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价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

李宏伟

关键词:补硒治疗,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补硒治疗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补硒治疗,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上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患者则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AEG-1在膀胱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膀胱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G-1在19例膀胱腺癌,16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膀胱腺癌中AEG-1蛋白阳性率为63.2%,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AEG-1与膀胱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AEG-1有助于了解膀胱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诊断。

    作者:赵丽芳;崔东涛;程琦;顾国建;徐松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4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恢复时间更短。

    作者:马立学;陈曦;赵巍;孔庆波;赵建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015年某医院医保结算抽样审核问题数据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医保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从而减少医保中心拒付医疗费用的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医保结算抽样审核中问题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结果问题数据清单143份,药品方面问题96条,占问题数据67.13%;收费方面问题20条,占问题数据13.98%;检查方面问题27条,占问题数据18.89%。结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保使用范围。

    作者:卢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以外,再采用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安全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在儿科管理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护理水平,降低不良风险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7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LVEF、LVEDD、LVESD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盐酸曲美他嗪和低分子肝素钠,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云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宫外孕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6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者占94.1%、恐惧占80.9%、孤独占47.1%以及抑郁占76.5%,有95.6%的患者希望能够得到心理护理。结论评估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地消除不良情绪。

    作者:卢伟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带教的内容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事业蓬勃发展,教学医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进修医师带教工作。然而重症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带教工作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方法。本文从带教知识要点、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方法,院感防控,重症伦理,院际协作等方面,总结了作者在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带教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作者:韩锋;王岗;王春亚;王国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来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临床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的患者;观察组手术时间(45.55±9.77)min、术后并发症1.54%、住院时间(4.88±1.23)d低于对照组的(56.45±10.29)min、10.77%、(6.26±1.45)d(P<0.05);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满意98.46%高于对照组87.69%(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够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周期联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周期联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疗效预测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统计观察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史、病变关节严重程度以及各相关检查结果等一般资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结果治疗后91例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1.0%。治疗后患者ESR、CRP等检查结果较前均有所降低。其中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病变关节数量>5处,治疗前压痛关节数>5处的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年龄较大、病变关节数量、治疗前压痛关节数可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疗效预测因素。结论周期联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好转率高。而且,年龄较大、病变关节数量、治疗前压痛关节数可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因素。

    作者:郭宁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案例在超声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在医学生的超声科轮转实习中,我们采用以临床案例为引导的实习带教模式,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其临床感性认识的培养和临床实践能力锻炼,从而提高了超声诊断技术临床实习的效果。

    作者:王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对相关的实践经验以及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的方法与途径。结果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途径与方法较多,途径主要为参与查房与会诊过程,方法包括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开展药品咨询服务等。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且可以选用多样化的形式,便于控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实现临床用药的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李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82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和对照组82例(单用美托洛尔),对比分析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12%)优于对照组(80.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能够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且药物副反应少。

    作者:陈悦;吕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肾脏损伤程度和高血压分级情况分组,进行组内比较胱抑素C的情况。结果肾功能分组的三组患者,肾脏损伤越严重,胱抑素C的指标数越高,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情况分组的三组患者随着血压等级越高,胱抑素C的指标数越高,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检测的结果可以做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沈利;邵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A型行为、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A型行为、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和与研究组配对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A型行为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评分,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强度及总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A型行为问卷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负性事件评分越高,脑血管病发病率越高, A型行为类型与脑血管病有关。

    作者:李杰;方齐;王红菊;闵瑞雪;赵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轻度46例、中度38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ALT水平。结果CHB患者血清FFA水平为(625.63±35.63)mmol/L较对照组升高,并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FFA的水平显著增高,但是经过治疗后CHB组患者的FFA水平为(227.96±12.38)mmol/L,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炎症组间血清FF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FFA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用来判断CHB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和观察治疗的效果。

    作者:林波;申明莉;杜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心得探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心得。方法本次研究病例为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妇科门诊收治的不孕症患者70例,根据数学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在基础体温升高时开始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调周法中药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进行避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调周法具有现代人工周期的治疗特点,又结合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胃镜在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检查+常规手术疗法)与研究组(胃镜检查+胃镜下止血)。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结论胃镜在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洪成春;金花善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10月开始,在血细胞标本检验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将实施前7~9月的标本不合格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10~12月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细胞标本检验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标本的质量。

    作者:郭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应用超声引导在麻醉科深静脉穿刺临床带教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麻醉科深静脉穿刺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实习医师90名,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进行深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解剖盲探法行深静脉穿刺。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2.22%与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深静脉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在麻醉科深静脉穿刺临床带教中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朱珊珊;贾梦醒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对麝香保心丸治疗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6例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再接受麝香保心丸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为、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

    作者:王中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