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蓝光疗法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魏晓峰

关键词: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蓝光疗法, 腺苷蛋氨酸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疗法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7例。观察组34例采用蓝光疗法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蓝光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 d、治疗第7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802、11.2115,P<0.01)。结论蓝光疗法联合腺苷蛋氨酸可加速缓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RANKL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中的RANKL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确诊SLE且合并OP的绝经前女性患者26例为OP组,选取无OP的绝经前SLE患者26例为N-OP组,另26例非绝经期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并以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RANKL水平。结果 SLE组RANK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合并OP组与未合并OP组RANK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合并OP组RANKL水平高于未合并OP组(P<0.05)。结论绝经前SLE合并OP患者常伴有血清RANKL水平升高,高RANKL水平可能为绝经前SLE患者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韦芳;黄小林;荣曦;刘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Seminar教学法在肝胆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Seminar是一种倡导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介绍Seminar教学的基本概念,讨论该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Seminar教学在培养肝胆外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锻炼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向化;张潇海;严以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剂量肝素治疗;40例为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FIB、APTT与PLT指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FIB、APTT与PL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FIB含量下降,APTT以及PLT指标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更好。

    作者:张振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胃癌切除手术后肠内外营养对其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王国俊;符洋;刘光辉;叶延伟;张谢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的探讨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施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38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究,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用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作为评判标准,分析针灸施治规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针灸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诊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秦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方式,探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胸腔积水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置管时间2~9 d、平均时间(3.2±0.6)d,感染发生率为0%,3例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引流管脱出,发生率为7.14%。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置管引流顺利,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杜献丽;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永久起搏器且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吗啡、东茛菪碱。冠心病患者术前2 h,给予口服地西泮片等药物,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等情况,使用单级电刀、电凝,控制输出功率为25~35 J,短脉冲放电,关闭胸腔前均给予预防性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6例患者控制起搏模式,其他患者起搏模式未见改变。结论掌握麻醉对永久起搏器的影响作用可降低危险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李正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参和内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结合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确丹参对于骨折愈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钢医院骨科22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急诊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根据丹参使用分为丹参组114例(丹参与加压板亚组、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亚组以及丹参与髓内钉亚组)和内固定组112例(加压钢板固定亚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亚组以及髓内固定亚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以及8周时对比各组间骨痂形成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以后在相同时间点,丹参组的骨痂计分优于内固定组,并且骨折愈合用时、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内固定组,其中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联合内固定能够改善骨折愈合,丹参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以作为胫骨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愈合快。

    作者:董晓强;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88例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常规护理组43例和舒适护理组4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比常规护理组短,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其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有所提升,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理想。

    作者:李亚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1月行手术采取临床全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病例,监测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比较稳定,全麻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升高,全麻2 h后上升(P<0.05),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于疾病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探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进行治疗,并依据术后有无复流情况,分为NSN组14例,NSNN组30例,SN组2例, SNN组20例,并对无复流组与复流组血浆的LDL-C和T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未使用他汀治疗与使用他汀治疗发生无复流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N+NSNN组与SN+NSN组LDL-C和TC水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血脂水平有一定关系,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对无复流现象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血浆胆固醇水平较低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彭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动脉粥样化症状。

    作者:马朝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点提出的新意见,要求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较难在后续工作中承担科研任务,成为个人发展的短板。本文从专科培养角度出发,介绍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临床科研能力的经验。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可实现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胫骨远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胫骨远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对照平分的方式分成A组和B组,各37例,A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采取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架疗效相当,但前者在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存在优势。

    作者:李风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3例,总体治疗有效率92.1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16%)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存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失眠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心律失常次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均心率水平,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徐风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视喉镜并发症发生率27.9%,低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的49.1%,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解剖掌握、操作自信、学习兴趣均高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气管插管教学中,应用可视喉镜能够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加学生的操作自信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掌握解剖。

    作者:詹莎莎;刘炳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硫糖铝联合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硫糖铝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为对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均口服硫糖铝、云南白药粉剂。对照组静脉输入奥美拉唑;观察组静脉输入泮托拉唑,两组均连续用药1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治愈情况、止血疗效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糖铝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