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缝隙连接蛋白4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卢丽利;孙凤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GRACE评分, 冠脉狭窄程度, CX 4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CS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ACS患者8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确诊ACS 70例作为研究组,18例冠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X 43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CX 43高于对照组(P<0.001);STEMI组CX 43水平高于NSTEMI组及UA组(P<0.05);三支病变组CX 43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CX 43与病变程度及GRAC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CX 43增高,且与血管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联合奥沙拉秦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奥沙拉秦,B组给予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77.5%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肠镜下分级和结肠炎症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奥沙拉秦、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用于干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干眼症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干眼症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用于干眼症临床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冯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ICC置管后防止并发症的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

    目的:对患者行PICC置管后的管道维护及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患者对管道的维护和护理方法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照组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置管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做好PICC置管后的管道维护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余为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研究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7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88.89%(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狭窄患者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辉;魏澎涛;韩兴涛;张寒;霍庆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效果显著。

    作者:孙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2015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观察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40/4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46/48)。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射干麻黄汤能够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孙学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47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下降,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良率为76.4%,而微创手术法优良率为93.5%,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几乎无并发症,对于患者身体损伤小。

    作者:高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TEE检查治疗的88例空间隔缺损(VSD)患者资料,对超声监护情况、终手术结果和实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8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到97.7%,封堵成功术后,患者产生胸腔积液现象和心包腔积液现象,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几天后得到缓解,同时左室前后径也减短,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微创封堵术时,采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术后疗效评价以及封堵器的选择有利。

    作者:汤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根据起病症状、过程与体征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疗法给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ortmann评分在15天与22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作者:肖水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下床活动以及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胆结石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110例,给予患者曲唑治疗8个月,对比观察治疗4个月与治疗8个月的疗效。结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7%,治疗8个月的有效率高于治疗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良好,能够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周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剂量肝素治疗;40例为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FIB、APTT与PLT指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FIB、APTT与PL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FIB含量下降,APTT以及PLT指标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更好。

    作者:张振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治疗在胫排骨远端37例严重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胫排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37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7例胫排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实行中医综合治疗,手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JaKim评分标准评价以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中医综合治疗后,37例患者中20例痊愈,10例良好,7例尚可,总的优良率达到81%。全部患者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胫排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实行中医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

    作者:卢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4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腹部超声诊断及阴道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为参考,比较2种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表明,34例异位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29例,宫角妊娠2例,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阴道超声诊断结果确诊33例,1例患者误诊为炎性包块,诊断符合率为97.06%;腹部超声诊断结果确诊27例,3例患者误诊为炎性包块,2例误诊为黄体破裂,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79.41%,2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声像图阳性率高于腹部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诊断正确率较高,可充分减少误诊现象。与腹部超声诊断相比,阴道超声诊断方法在异位妊娠疾病诊断中更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牛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刺廉泉穴不同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针刺廉泉穴不同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廉泉穴浅刺组和廉泉穴深刺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廉泉穴深刺组与廉泉穴浅刺组患者分别采用深刺廉泉及浅刺廉泉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廉泉深刺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廉泉浅刺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度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承惠;赵欲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类患者40例,研究组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单纯性头孢曲松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俞;袁雨;李国峰;褚云影;安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行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上分别采用缬沙坦与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量上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达到更优疗效。

    作者:薛华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安全性与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案,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认知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与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用量小、起效快且阻滞完全,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方式,探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胸腔积水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置管时间2~9 d、平均时间(3.2±0.6)d,感染发生率为0%,3例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引流管脱出,发生率为7.14%。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置管引流顺利,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杜献丽;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