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彭艳;王冬玲

关键词:舒适护理, 老年食管癌, 术后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6.7%(26/3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以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进行正常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在产程、出血量以及转剖宫产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操作较简便,可显著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母婴影响较小。

    作者:吴霜婷;牛宇杰;郭彩茹;郭晓静;王琛琛;谢玲君;任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行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心功能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根尖周炎感染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组患者56例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根管填充效果、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复诊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均可用于临床治疗根尖周炎感染,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疼痛持续时间更短,还可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

    作者:李世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10月开始,在血细胞标本检验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将实施前7~9月的标本不合格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10~12月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细胞标本检验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标本的质量。

    作者:郭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关于三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探讨三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结果。方法按《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肾炎清片、济生肾气胶囊、健肾颗粒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研究显示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大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菌落一致,说明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结论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检测三种中药制剂(肾炎清片、济生肾气胶囊、健肾颗粒)中,准确可行,操作简单。

    作者:孟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5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外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8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内外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评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疗效

    目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脊柱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37%、11.6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09%、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树栋;郭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PHN幼儿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积极病因治疗、高频振荡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除进行以上常规治疗外,鼻饲加服西地那非,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PA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aCO2、SaO2和PAP指标下降明显,SaO2升高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作者:单明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耳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不同材料在耳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耳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手术治疗,观察组植入多孔聚乙烯赝复物,对照组植入全听骨赝复物。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听力重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5.0%, 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导听力与骨导听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孔聚乙烯赝复物在耳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夏洪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提高此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我院18例经证实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几乎100%累及骶髂关节,X线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关节面骨质硬化,破坏,以髂侧为主,关节间隙改变下段脊柱呈方形改变。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可有较典型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对于此病的早期发现,减少致残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彩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12例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再充分注重护患沟通技巧。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护理满意度达9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科学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贾笑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为患儿营造和谐、关怀及舒适环境后的满意度为97.50%,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依从率78.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患儿住院期间,为患儿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注重交往礼仪,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刘琼帆;赵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实习护理人员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临床带教。观察两组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护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综合护理评分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儿外科临床带教中效果确切,有效地提高临床带教工作的质量。

    作者:邵丽;刘玲;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脏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系统地探究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的类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术后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2.8%)患者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4例为局部血肿,2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1例为动脉血栓,3例为严重出血;对上述患者行内科保守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严重出血等外周血管并发症,需要尽早发现并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彩丽;汪晓灵;徐显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安排100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各负责10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护理分层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8%及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华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肠道去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3次/d,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体重变化、腹水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疗效相对显著,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

    作者:南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范畴里属于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而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于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及基本技能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培训及老师教学模式的提高等方法。

    作者:江华;尹素改;冯黎;刘胜利;张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21例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50例脊柱创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行微创手术。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微创技术对脊柱创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

    作者:潘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初诊急性肠梗阻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和X线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检查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X线片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检查的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1.82%。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比较高,且有助于对梗阻部位进行定位。

    作者:刘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