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
通过对目前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实际现象进行了记录,对其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两方面进行剖析,总结出了以下观点:(1)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高校教师的“铁饭碗”。(2)教学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3)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发掘他们自身潜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屈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行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心功能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icular helper cels,Tfh)的表达变化,探讨Tfh细胞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SLE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fh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4+CXCR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3+CD4+CXCR5+T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元元;陆杨;唐洁;查成;柴继侠;贺文欣;胡小冬;谢长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SCLC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 d、8 d)。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000mg/m2,第1 d、8 d)和顺铂(40 mg/m2,第1 d、8 d)。每21 d为一个疗程,共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许小伟;郭晓静;王琛琛;郭彩茹;黄磊;牛宇杰;任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补硒治疗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补硒治疗,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上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患者则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肿瘤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培养肿瘤专科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肿瘤专科医师培养的必由之路。放疗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为肿瘤专科住院医师肿瘤放疗知识的培训提供了实践平台,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皈燕;谢力;侯敏;杨玲;李敏;赵妍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根尖周炎感染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组患者56例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根管填充效果、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复诊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均可用于临床治疗根尖周炎感染,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疼痛持续时间更短,还可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
作者:李世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医保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从而减少医保中心拒付医疗费用的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医保结算抽样审核中问题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结果问题数据清单143份,药品方面问题96条,占问题数据67.13%;收费方面问题20条,占问题数据13.98%;检查方面问题27条,占问题数据18.89%。结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保使用范围。
作者:卢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风险管理实施前(2014年6~12月)和风险管理实施后(2015年3~9月)两个时段患者各360例,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分析两组手术室护理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77%,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1%,观察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例投诉事件(2.22%),1例纠纷事件(0.55%),对照组中38例投诉事件(22.11%),35例纠纷(19.4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手术室风险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医务人员可识别、评估、处理及控制风险,大大降低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提高医疗质量及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泉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膀胱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G-1在19例膀胱腺癌,16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膀胱腺癌中AEG-1蛋白阳性率为63.2%,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AEG-1与膀胱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AEG-1有助于了解膀胱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诊断。
作者:赵丽芳;崔东涛;程琦;顾国建;徐松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基础伴随疾病为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分别为6%、2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控制儿童哮喘症状更为肯定,能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车明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脊柱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37%、11.6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09%、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树栋;郭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7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LVEF、LVEDD、LVESD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盐酸曲美他嗪和低分子肝素钠,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云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感染率2.5%、阻塞性黄疸0%、术后出血2.5%,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汁瘘2.5%与对照组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作者:罗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2届在胃肠肿瘤外科学习的临床医学生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学生,观察组予以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比较两组教学后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掌握疾病基本诊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增加肿瘤学习兴趣、增强肿瘤综合治疗理念和增强循证医学理念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应用教学效果较好,成绩和满意度均较理想。
作者:阿不都外力·吾守尔;迪力旦·纳斯尔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临床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对建卡孕妇中首次妊娠并诊断为GDM患者共49例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模式是成立了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护理单元小组,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和2名护士组成。护理干预的内容为患者的血糖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与运动指导等。结果49例GDM患者经过干预护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为91.8%(45/49),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95.9%(47/49)。3例患者诊断为妊高症,1例患者出现产后感染。无死胎、早产儿,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新生儿缺陷。结论以干预小组的形式对GDM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对稳定GDM孕妇的血糖有明显效果,从而达到母婴安全,新生儿健康。
作者:唐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以46例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我院救治的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纳入的所有患儿均为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其中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肺外并发症、25例为单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16例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全面掌握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临床症状,并加强相关指标检测能够为及时诊断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杨丽;赵东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讨论炎琥宁佐治疗晚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1月,72例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在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炎琥宁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加速患儿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娟;王慧;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浆激光治疗前后自发荧光的改变,了解激光治疗对视网膜的损伤程度,指导中浆激光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门诊患者中疑似中浆诊断者常规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OCT检查,漏点位置距黄斑中心凹大于250μm者列入研究行列,拍眼底自发荧光照片。根据患者病程随机分为三组:病程<3个月、病程3~6个月及病程>6个月的患者。分别给予激光治疗。行激光治疗后分别观察第2周、4周、8周、半年、1年的视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进行眼底自发荧光和OCT检查。结果各组均显示激光部位为点片状低荧光,急性中浆除激光造成局部点状低荧光外,余未见明显异常荧光。慢性中浆患者激光治疗后除点状低荧光外异常自发荧光未见消除或有加重现象。视力检查显示病程短者行激光治疗后明显优于慢性中浆患者。自发荧光检查提示急性中浆色素上皮损伤改变优于慢性中浆。结论激光治疗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具有一定的损害;急性中浆进行激光治疗优于慢性中浆。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