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4例临床体会

翁华;朱林;孙伟;吴玉勤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传统骨瓣开颅术, 减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参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确定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对侧原有硬膜外血肿扩大2例,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形成2例,均二次手术清除;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3例、继发癫痫2例,脑积水2例,无脑脊液切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20例,轻中残2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死亡率20.31%(13/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致残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进入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0例手术室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序号法为依据,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93.21±2.13)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2.11±3.11)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医护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人文关怀、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运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其理论与实际情成绩,及各项综合能力.

    作者:宋梅;魏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改革初探

    执业医师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但随着近几年执业医师通过率普遍偏低,作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地方性医学院校,提高执业医师通过率是当前首要任务.通过对近几年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院校阶段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重视临床实践教学等是以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前期重要条件.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大量需求,院校应顺应形势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培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寻求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张平;李曼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儿科见习课的板书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是新生的教学力量,因其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及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有必要.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板书教学能力.板书教学适用范围广,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容易实现且便捷,在见习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课程,见习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极其重要,是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和实践,是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结合儿科见习课实际,旨在探讨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板书教学这一基本能力.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要点.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0例.结果 治疗后,患者尿量、血钾、血钠、SBP、HR、RR、APACHEⅡ 评分低于治疗前,PaO2/FiO2、CO、E/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休克率15.71%,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7.14%,抢救成功率94.29%(66/70),4例死亡患者均死于猝死.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处置猝死,用药需规范,做好尿量、体征等指标检测,调整用药.

    作者:齐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当前现状和初步思考

    本研究收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中的信息及反馈意见,提出改进对策,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培训,提高住院医师正规诊疗流程、内外科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常见病和危重疑难疾病的处理能力,在对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着眼于轮转科室安排、教师带教质量、实践技能、出科考核等方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优良效果打下基础.

    作者:丁金勇;任东成;徐继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联合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吴春园;王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时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治疗的86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67眼,对照组64眼).观察组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正常率、手术成功率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疗效显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张秀艳;齐美华;席桂荣;王振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41.03%,护理工作满意率74.36%,高于对照组35.90%,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吴海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4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参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确定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对侧原有硬膜外血肿扩大2例,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形成2例,均二次手术清除;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3例、继发癫痫2例,脑积水2例,无脑脊液切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20例,轻中残2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死亡率20.31%(13/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致残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翁华;朱林;孙伟;吴玉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改良疼痛量表在产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改良版疼痛量表评估其疼痛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用药及护理方案.方法 将本院妇产科于744例待产孕妇,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每组372例,一般组为其提供传统疼痛评估法判断,并提供一般产程护理,研究组依据VAS疼痛评估表,根据产妇不同症状的表现方式和类型,制定出改良版产程疼痛评估量表,为产妇提供相应的止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接受改良版疼痛评估表,64.52%的产妇在生产期间出现严重程度的内心恐惧感;有15.86%的产妇存在呼吸时及伴随疼痛;灼痛及挤压痛、撕裂痛的分布包括9.14%、5.65%、4.84%.一般组产妇372例中,中度疼痛为151例(40.59%),重度为221例(59.41%).一般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38%,研究组满意度为93.01%,研究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于产妇生产期间采用改良版疼痛评估表判断,并采用适宜的镇痛方式,根据疼痛指标为产妇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大部分产妇经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模式表示满意.

    作者:王琳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分析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均采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B型脑钠肽降低,左室内径减小,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强.

    作者:周文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参与式教学在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改进传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学习兴趣及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提高临床本科生综合素质.方法学生自制上课课件、自主讲课、自制肝脏切片并HE染色,自制精子涂片等,镜下观察,拍照并对实验结果讨论.结果通过自制课件、自主讲课、自制切片与涂片,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课内容并学会石蜡切片与涂片的制作及HE染色方法.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极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显著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任艳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科优势病种规培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媒体结合案例式教学模式,使规培生对妇科的优势病种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规培生入科后让其进行妇科相关知识的视频学习,对4个优势病种自行学习,再结合案例分析使其加深理解,出科前进行优势病种的考试,并对考试结果及错误之处讲解.结果 大部分规培生能接受多媒体联合案例式教学,并由此对妇科优势病种有一定的掌握.结论 多媒体联合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妇科优势病种的规培生教学中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带教老师综合素质.

    作者:张莲群;来婷;郝立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68例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者13例(7.74%);7例(4.17%)为重复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再狭窄者5例(71.43%),2例(28.57%)出现新病变;心绞痛复发者31例(18.45%).经单因素分析得知,患有糖尿病者,使用支架数目较多者及年龄较大者,在治疗后出现心脏事件的几率较大.经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年龄较大、病变血管较多及使用较多的支架数目者,均可增加治疗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在治疗后冠脉机械狭窄发生率较低,其预后有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作者:杨海兵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的14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3例,两组均使用了解痉挛、平喘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增加了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治疗10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恢复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89%,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3.19±0.36)L,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67.32%,观察组分别为(4.02±0.25)L、83.62%;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明显,肺功能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效果突出.

    作者:肖维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及评估

    目的 探究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阴道炎的患者1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复方甲硝唑阴道栓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的疗效以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0%,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发率为12.50%,B组患者复发率为5.00%,B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性阴道炎的患者,给予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且复发率降低.

    作者:李军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创颅内血肿切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切除术对于临床高血压脳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7年4月因高血压脑出血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23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22例采用微创颅内清创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明显,同时术程中耗时较短,在出血量的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刘星;张卫;金浩;朱扬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自拟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通过中药与西药联合对于阑尾周围脓肿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就诊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0例,按照患者用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阑尾周围脓肿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方剂服用,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各自阑尾脓肿消退时间,腹痛消除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阑尾脓肿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退烧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通过使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西药的方式来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以显著地缩短治疗周期并起到良好效果,极大增进患者临床病症改善.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非典型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症状分为非典型症状组(n=34例)和典型症状组(n=42例),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以及内镜表现.结果 年龄方面,非典型症状反流性食管炎以30~49岁人群居多,且≥50岁年龄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典型症状组;临床症状方面,非典型症状组表现为食管相关症状占26.47%,食管外症状73.53%;合并疾病方面,非典型症状组合并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典型症状组(P<0.05).结论 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仅依靠临床症状难以鉴别,需结合其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明确诊断.

    作者:程地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无陪病房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对照法将200例新生儿分为2组,2015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的为干预组.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36%,干预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