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

韩俞;袁雨;李国峰;褚云影;安亮

关键词:头孢曲松, 小檗碱, 灌肠, 急性细菌性痢疾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类患者40例,研究组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单纯性头孢曲松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门诊LEEP刀治疗的315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12 min,平均手术时间(5.3±2.8)min;出血量2~25 ml,平均出血量(6.7±1.2)ml;4例出现术后宫颈出血,3例患者3个月后复查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严重,经2次LEEP宫颈塑性,结果满意。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廖红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建立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建立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立康复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其应用于康复科,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能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李洪燕;杨韵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联合奥沙拉秦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奥沙拉秦,B组给予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77.5%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肠镜下分级和结肠炎症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奥沙拉秦、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抑郁症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抑郁症患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情感低落、活动减少,思维迟滞、焦虑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达到预期治疗目标。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高疗效。

    作者:孙贤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品质链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手术者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质链的效果。方法借助抽签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乳腺癌手术者112例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应用品质链进行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依次为96.43%、(97.9±1.4)分,对照组为83.93%、(87.1±1.3)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质链护理模式积极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其优质护理的水平,有利于护患友好关系的维持。

    作者:石英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88例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常规护理组43例和舒适护理组4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比常规护理组短,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其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有所提升,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梗诊断中应用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胸前区部位疼痛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急性心梗46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排除急性心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四种心肌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诊断中,采用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准确诊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彭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探索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就外固定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21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14例,良12例,中9例,差5例,总优良率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可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成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了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魏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丁曦;蒋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综合性危机管理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性危机管理应用于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4例我院接收的突发性职业中毒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采取综合性危机管理法,后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危机管理法积极用于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可提高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福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9%进行统计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降压效果显著。

    作者:甄公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志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为加强清洁污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出院手外科创伤污染手术患者病例,共计459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价。结果手部创伤手术感染几率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长短没有关系,P>0.05;而单用药物的感染率为1.66%,联合用药的感染率为4.32%,P<0.05。结论对于手外伤新鲜开放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感染效果,尽量单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作者:樊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CTRP 9及ANP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lq/TNF-Related Protein 9, CTRP 9)、APN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成功进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并于9~12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根据造影结果评价有无支架术后再狭窄。测定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和再次入院造影随访时血清中CTRP 9及ANP水平。结果258例行造影复查的患者中,42例发生靶病变再狭窄(再狭窄组),216例未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基线的和随访时的血清CTRP 9及ANP的水平均降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TRP9及ANP的水平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线的血清CTRP 9及ANP的水平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丽;汤柏赞;李强;邵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药材真伪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半显微鉴定、显微鉴定及性状鉴定法分辨6种中药材的特征,对比三种鉴定方法的优劣。结果性状鉴定具有一定误差;显微鉴定可从细胞结构方面对不同药材进行区分,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半显微鉴定可快速、准确鉴别易混淆药材。结论采用半显微鉴定中药材具有专业要求不高,简便易行,鉴定效果好等优点,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来庆国;来庆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在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疼痛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计100例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米膦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由肺癌骨转移而引起的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强。

    作者:秦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ICC置管后防止并发症的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

    目的:对患者行PICC置管后的管道维护及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患者对管道的维护和护理方法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照组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置管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做好PICC置管后的管道维护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余为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保肝治疗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有效地降低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作者:李俊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西比灵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25.58%,观察组为48.84%,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青民;赵欲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CS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ACS患者8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确诊ACS 70例作为研究组,18例冠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X 43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CX 43高于对照组(P<0.001);STEMI组CX 43水平高于NSTEMI组及UA组(P<0.05);三支病变组CX 43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CX 43与病变程度及GRAC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CX 43增高,且与血管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卢丽利;孙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