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全奎
目的:对重症化脓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重症化脓性角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来选取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术等针对性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复发率为7.7%,感染复发的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情严重导致眼球摘除,另外2例患者分别再次行板层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成功。结论对重症化脓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实际病情来选取针对性的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眼球摘除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银屑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费用低。
作者:闫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甲泼尼龙辅助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中抽取4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患者在入院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论是在接受治疗期间的相关指标还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王克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宫颈炎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用于宫颈炎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与治疗效果。
作者:闫贵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53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王以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搜集本院呼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7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利福喷丁药物,参照组采取利福平药物,观察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96.0%(24/25)高于参照组81.8%(18/22),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0%(2/25)低于参照组18.2%(4/22),P<0.05;(2)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肺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晓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前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的41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而CT诊断中有39例患者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其余2例患者因发生部位比较特殊并且临床病史不典型而导致误诊,则CT诊断的正确率为95.1%。结论 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对纵隔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观察,并且能够对其属实质性或囊性进行鉴别。
作者:史哲;刘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3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葡萄糖酸锌及贝飞达进行治疗。结果痊愈58例(56.31%),显效22例(21.36%),有效16例(15.53%),无效7例(6.80%),总有效率为93.20%。结论联合葡萄糖酸锌与贝飞达可以有效治疗厌食症患儿。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采取口服血府逐瘀片药物,观察组采取活血通脉汤内服加外用,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好转率对比,观察组(92.0%)高于参照组(82.6%),观察组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好转优于参照组,血糖、血脂值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内服加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恢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
作者:张志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应用HbAl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1)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2)各50例],对其行FBG(空腹血糖)与HbAlc检测,并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作对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1、2患者的FBG、HbAlc均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观察组2,观察组1患者FBG、HbAlc升高比较明显,P<0.05。结论研究表明,HbAlc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莫沙必利和埃索美拉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19例患者选择莫沙必利和埃索美拉唑的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的治疗,比较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莫沙必利和埃索美拉唑的联合治疗,能够减轻病痛,较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作者:董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6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小切口复位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和常规开放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复位髓内钉固定术用于肱骨干骨折治疗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其进行中医辨治,所有患者均使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250 ml,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在所有38例患者中,有效率观察组89.5%,对照组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ALS治疗前总积分为(25.31±5.15)分、治疗后为(31.12±4.05)分,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为(23.11±4.11)分、治疗后为(27.02±3.23)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治,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牟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12周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宋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共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伴发组(n=64)和非伴发组(n=70)。比较两组患者易患因素、X线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结果与非伴发组相比,伴发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发生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吸烟发生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检查显示,伴发组左心室肥大和左右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和14.06%,高于非伴发组10.0%和4.28%的发生率(P均<0.05)。治疗后,与非伴发组相比,伴发组好转比例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及死亡人数增加,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易患因素、左心室肥大及左右心室肥大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治疗转归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应综合考虑进行相关诊断及治疗。
作者:郭睿蓉;吴明;张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探讨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患者组,并抽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两组均于清晨静脉采血以进行抗CCP抗体和RF检测,计算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符合率。结果在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中,患者组在抗CCP抗体和RF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测方法敏感度等价值的比较中可见RF的敏感度略高于抗CCP抗体,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符合率均高于RF,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与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具有诊断价值,但RF更具敏感度,而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检测更具价值,根据两者的不同,联合应用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更具重要意义。
作者:魏善和;吴莉;闫丽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生脉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应用生脉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硝苯地平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3.91%,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沛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采用救肾方治疗对钙代谢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CKD3-5期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 n=30)与加用救肾方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CKD3-5期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0%,高于对照组30%(P<0.05)。两组治疗前BG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CKD3-5期患者采用救肾方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钙代谢,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张国胜;侯小静;朱广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简要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包括动机、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200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