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谢军
目的:建立测定天麻宁眩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 Waters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2:88,v/v),流速:1.0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在0.09734~1.55750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5%(RSD=0.54%)。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天麻宁眩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娜;刘瑞丽;张明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远未普及,有些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树枝状知识构架阶段,容易导致有效信息被遗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人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知识生命体式认知”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体系。给枯燥的医学知识注入活力,就形成“医学知识生命体”,从目标、宏观、微观、纵横、整体、环境、时空等七层境界将“医学知识生命体”的立体概念、位置环境概念及时空概念以多“D”形式进行立体转换思维,可以梳理出较全的有效信息,利于做出正确判断,提高自信心及业务能力。
作者:余舒恩;周竞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术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采用非全身麻醉处理,按护理方法分为采用常规手术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无痛护理的研究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舒适程度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开始起0 h、1 h、2 h、3 h 研究组患者的舒适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无痛手术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舒适程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正常活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薛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并总结如何有效地提高静配中心的药物调配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对我院静配中心既往的药物调配工作进行回顾,分析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先后的改进方法及其效果,总结切实可行的提升药物调配效率的策略。结果通过加强药品核查、灵活运用多种药物调配操作技术,我院的药物调配工作差错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成品质量不断提高。结论规范和改进静配中心的药物调配工作,能够保障医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促进医院各项医疗工作高效开展。
作者:龚如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15例分组,107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结合 DF 化疗的为对照组,108例行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的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临床效率、副作用发生率、1年内死亡率、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显著。
作者:黄国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那些在不断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育工作者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使人们看到改革的希望。本文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针对医学生开设的《学术英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为例,介绍具体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提高对年轻护士长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科学、有序发展。而年轻护士长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为了有效提高年轻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使交班制度更为规范,同时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等,护理部副主任对其进行全天的跟班督导,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本文重点就此做法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究。
作者:陈春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治疗创伤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创造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溶液湿敷创面;观察组则使用红光治疗仪对创面进行红光照射皮损部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2.05%(32/3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光治疗仪治疗创伤性湿疹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湿疹症状、渗出及皮损,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治疗创伤性湿疹的较好方式。
作者:于子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患有肾盂肾炎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Cefperazone and Sulbactam)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讨。方法将95例肾盂肾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5例,研究组患者为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尿培养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肾盂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机械通气治疗 RDS 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后,存活2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 RDS 的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王胜;刘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使用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经验,提高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5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采用环抱式肋骨接骨板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胸痛均显著减轻,胸壁稳定。结论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嘉嘉;林庆胜;吴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分析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应对的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输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的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接受各种成分血液治疗9417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反应率为0.127%。其中,过敏反应10例,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3.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占比16.7%。无溶血反应及其他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低,主要不良反应类型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两种类型,且与孕产史、输血史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对输血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方案和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学习培训。(2)重视有输血史、孕产史和过敏史患者输血时的观察,正确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措施。(3)重视输血前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作者:吴著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医院2015年1~6月接收的37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抗真菌药物及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3728例患者中,44例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占1.1%,发生深部真菌感染28例,占63.6%。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发于肺部及口腔,致病菌种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高危因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肺部及口腔部位,临床中应十分重视真菌感染预防,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冠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32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要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小儿手外科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小儿手外科患儿。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儿分为臂丛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两个组别。臂丛麻醉组采取臂丛麻醉;联合麻醉组采取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麻醉。观察指标:(1)麻醉效果;(2)麻醉不良反应率;(3)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的差异。结果(1)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麻醉效果更高,χ2检验结果 P <0.05;(2)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麻醉不良反应率相似,χ2检验结果 P >0.05;(3)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心率、呼吸、血压更低,t 检验结果P <0.05。结论小儿手外科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乔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开腹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即甲组(n=35,行开腹修补术)、乙组(n=35,行胃大部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手术成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 <0.05)。结论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中,开腹修补术的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孙明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0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8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37.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达到目标计划<5%,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比较(χ2=15.554,P <0.05),经过品管圈的管理,提高了圈内员工的自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热情,使医院的整体护理效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作用效果明显。
作者:鞠红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目前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感染标志物,但其诊断能力受多种因素干扰,为此,本研究前瞻性观察 PCT在不同危重病患者中的表现,以综合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3~9月,连续性纳入危重病患者,主要纳入呼吸科、脑外科、普外科3个科室患者,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测定其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共171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呼吸科75名、脑外科61名、普外科35名,PCT 诊断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3个科室分别为0.78、0.54、0.89,总体患者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9。结论 PCT 在不同种类重症患者中诊断感染能力存在差异,诊断价值:普外科>呼吸科>脑外科,因此,用 PCT 值判断感染应具体分析、动态观察。
作者:敬毅;刘仟;刘建平;刘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与常规手术治疗的比较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方法对268例急腹症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138例和常规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97例,女171例;年龄19~70岁,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为今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2.7%;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手术成功率为79.2%,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组均优于常规手术组(P <0.01)。结论普外科急腹症通过腹腔镜治疗上明显占有优势,它具有切口小、快恢复、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李国权;温养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深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这100例患者均接受喉罩全麻,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10 min 接受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接受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结果实验组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其镇定效果较好,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