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品管圈降低普外科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鞠红宇

关键词:品管圈, 降低, 非计划性拔管率
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0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8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37.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达到目标计划<5%,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比较(χ2=15.554,P <0.05),经过品管圈的管理,提高了圈内员工的自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热情,使医院的整体护理效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作用效果明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环抱式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使用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经验,提高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5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采用环抱式肋骨接骨板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胸痛均显著减轻,胸壁稳定。结论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嘉嘉;林庆胜;吴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分析总结我校2012级三年制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探讨三年制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带教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并针对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解决办法,以提升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兰;曹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分析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应对的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输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的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接受各种成分血液治疗9417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反应率为0.127%。其中,过敏反应10例,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3.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占比16.7%。无溶血反应及其他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低,主要不良反应类型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两种类型,且与孕产史、输血史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对输血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方案和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学习培训。(2)重视有输血史、孕产史和过敏史患者输血时的观察,正确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措施。(3)重视输血前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作者:吴著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thibond线与钛缆用于保留单侧韧带肌肉复合体椎板成形术(PMLC)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 Ethibond 线与钛缆用于 PMLC 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6~12月,65例 CSM 患者随机分 Ethibond 线组和钛缆组行PMLC,比较术前、术后3、12个月的颈部疼痛 VAS 评分、脊髓功能JOA 评分、术前、术后颈椎活动度、过屈/过伸位曲度,CT 观察棘突-椎板愈合情况。结果 Ethibond 线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过屈/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及 VAS 疼痛评分优于钛缆组(P=0.02,0.01,0.03,0.00);棘突-椎板愈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thibond 线和钛缆用于 PMLC,在脊髓功能恢复、保留颈椎运动功能、棘突-椎板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合庆;步国强;于剑;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甲地孕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地孕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86例患者先接受1周期的单独化疗,在第2周期化疗开始前2 d 持续应用甲地孕酮14 d,观察2个周期患者的主要营养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第2周期患者的 KPS 评分明显高于第1周期,体重明显增加,血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第1周期有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改善,但是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甲地孕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多项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削弱化疗对人体的损害,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和顺应性,该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葛康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400例阴道试产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难治性产后出血。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

    作者:孟庆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45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一组为观察组(45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常时间、复常率、TBIL 指标和 ALT 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 TBIL 指标和 ALT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数据更具优势,且观察组患者复常时间和复常率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潘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地屈孕酮与布洛芬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与布洛芬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 E2(静脉血雌二醇)水平变化情况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E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显著。

    作者:曲灵菊;王艳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

    制定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方案,有助于县政府在辖区内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和模拟了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并提供部分建议。

    作者:谷玉红;王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奥硝唑+克林霉素乳膏)与对照组(奥硝唑)。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阴道炎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于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可行性

    目的:对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女性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动态超声的诊断,对比静息状态和模拟排粪状态下测量指标α角、β角、γ角、H 线的差异,并分别计算各自的检出率。结果模拟排粪状态下各测量质量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各超声测量指标α角、β角、γ角、H 线对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有较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石以;李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医学生临床知识与科研思维培养初探

    本课题组在了解了传统医学生的培养模式的弊端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行先临床、再科研、终回归临床的思路,并在医学生的临床培养阶段实行“1:1:1”的培养方案,大大提高了医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科研思路。

    作者:李瑞春;鲍刚;李扩;徐高峰;廉民学;祁磊;刘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化斑益肾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气阴两虚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化斑益肾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气阴两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化斑益肾汤,对照组使用强的松,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主症积分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医主症积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血糖升高、感染及消化道不适等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斑益肾汤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作者:侯红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长。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长方面结果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长,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袁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21株金葡菌的特点分析及抗MRSA方案观察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及抗 MRSA 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某医院检出金葡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现状。结果121株金葡菌中儿科、肾内科占比例较高,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80%;46例 MRSA 检出患者中有42例使用抗菌药物,有效37例(88.10%)。结论该院检出金葡菌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同时该院治疗方案基本符合指南且有效率较高。

    作者:蒋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阻抗无创心排监测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阻抗无创心排监测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连接心电监护,观察组采用胸阻抗无创心排监测。结果麻醉10 min 后、麻醉20 min 后、麻醉30 min 后及扩髓腔后,观察组 CO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液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胸阻抗无创心排监测可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指导术中输液用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万义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手外科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手外科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小儿手外科患儿。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儿分为臂丛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两个组别。臂丛麻醉组采取臂丛麻醉;联合麻醉组采取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麻醉。观察指标:(1)麻醉效果;(2)麻醉不良反应率;(3)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的差异。结果(1)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麻醉效果更高,χ2检验结果 P <0.05;(2)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麻醉不良反应率相似,χ2检验结果 P >0.05;(3)联合麻醉组相比于臂丛麻醉组心率、呼吸、血压更低,t 检验结果P <0.05。结论小儿手外科臂丛麻醉联合异丙酚泵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乔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头部电针透刺用于64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透刺用于64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64例,对选取的患者行头部电针透刺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1%,脑电图异常率为15.62%,同时,患者治疗后的 HAMD 评分和 SD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部电针透刺用于64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32例我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每组各16例患者。A 组采用胰岛素治疗法,B 组在 A 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瑞彤)30 mg/d 用药。A 组和 B 组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经过4周治疗,A 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4.3±2.6)、(45.7±4.8)、(7.6±1.5),B 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7.2±1.6)、(34.6±3.4)、(5.1±1.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体重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明显,且 B 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 A 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改善胰岛 B 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

    作者:曹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