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儿科见习课的板书教学能力

张晓波

关键词:青年教师, 儿科, 见习课, 板书, 教学能力
摘要:青年教师是新生的教学力量,因其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及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有必要.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板书教学能力.板书教学适用范围广,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容易实现且便捷,在见习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课程,见习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极其重要,是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和实践,是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结合儿科见习课实际,旨在探讨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板书教学这一基本能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颅内血肿切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切除术对于临床高血压脳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7年4月因高血压脑出血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23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22例采用微创颅内清创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明显,同时术程中耗时较短,在出血量的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刘星;张卫;金浩;朱扬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心内科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从而探讨分级护理方式对于防跌倒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从中随机抽取80名.试验组选取40名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对照组中的4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过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防跌倒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作者:贾红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52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MRI和CT征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在MRI和CT检查中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提高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和确诊的52例患者临床与MRI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各自的征象和比较其优点与不足,以总结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MRI和CT征象规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病的好发部位为腰椎(148个,占64.9%)和胸椎(77个,占33.8%),平均累及(4.16±0.22)个椎体.在显示椎体骨质破坏伴水肿、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破坏、椎管内脓肿、椎小关节破坏、韧带受累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比较,MRI与C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χ2=61.26、277.13、32.69、9.77、33.11、18.30,P均<0.001.结论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征象与诊断价值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优势互补,可全面显示病变范围与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爱廷;郭江博;郭江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析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中分别应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7年2月来本院接收治疗的56例腰胸段脊椎骨折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6例采用跨伤椎固定术,实验组3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术.对比与分析两组术前术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随访3个月的Cobb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实验组的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Cobb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经伤椎固定术对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具有理想疗效,并能提高预后效果,利于畸形矫正和骨折复位,增强固定的稳定性.

    作者:杜晓春;汤同军;丁骁鹏;王义国;胡继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的GCS评分为(6.56±0.35)分,治疗后为(12.92±1.82)分,GCS评分对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后GOS评分分级:1级53.75%,2级31.25%,3级7.5%,4级5.0%,5级2.50%.所有患者中,有3例颅内感染,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3例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较好,神经功能可以明显得到改善.

    作者:汤伟强;许如东;朱浩;严正军;董洪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NPPV患者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模式对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根据收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研究组在常规监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舒适度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能缓解NPPV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监护时间.

    作者:庄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对比分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Child-Pugh B组中PA、ADA、TBA、HA、LN、PC-3浓度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A;Child-Pugh C中PA、ADA、TBA、HA、LN、PC-3浓度明显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项生化指标检验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关系,水平的变化给肝硬化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王正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效果.方法 选取RMPP患儿11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辅以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2水平及T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外周血CRP、CD8+水平均降低,IL-2、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外周血CRP、CD8+均低于对照组,IL-2、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MPP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效率,快速缓解了临床症状与体征,抑制了炎症应激反应,促使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平衡,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

    作者:李海霞;李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无陪病房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对照法将200例新生儿分为2组,2015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的为干预组.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36%,干预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设计

    目的 探讨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设计.方法 收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12月份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207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实验组为103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导管室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平均工作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例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3.2%、医生满意度94.2%,高于对照组83.7%、74.0%,P<0.05;实验组护士平均工作量(1.8±0.4)h/台、少于对照组(2.6±1.1)h/台,手术时间(2.2±0.7)h,短于对照组(3.0±1.5)h,P<0.05;实验组并发症3.9%,低于对照组的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确切,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一定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晓静;付琦;谷永镇;周长琦;杨磊;宋存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施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手足踝外科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定义为传统组;其余46例患者接受小切口手术治疗,定义为小切口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临床恢复效果.结果 分析两组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可有传统组为(18.3±3.7)天,小切口组为(9.7±1.3)天,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传统组为21.7%,小切口组为4.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有效率,传统组为95.7%,小切口组为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的手术治疗用于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减小创口的大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整体不降低治疗有效率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牛克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飞行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

    目的 对飞行员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我中心确诊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飞行员的临床资料40例,对飞行员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40例飞行员中,13例中枕大池囊肿,20例颞部囊肿,左侧小脑半球囊肿4例,右额部囊肿3例;飞行员蛛网膜囊肿直径为1.8~6.5 cm,囊肿直径<3.0 cm的有31例;35例患者脑电图检查正常,5例为边缘状态;10例进行低压舱试验,其中2例检查结果为异常;32例心理测评正常.经航空医学鉴定,31例给予飞行合格,另外9例随访1~3年后,经民航局体检鉴定专家委员会裁定,特许合格,但要求继续进行观察随访.结论 患有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存在失能风险,一旦检查发现为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立即停飞,并接受系统的神经精神检查,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出合适的航空医学鉴定结论.

    作者:刘瑞峰;舒长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多媒体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科优势病种规培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媒体结合案例式教学模式,使规培生对妇科的优势病种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规培生入科后让其进行妇科相关知识的视频学习,对4个优势病种自行学习,再结合案例分析使其加深理解,出科前进行优势病种的考试,并对考试结果及错误之处讲解.结果 大部分规培生能接受多媒体联合案例式教学,并由此对妇科优势病种有一定的掌握.结论 多媒体联合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妇科优势病种的规培生教学中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带教老师综合素质.

    作者:张莲群;来婷;郝立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多模式教学在周围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

    周围神经病教学涉及的解剖知识复杂,疾病种类多,辅助检查专业性强,是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促进医学生们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掌握,本次在教学中尝试引入多模式教学,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解剖、电生理、病理改变形象化,并使学生形成临床、电生理、病理相结合的思维模式.PBL与CBL教学模式则是讨论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分别以问题、临床病例为核心展开讨论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并能使其将理论结合实践,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多模式教学的引用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王韵;胡文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总结呼吸重症患者护理中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6月由我院收治的138例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抗生素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0%,低于对照组的14.49%(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9±7.21)d,住院费用为(10712.51±279.37)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3.57±7.02)d和(16921.77±269.53)元(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 呼吸科是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极高的科室,对呼吸重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和满意度.

    作者:王秀玲;李秀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降低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几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的不良心理情绪起着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作者:王秋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Fibro Touch评判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进行确诊并进行治疗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实验组在抗乙肝病毒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观察对比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因子透明质酸(HA)、IV型前胶原(IV-C)的变化,并使用Fibro Touch对服药前后两组肝脏硬度测量值(LSM)进行测量.结果 服药6个月后,两组的HA及IV-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检测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LSM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较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能够很好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翟东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艾迪注射液和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效果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对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进行胸腔内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肺癌晚期合并恶性胸水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行胸腔内灌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艾迪注射液行胸腔内灌注.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对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行胸腔内灌注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时文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采取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疾病知晓率.结果在开展健康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患者,根据术后宫腔再粘连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月经恢复率(91.67%)、宫腔形态恢复率(91.67%)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采取雌孕激素+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式,不仅预防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