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流变影响的观察

徐文华;潘晴

关键词:奥扎格雷,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研究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流变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等血流变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症状,采用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症状,有助于降低颈动脉斑块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在降低管腔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对降低管腔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6年4—8月使用传统模式对管腔器械的清洗进行管理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1月我院使用细节管理前移模式对管腔器械进行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模式下的管腔器械的返洗率及灭菌后器械的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返洗率为9.69%,灭菌后合格率为97.67%;观察组返洗率为0.71%,灭菌后合格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管腔器械的返洗率,提高灭菌后器械的合格率,进一步保证临床科室的使用安全.

    作者:李宝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化疗与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与探究化疗与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P化疗方案或者GP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的基础上增加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6.67%,与对照组患者30.00%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26.67%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化疗与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王建;万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及其启示

    新时代的临床工作者除了具备必需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具备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文章比较了中、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异同.相比于美国我们医学生科研训练起步晚,缺乏医学前教育和医学教育阶段针对性、系统性科研训练课程(或计划).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医学生教育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的培训也已经在各大医学院校拉开帷幕,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的、结合规范和个性化的医学科研训练模式出台.

    作者:刘佳衡;田娜;王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搜集的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5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要素.结果 85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0例,占3.5%;年龄越小或者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瘙痒、烦躁,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5个因素是不良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856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无死亡病例,临床用药时,加强临床合理应用与监护,对于具有过敏史、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禁用,结合药物的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合理制定给药方案,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孔玲娟;赵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68例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者13例(7.74%);7例(4.17%)为重复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再狭窄者5例(71.43%),2例(28.57%)出现新病变;心绞痛复发者31例(18.45%).经单因素分析得知,患有糖尿病者,使用支架数目较多者及年龄较大者,在治疗后出现心脏事件的几率较大.经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年龄较大、病变血管较多及使用较多的支架数目者,均可增加治疗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在治疗后冠脉机械狭窄发生率较低,其预后有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作者:杨海兵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同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同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出本科室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Herth希望量表、HAMA量表与HAMD量表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各量表的评分结果,分析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HAMA量表与HAMD量表评分和Herth希望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同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可缓解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

    作者:卜聪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常规护理运用于对照组,舒适护理运用于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发生性以及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在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和满意程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高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由我院确诊并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

    作者:林延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行前臂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超声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疼痛消失时间(5.12±0.81)min,小于对照组的(6.13±0.97)min(P<0.05);观察组桡神经痛觉消失时间(5.59±1.23)min,短于对照组的(8.13±1.58)min(P<0.05);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区域的痛觉完全阻滞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孙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症监护室NPPV患者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模式对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根据收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研究组在常规监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舒适度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平均监护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能缓解NPPV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监护时间.

    作者:庄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当前现状和初步思考

    本研究收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中的信息及反馈意见,提出改进对策,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培训,提高住院医师正规诊疗流程、内外科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常见病和危重疑难疾病的处理能力,在对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着眼于轮转科室安排、教师带教质量、实践技能、出科考核等方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优良效果打下基础.

    作者:丁金勇;任东成;徐继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联合在超声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联合在超声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超声科110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2月之前的55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将2014年2月之后的55名实习生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平均笔试成绩、操作成绩及对各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实习生满意度.

    作者:李萍;周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鼻腔填塞模拟教学系统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腔填塞模拟教学系统在住院医师培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83名住院医生纳入分组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法,模拟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模拟教学组的鼻腔填塞操作考核优良率、动手能力及临床操作信心等方面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采用模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住院医师鼻腔填塞操作的能力,缩短培训周期.

    作者:陈东辉;朱敏辉;郑宏良;刘锋;唐海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联合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吴春园;王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无陪病房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对照法将200例新生儿分为2组,2015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的为干预组.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36%,干预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对比分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Child-Pugh B组中PA、ADA、TBA、HA、LN、PC-3浓度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A;Child-Pugh C中PA、ADA、TBA、HA、LN、PC-3浓度明显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项生化指标检验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关系,水平的变化给肝硬化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王正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疗法的结局探讨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的结局.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孕产妇80例,观察组35例中是孕周在30周以内的孕妇,对照组45例是孕周在30~34周的孕妇,两组孕产妇均采用的是期待疗法对症处理,观察妊娠并发症与结局.结果 两组孕产妇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脱落、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有不良结局发生,两组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新生儿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型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临床是可行的,能够效延长终止妊娠的时间.

    作者:徐爱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激光腔内闭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作者:汪海军;徐强;沈涛;黄优华;周瑜;徐元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再加上临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绞痛患者经临床心理护理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并且能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作者:刘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52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MRI和CT征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在MRI和CT检查中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提高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和确诊的52例患者临床与MRI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各自的征象和比较其优点与不足,以总结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MRI和CT征象规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病的好发部位为腰椎(148个,占64.9%)和胸椎(77个,占33.8%),平均累及(4.16±0.22)个椎体.在显示椎体骨质破坏伴水肿、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破坏、椎管内脓肿、椎小关节破坏、韧带受累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比较,MRI与C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χ2=61.26、277.13、32.69、9.77、33.11、18.30,P均<0.001.结论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征象与诊断价值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优势互补,可全面显示病变范围与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爱廷;郭江博;郭江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