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敏;刘焱;张姣姣;王云玲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应用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P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以及GH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陈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弱视力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227例为双眼,73例为单眼,总527眼。给予患者综合治疗,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轻度弱视患儿基本痊愈率高于中度弱视患儿,而中度弱视患儿基本痊愈率高于重度弱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患儿的基本痊愈率高于7~10岁患儿,而7~10岁患儿痊愈率高于11~14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注视性质患儿基本痊愈高于旁中心注视性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小儿弱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年龄小的患儿、轻度弱视的患儿、中心注视性质的患儿。
作者:薛金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宫腔粘连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特征,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对宫腔粘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5例经宫腔镜证实为宫腔粘连患者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病例。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部分粘连42例,广泛粘连17例,宫腔正常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90.76%。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有效检查方法,经济,简便,无创,便于多次对比检查,可作为宫腔粘连病变的常规筛查及治疗后评估手段。
作者:陈菊;刘秀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和评价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口服匹多莫德片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的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97.56%vs.80.49%,χ2=4.493,P<0.05)、复发率更低(43.90%vs.70.73%,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口服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何志光;姜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传统保健体育对大学生颈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大学生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颈椎功能锻炼操,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颈椎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开展传统保健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祛痰化瘀法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进程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COPD缓解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祛痰化瘀法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34±0.59)L,高于对照组的(1.82±0.63)L(P<0.05)。结论祛痰化瘀法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具有宣肃肺气、化痰理气、泻热祛淤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卢海阔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针对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一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一期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一期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罗汉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恢复快,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张国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贫血患者病因查找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近10年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1684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86例,研究组898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种类的变化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白血病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三种导致贫血的主要病因。研究组中患者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骨髓描述性诊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找出贫血患者的病因,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对因治疗。
作者:赵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的临床病因学相关内容。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正常的同期进行人工流产的100例早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细胞流式计数方式对ROS进行检测,另外对机体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HIF-a(低氧诱导因子-a)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OS水平721.8 U/mg,高于对照组424.9 U/mg,同时SOD:3.35 U/mg、HIF-a:0.38 U/mg,低于对照组13.07 U/mg、1.59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稽留流产患者的病因学分析中可见其绒毛滋养细胞的氧化水平出现紊乱,同时HIF-a水平降低,这与其出现稽留流产密切相关。
作者:李文莉;邓继红;张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伤寒论》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至今仍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的原则。然而,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秦汉以前中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因此,单纯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是不能全面的理解仲景的学术思想,还必须从“方证相对”和“药症相对”这两个方面理解。“方证相对”和“药证相对”不仅是理解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是临床上执简驭繁、抓主证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运用时先识其“方证”、“药证”,强调抓主证,“有是证(症)便用是方(药)”。每一个“方证”、“药证”都有其特异性的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为若干症状,强调主症运用指征。只要掌握抓主证这一重要原则,就可以在临床上随时变通,选方用药,不惑于心。
作者:盖朋朋;孙志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静脉输液患儿,对其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率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儿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树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肾梗死临床诊断中实施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诊治,且诊断资料齐全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肾脏无异常,5例双侧肾脏影明显增大;单侧、双侧肾梗死分别为6例、7例;累及肾脏共为16侧。结论在急性肾梗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孟飞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术(PCI)进行治疗时,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PCI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的同时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比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慢复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可促进近期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李工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