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杨十俊;徐辉;缪华;凌云霄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单侧椎弓根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差异,并随访1年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融合率分别为93.3%、96.7%,均高于对照组86.7%、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机体创伤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临床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内科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导师制;实验组在实施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PBL、SP和案例库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问诊和体格检查、胃镜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郭威;王秀清;王明涛;李国华;裴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和保守治疗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8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53例,使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使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优良率是88.7%,保守治疗组的优良率是69.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使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突出,固定优秀,患者早期能够接受功能锻炼,促进其康复,并发症少,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缺血性肠炎患者中应用血塞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血塞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丹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缺血性肠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腹腔镜治疗的效果,并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少等优点。

    作者:邢焱玲;吴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评价胱抑素C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量61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压及血糖、血脂、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0.83±0.45)mg/L,高于对照组(0.68±0.19)mg/L(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CRP、颈动脉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r=0.653,P<0.001;r=0.556,P<0.001;r=0.266,P=0.038),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53, P=0.049);与其他各指标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CRP、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任海艳;贾纪荣;刘政;闫海鹏;薛小慧;徐媛琴;孙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方法选择812份标本血液、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检测812份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175株,阳性率为21.5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4.00%,革兰阳性菌占43.43%,真菌占12.57%。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菌均较敏感;阿莫西林对对肠球菌较敏感。结论根据药物敏感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王淼;齐弋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腔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需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以及恢复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但观察组手术需时、引流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镜术治疗,能够效改善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张典;张晓;余向东;邱宁;郎保平;肖鹏;靳超;张超;薛金良;蔡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采取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式及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并比较两组5年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5%(5/1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复发率1%(1/100),低于对照组的10%(1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可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瑶强;于福翔;曲瑞新;李中国;陈大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了解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苏强;李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提高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智永;杜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5年7月普外科收治的8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普外科择期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吴晓娟;王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棒在慢性牙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棒在治疗慢性牙周脓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牙周脓肿的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其他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治疗慢性牙周脓肿疗效优于甲硝唑棒,且预后良好。

    作者:马涛;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导管室和心外科被诊断为肺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常规超声和经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左右心房、心室和肺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15例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各心瓣膜形态、活动正常,心腔与大动脉连续正常,房、室间隔无回声中断现象,彩色多普勒心腔内未见异常交通血;2例右肺静脉较粗;1例主动脉瓣少量返流;1例肺动脉略增宽。超声造影显示:注入造影剂后右房、右室显影,4~5个心动周期后左房显影,并可看到造影微泡从肺静脉涌入左房,而非房、室穿隔微泡,之后造影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15例均提示肺动静脉瘘。结论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行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行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70.59%,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运用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卡维地洛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作者:梁魏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彭国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的探究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加发展性照顾护理,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效果较好。

    作者:唐培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时间顺序划分例数相同两组,对比手术室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安全防护平均评分(23.1±1.8)分,高于对照组(18.8±1.7)分(P<0.05)。结论将人员精细安排、风险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将其作为手术室护理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秀梅;刘海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000份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临床检验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中的各种因素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00份接受检验的尿液标本中,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共计32份,不合格率为3.2%,不合格原因中以标本检验不当和采集前的准备不当所占的比例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尿液检验的过程中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发生误差。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规范处理,对于降低尿液分析不合格率,提高实验室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原淑慧;亓志鹏;王喜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方法。方法选取40例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探究,实施优质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改变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39例均表示对护理工作很满意,与护理前进行比较,各项评分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优质护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赵广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防治采取社区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地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社区慢病管理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实施慢病管理具有较好的促进疗效作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控制,而且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突出。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