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刘瑞丽;张明洁
目的:探讨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脑瘫患儿510例,设计调查表,统计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例数、伴随的下肢异常姿势的情况、各相关肌群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9.0%。足内、外翻伴尖足的发生率分别为75.3%和75.2%,足外翻伴下肢外旋者占67.0%,足内翻伴下肢内旋者者46.6%。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增高例数多于其他肌群。结论脑瘫足内、外翻主要由小腿内、外侧肌群肌张力不平衡所致,而下肢旋转也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应用于脑室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3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单一的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方法对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丽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0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以微创保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恢复情况上优于对照组,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更具临床优势。
作者:魏光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 PBL 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中医专业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 PBL 教学模式,对照组接受 LBL 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考核均较对照组提高,P <0.05。结论通过 PBL 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效果较好。
作者:徐丽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0例,对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5.4% vs.75.6%),并且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用药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均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经t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患者遵医行为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洪巧;李婷;韩娜;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手术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和纤维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术后疗效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声带息肉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5±3.2)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术,对照组采用纤维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术。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观察,观察组显效15例,显效率为60%,有效为9例,有效率为36%,无效为1例,无效率4%;对照组显效10例,显效率为40%,有效为8例,有效率为32%,无效为7例,无效率为28%。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常建玉;王宝贵;黄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提高对年轻护士长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科学、有序发展。而年轻护士长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为了有效提高年轻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使交班制度更为规范,同时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等,护理部副主任对其进行全天的跟班督导,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本文重点就此做法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究。
作者:陈春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分析总结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分析可知,实验组发生便秘3例(6.00%),对照组发生便秘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徐英;乌鲁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实验动物中心健康雄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将其分成 A、B、C 三组,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 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受体颈外静脉注入,观察移植后大鼠的存活时间, HE(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B、C两组与A组对比,大鼠平均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两组对比平均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 两组与 A 组移植心脏病理学分级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两组移植心脏病理学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 MSC 能抑制 T 细胞增殖,但在体内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及没有减轻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赵敏;王慧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分析前馈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展开分组。对观察组51例患者选择前馈控制护理的方法;对照组49例患者选择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方面的表现。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较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显著提高,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 <0.05)。结论临床在实施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有效应用前馈控制,终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将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有效证明前馈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永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ICU 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40例临床资料,总结感染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处理。结果脑出血与颅内肿瘤等原发病、入住 ICU 时间较长(≥15 d)、多重耐药性、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及应用至少3种抗生素属于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原因。结论为了尽量减少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及时治疗原发病,同时重视手卫生,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结核超声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对肾结核检查率进行统计,并对超声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定。结果70例肾结核患者,超声检出63例,检出率为90.0%,其中左肾检出率为88.6%(31/35),右肾检出率为89.7%(26/29),双肾检出率高达100%(6/6)。超声图像结果显示:积水形32例,肾节型5例,囊肿型12例,钙化型16例,混合型5例。结论超声诊断肾结核在检出率和声像图临床分型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且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检出率高等优势。
作者:李庆;谢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从培训对象、资质认定、培训过程管理、考核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福建省立医院总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总结了培训的经验和特色,分析了当前总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徐凯;陈愉生;陈雍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七氟醚与丙泊酚在成人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将52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分成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结果两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 S 组(P <0.05)。结论对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的36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择期手术29例,急诊手术7例,近期无大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远期随访28例,1~5年内再出血率3.57%,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蔡锋;朱运海;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 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 DHS(动态髋螺钉稳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其中48例采用 PFNA 内固定,44例采用 DHS 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PFNA 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 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DHS 组,优良率高于 DHS 组。结论 PFNA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材料,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康久杰;李洪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益骨汤联合 TEAS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鲑鱼降钙素治疗)与观察组(鲑鱼降钙素+益骨汤+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VAS 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骨汤联合 TEAS 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时克昌;孔军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观察对比其入室前后焦虑值、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室前后焦虑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4%,两项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丽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7例发热患者根据血培养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外周血 CRP 和 PCT 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对血培养阳性患者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分为革兰染色阳性组和革兰染色阴性组,并进行 CRP 和 PCT 定量检测。结果阳性组 PCT 阳性率(99.16%)高于阴性组(30.61%)(P <0.05);阳性组 CRP 和 PCT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 <0.05);革兰阳性组 PCT 水平(3.48±1.15) ng/ml 低于革兰阴性组(7.08±0.67)ng/ml(P <0.05)。结论 CRP 和PCT 均可作为初步判断血流感染的指标,但 PCT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 PCT 水平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
作者:张佳夫;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