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曾辉;胡付聪;陈金金;王振国;韦一

关键词:跟骨骨折, X线, CT,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X线及CT诊断跟骨骨折的相关问题.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X线以及CT诊断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中距下关节骨折患者32例,其中跟骨结节水平骨折占12例,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占8例,前突骨折占7例,载距突骨折占5例;距下关节内骨折患者48例,其中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占26例,跟骨全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占22例.X线检查与CT诊断的准确率为76.25%,100%,其中X线检查出根骨结节水平骨折、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前突骨折、载距突骨折、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跟骨全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准确率分别为75%,75%,71.43%,80%,84.62%,68.18%;CT诊断各类骨折均为100%.结论 X线及CT诊断跟骨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纤颤的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讨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纤颤的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4例,将同时患有心房纤颤的37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将只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4小时和14天的NISS评分和90天后的良好预后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溶栓后NISS评分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NISS评分明优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90天后的良好预后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法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孙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脂血症与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与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60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532例对照组患者TG、TC、LDL-C水平,并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及TG、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瘤性息肉组仅TC水平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进展性腺瘤组TC水平高于非进展性腺瘤组(P<0.05).结论 高脂血症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高TC血症可能与病理类型较差的息肉有关.

    作者:李璐蓉;倪金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术前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化分组,两组各2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术前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72小时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95.00%、满意率100.00%;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俞丽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目的 探讨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共70例,35例观察组均采用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的手术方法,35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后的局部功能:观察组35例中,优23例,良有10例,可2例,优良率94.29%.对照组患者35例中,优20例,良好7例,可8例,优良率77.14%,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峰;韩玉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孕妇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在妊娠早、中、晚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妊娠期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5例孕妇的不同孕期以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TSH、TT3、TT4、FT3、FT4水平.结果 不同孕期的妇女TSH、TT3、TT4、FT3、FT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T3和FT4随着早中晚期的变化血液中含量下降(P<0.05);T3和T4在中期和晚期妇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早期和晚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在不同孕期妇女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各孕期甲状腺功能指标作为临床用药调整的参考依据,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张志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在儿童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在儿童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62例儿童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3个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标准,回顾性分析儿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1~5分各分值点的分布特点.结果在儿童患者中,良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中主要分布在1分和2分;恶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中主要分布在4分和5分.在评分为1、2、4、5这4个分值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值为3时,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判定.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当评分值为3分时,更倾向良性结节,但由于良恶性结节弹性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故当分值为3分时,不能轻易判定为良性,需结合常规超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分析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的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鼻内镜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组行鼻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鼻内镜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窦口开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叶森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例中施予临床护理路径体现出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78例患有胆囊疾病并于2017年1—6月进入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疗法的病例,以随机法作临床依据分组:甲组41例手术病例统一施予临床护理路径,乙组37例施予传统干预,对两组满意率及其术后疼痛水平作综合评估.结果 甲组41例胆囊疾病病例满意率95.12%,乙组37例是64.86%(P<0.05);甲组疼痛水平计(1.40±0.27)分,乙组(4.46±1.19)分(P<0.05).结论 临床给予胆囊疾病病例手术治疗时,施予临床护理路径价值更高.

    作者:周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PICC维护的6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生发生率中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维护依从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秦娟;丁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硫酸沙丁胺醇和茶碱缓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

    目的 探索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缓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抽签化分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和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aCO2(38.48±3.21)mmHg、PaO2(99.65±5.12)mmHg、FEV1/FVC(83.52±3.15)%、FEV1(98.46±1.23)%、总有效率(98.00%)、哮喘持续时间(2.74±1.22)min/次、哮喘发作次数(1.23±0.57)次/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老年哮喘患者实施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刘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天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超过30天的主要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全院住院超过30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472例出院患者中,有2355例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天,占2.1%.年龄、病种、付费方式与住院时间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本身因素、付费方式均影响住院时间,可通过医院完善医疗服务管理流程、提倡双向转诊及日间病房、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制定合理的标准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超过30天患者数量.

    作者:郭璇;李小军;马竟波;曾伟;林继秀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心内直视手术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合并淤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观察2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相关性为0.6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效果更为理想,判断更准确.

    作者: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C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C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校接收消化内科临床学习的在校学生96名进行研究,按照学号尾数单双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名,行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察组48名,行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法(CBL)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成果.结果 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问卷调查表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CBL教学方式实施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作者:张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 给予急性胰腺炎常规护理、妊娠期护理、产后护理、心理护理、恢复期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 对10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金枝;陆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于2014年10月—2017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实施手术,延迟组在发病72 h后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延迟组,早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其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尽量在发病后72 h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少中转开腹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健;李加洲;吴先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症护理中亲情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亲情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入组对象家属愿意配合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亲情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康复率、依从率及家属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鼻喉科重症患者重症护理中实施亲情化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提高康复效果,而且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更满意.

    作者:任秀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1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治疗和分析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病因可循(特发性),少部分可继发于妊娠、分娩、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常见症状为出血,严重出血可引起死亡.本病例特点:患者中年女性,无原发病因及遗传病史可循,以皮下出血为主要表现,查FⅧ因子自身活性明显减低而终确诊为AHA,予以止血及免疫抑制物清除联合治疗(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后复查FⅧ因子活性上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肖思娟;高辉;夏智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治疗效果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与观察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毒素水平变化与RRF(残余肾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针对中大分子有毒物质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RRF(残余肾功能)降低幅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患者应用效果理想,能有效清除血液中毒素,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

    作者:王志强;李瑞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牵引、按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运用双盲法将58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按摩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联合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白小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某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3年变迁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114例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株122株,其中G+菌占比高,G-其次,真菌占比小.患儿G+菌及真菌占比逐年递增,G-菌占比下降.我院新生儿败血症常见G+菌、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均未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院近3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均未见明显变化,建议医师根据患儿血培养及药敏检查结果选择佳抗生素.

    作者:顾春燕;朱荣平;王金秀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