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吕海燕

关键词: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解痉、止咳、化痰、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74%(35/39),高于对照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10.26%(4/39),低于对照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营养支持对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膳食,研究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加增肠内营养制剂,或同时补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三合一三升袋等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天数、血清尿酸、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天数、各项营养指标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好.

    作者:梁文;卢乃棉;任丽艳;盛雅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疗法的结局探讨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的结局.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孕产妇80例,观察组35例中是孕周在30周以内的孕妇,对照组45例是孕周在30~34周的孕妇,两组孕产妇均采用的是期待疗法对症处理,观察妊娠并发症与结局.结果 两组孕产妇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脱落、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有不良结局发生,两组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新生儿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型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临床是可行的,能够效延长终止妊娠的时间.

    作者:徐爱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冠心病应用冠脉CTA和冠脉造影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分析,根据患者入院诊治顺序,将40例患者均分2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诊断相符度.结果 4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显示,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度较高.结论 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患者群体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而言花费低廉.

    作者:李涛;高鲲鹏;丁星;韩江川;陈俊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索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病房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30例,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30例,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随访观察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随访调查发现,术后护理组中有1例(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参考组中有4例(1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参考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效果.方法 选取RMPP患儿11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辅以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2水平及T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外周血CRP、CD8+水平均降低,IL-2、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外周血CRP、CD8+均低于对照组,IL-2、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MPP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效率,快速缓解了临床症状与体征,抑制了炎症应激反应,促使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平衡,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

    作者:李海霞;李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质控管理体系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体系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积极采用责任三级质控体系进行压疮管理,统计管理期间压疮发生率,观察压疮质控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结果三级质控压疮管理期间,2015年、2016年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06‰和0.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质控管理体系用于压疮管理中具有良好的预防、监督效果,可有效控制压疮发生,期间应重点关注高危、极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以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质量.

    作者:童丽春;郑丹萍;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析双额叶脑挫裂伤通过手术治疗和保守方法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7年3月本院4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实施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轻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植物人分别为37.5%、50%、8.33%、4.17%,对照组分别为16.67%、29.17%、41.67%、12.5%;观察组无依赖、轻度依赖、中度及重度依赖分别为29.17%、41.67%、25%、4.17%,对照组分别为12.5%、25%、45.83%、16.67%.结论 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快缓解.

    作者:范云程;张广宇;吴海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在降低管腔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对降低管腔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6年4—8月使用传统模式对管腔器械的清洗进行管理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1月我院使用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对管腔器械进行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模式下的管腔器械的返洗率及灭菌后器械的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返洗率为9.69%,灭菌后合格率为97.67%;观察组返洗率为0.71%,灭菌后合格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管腔器械的返洗率,提高灭菌后器械的合格率,进一步保证临床科室的使用安全.

    作者:李宝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由我院确诊并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

    作者:林延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4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在服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及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对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改善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健康知识合格率为(93.5%)、服药依从率(95.7%)、收缩压(123±1.0)mmHg、舒张压(76.5±0.8)mmHg,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起积极作用.

    作者:蔡田;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时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时术中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4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剖宫产的44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62.65±16.21)min,高于对照组(44.21±10.1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阴道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缩宫素的使用量(35.31±4.67)U,高于对照组(25.32±3.85)U,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尿潴留、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术后的剧烈疼痛率9.09%,高于对照组4.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中再行剔除肌瘤术处理的效果较好,术后患者恢复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志愿服务机制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融合研究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近年来受到屡见报端的医疗纠纷问题影响,如何创新优化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医务社会工作就是在这一环境背景下被提出的一种改革措施,侧重于通过医院志愿服务的方式,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品质,突显医院的公益性质,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缓和优化.但医务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阻碍,文章从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入手,就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及医院志愿服务的本土化融合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作者:秦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52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MRI和CT征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在MRI和CT检查中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提高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和确诊的52例患者临床与MRI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各自的征象和比较其优点与不足,以总结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MRI和CT征象规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病的好发部位为腰椎(148个,占64.9%)和胸椎(77个,占33.8%),平均累及(4.16±0.22)个椎体.在显示椎体骨质破坏伴水肿、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破坏、椎管内脓肿、椎小关节破坏、韧带受累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比较,MRI与C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χ2=61.26、277.13、32.69、9.77、33.11、18.30,P均<0.001.结论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征象与诊断价值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优势互补,可全面显示病变范围与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爱廷;郭江博;郭江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以2015年8月—2017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不同.结果 两组患者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两种方式对于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是高频振荡通气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稳定,无并发症.

    作者:魏洪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采取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疾病知晓率.结果在开展健康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索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分析肺部感染因素后,再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肺部感染发生率(1.67%)、依从性(100.00%)、护理满意度评分(95.38±3.9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确定ICU气管切开患者引起肺部感染因素后,再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感染率.

    作者:左金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在妇产科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产科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 实验组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6.00%,P<0.05;实验组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84.00%,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田阿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缺铁性贫血孕妇给予膳食干预的价值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孕妇给予膳食干预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孕期饮食健康教育,研究组加用膳食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体质指数、血糖、血红蛋白、两组妊娠结局(孕妇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结果 两组治疗干预前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干预后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妊娠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给予缺铁性贫血孕妇膳食干预,可以改善孕妇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血糖,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作者:石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30.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优于PFN内固定,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姜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病学研究生招生复试考核项目的一些思考

    神经病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对初学者的临床思维、基本技能和持续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何在报考者中录取适合从事此专业的研究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本单位招收研究生的心得和经历,认为应该从做人、情商、身体素质、沟通技能、英文听说读写翻译能力、临床基本功、实验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素养、兴趣爱好、撰写与表达能力、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科学、规范、严谨的复试项目设置,更有利于研究生招生工作公平、高效、有序地进行.

    作者:杨新光;龙友明;何毅华;解龙昌;高聪;张文胜;吴钶坪;李文锋;殷建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