在关节镜下予以清理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康复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朱佩海;侯金福;罗建海;王行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骨科临床教学不仅是口头传授理论与经验,更强调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三维重建骨科相关解剖结构,用于平时模拟训练,提升骨外科医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已成必然.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特点,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探讨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应用.
作者:赵广;孙德日;崔岩;张治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2015年7月—2016年9月的本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各项评分较高,且护理满意评分达到(95.43±2.70)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李东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育,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方法 .方法 选择康复专业先后两届的临床实习8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安排10个月实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试验组在师资建设、临床教学模式及出科考核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用人单位问卷、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带教老师问卷及学生自评问卷中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03例,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策略.方法 对103例Glasgow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103例,住院时间3天~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43.0±1.6)天.根据GOS分类:治愈52例,轻残但生活能自理者1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7例.结论 采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率、治愈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误诊漏诊,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尽快合理处理并发伤是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同时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魏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效果.方法 此次随机选择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用Gamma钉治疗,而观察组30例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66.7%,观察组患者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PFNA可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干生;陈峰;倪生华;秦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对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2).结论 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石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3为界,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3)和低NLR组(NLR<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指标.Logistic多因素分析NLR≥3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NLR≥3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NLR数值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曲卓慧;钟德钦;杨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55.00%),研究组危重并发症发生率(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以及心肌炎)为5.00%,低于常规组(30.00%),研究组的神经系统症状(NSS)好转时间、治愈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7年3月的4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超过40 mmHg,即持续性高眼压,对照组23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不足40 mmHg.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分型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滤过泡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普通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类似,但持续性高眼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进行治疗.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3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6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人.研究学时为8学时,均由相同教师授课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操作考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4.29±7.91)分,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0.32±6.55)分,试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谭超;董巧稚;孙海燕;马丽珍;黄象安;林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2日—2016年7月22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2.69±0.55)分、24小时疼痛评分(1.79±0.36)分、72小时疼痛评分(0.44±0.78)分、出血量(37.42±3.85)ml、手术时间(49.32±5.47)min、排气时间(9.21±1.69)h、下床时间(10.65±2.58)h、总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英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病例式教学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运用传统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病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两组成员的综合考试成绩及技能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观察组在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诊断依据三个方面测评得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例书写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作者:娜迪拉;张丽;古丽阿依木·阿不力孜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