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齐红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老年人, 重症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要点.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0例.结果 治疗后,患者尿量、血钾、血钠、SBP、HR、RR、APACHEⅡ 评分低于治疗前,PaO2/FiO2、CO、E/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休克率15.71%,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7.14%,抢救成功率94.29%(66/70),4例死亡患者均死于猝死.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处置猝死,用药需规范,做好尿量、体征等指标检测,调整用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全麻诱导对手术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析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全麻诱导插管对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气管内插管术患者200例.按照舒芬太尼不同浓度及给药速度随机将入选者分成A组(常规注射,浓度5μg/ml,10 s注完,64例)、B组(稀释浓度2.5μg/ml,快速注射,5 s注完,66例)和C组(稀释浓度2.5μg/ml,慢速注射,20 s注完,7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呛咳反应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呛咳反应时间明显高于A、B组,总发生率4.3%,低于A组(46.9%)、B组(48.5%),严重程度也明显比A、B组低(P<0.05);A、B组间呛咳反应时间、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MAP、HR及SpO2水平均无变化(P>0.05).结论 舒芬太尼稀释、慢速注射的给药方式行全麻诱导可明显减缓患者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朱群芳;褚国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心理关怀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关怀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关怀护理模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住院治疗者应用心理关怀护理模式,能提高艾滋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沈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探究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ACE发生情况较对照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情况.

    作者:刘博;李大鹏;赵永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搜集的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5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要素.结果 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0例,占3.5%;年龄越小或者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瘙痒、烦躁,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5个因素是不良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856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无死亡病例,临床用药时,加强临床合理应用与监护,对于具有过敏史、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禁用,结合药物的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合理制定给药方案,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孔玲娟;赵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淋巴瘤中的应用

    目的 集中探讨利妥昔单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因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于我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其中40例接受常规CHOP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在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和血液系统毒性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临床显效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颖;蔡蔚;蒋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患者,根据术后宫腔再粘连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月经恢复率(91.67%)、宫腔形态恢复率(91.67%)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采取雌孕激素+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式,不仅预防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规培医师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级至2016级在肝胆外科轮转的外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80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名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带教,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采用理论和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85.5±3.00)分vs.(70.85±2.47)分]和技能考核成绩[(86.00±2.00)分vs.(70.30±1.7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在学习积极性,临床应变能力,团队意识,腹腔镜下感知能力,腹腔镜技能及带教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可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临床能力,团队意识和腹腔镜技能,有助于规培学员的临床带教.

    作者:金浩;刘会春;鲁正;谈燚;王勇;满忠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30.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优于PFN内固定,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姜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改革初探

    执业医师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但随着近几年执业医师通过率普遍偏低,作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地方性医学院校,提高执业医师通过率是当前首要任务.通过对近几年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院校阶段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重视临床实践教学等是以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前期重要条件.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大量需求,院校应顺应形势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培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寻求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张平;李曼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3例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以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对比两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周、6周创口体积更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2.4±2.1)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创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帮助软组织尽早修复.

    作者:朱月华;朱余龙;丁德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使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抽吸术用于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安全性高.

    作者:王立明;张东辉;杨天高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7例,对照组为2016年1—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护理,研究组为2016年6—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5例,按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的急诊六大病种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走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陈群;王敏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当前现状和初步思考

    本研究收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中的信息及反馈意见,提出改进对策,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培训,提高住院医师正规诊疗流程、内外科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常见病和危重疑难疾病的处理能力,在对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着眼于轮转科室安排、教师带教质量、实践技能、出科考核等方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优良效果打下基础.

    作者:丁金勇;任东成;徐继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模式对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对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腹部术后患者舒适度,并且还能够将其疼痛度减轻.

    作者:陈金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进入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0例手术室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序号法为依据,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93.21±2.13)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2.11±3.11)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医护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人文关怀、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运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其理论与实际情成绩,及各项综合能力.

    作者:宋梅;魏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抑郁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抑郁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84例脑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和对照组(42例,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抑郁状态,并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水平及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抑郁症合并高血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抑郁状态,且安全性高.

    作者:柏林;闫晶晶;王瑞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常规护理运用于对照组,舒适护理运用于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发生性以及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在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和满意程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高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NPPV患者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模式对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根据收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研究组在常规监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舒适度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能缓解NPPV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监护时间.

    作者:庄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4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参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确定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对侧原有硬膜外血肿扩大2例,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形成2例,均二次手术清除;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3例、继发癫痫2例,脑积水2例,无脑脊液切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20例,轻中残2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死亡率20.31%(13/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致残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翁华;朱林;孙伟;吴玉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行前臂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超声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疼痛消失时间(5.12±0.81)min,小于对照组的(6.13±0.97)min(P<0.05);观察组桡神经痛觉消失时间(5.59±1.23)min,短于对照组的(8.13±1.58)min(P<0.05);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区域的痛觉完全阻滞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孙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