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观察

甘雨

关键词: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检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若≥3个指标且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30%为观察组;反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改变、死亡率、病残率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对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7%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显著升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在COPD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肺功能。

    作者:周娟;叶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成人麻疹住院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给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体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退热时间、退疹起始时间、基本退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成人麻疹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蔡丙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诊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止咳、平喘、化痰治疗,参照组给予氨溴索,试验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汪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护理组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对比观察并发症出现率,出院时间,出院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护理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与常规组比较出院满意度更高,恢复更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抽取5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25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的药物为α-糜蛋白酶联合抗生素,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法均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效的缓解病情。

    作者:齐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患者85例,给予气管插管期间护理和拔管后呼吸道护理,记录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3%,护理满意率为95.29%。结论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呼吸道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董云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的患者,对获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个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121个结节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111个,常规超声74个,相比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作者:高艳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其分为A1组和A2组,每组26名护理实习生,A1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A2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调查患者对两组实习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A1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低于A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带教老师对A1实习生的满意度较高,与A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6,P<0.05)。结论在医院带教管理中,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蕾;李汝珂;陈万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6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手术总有效率达92.31%(60/65);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4.62%);随访6个月,QOL、PSA、Qmax、PVR以及IPSS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显著。

    作者:毛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阑尾切除术患者140例,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均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金华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矫正及综合训练

    目的:对屈光矫正与综合训练应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100只眼)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对其行屈光矫正与综合训练治疗。结果40例患儿(61只眼)矫正视力超过0.8,17例患儿(34只眼)视力提升超过两行,3例患儿(5只眼)视力提升不明显,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结论研究表明,屈光矫正联合综合训练有助于提升患儿视力。

    作者:王中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界高血压患者中健康指导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于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临界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实验组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并每周进行随访指导,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健康指导能够明显降低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并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

    作者:刘相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对4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治疗临床缓解24例,好转14例,无变化2例。结论本病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反复发作或对激素耐药者配合应用免疫抑制药,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期综合征(PM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12例P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A组患者予以谷维素片治疗,30 mg/次,3次/d。B组患者应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Kupperman评分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治疗前后的促卵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存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促卵泡激素、黄体生存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而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促卵泡激素、黄体生存素水平显著低于A组(P均<0.05),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全部患者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PM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满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杜灵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术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C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54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内固定治疗28例中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3例,外固定架固定26例中C1型10例、C2型14例、 C3型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桡骨远端掌倾角恢复优于外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效评价内固定组优良率89.3%,外固定组优良率7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较好临床疗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效优于外固定架固定,可作为优先选择,临床应结合患者伤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祁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回顾性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包括疼痛护理、用药护理、溶栓护理、支架术后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吕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选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Hcy、IMT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海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征的变化与分析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7%患者年龄在5~18岁间;发病时间以春夏两季为主;临床并发症主要为腮腺肿痛、发热、胰腺炎等。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年龄多为5~18岁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以春夏两季为主,且并发症较多。因此应加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降低感染发病率。

    作者:尹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能够有效缓解肺部啰音以及发热等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