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炎华
目的:探讨杂合型血液净化应用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杂合型血液净化,对照组行单纯血液透析,评价治疗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透析3个月后MMSE、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杂合型血液净化更利于改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纠正营养匮乏状况。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共情护理,分析各自护理方式对两组病例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例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病例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下降的程度小于观察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王金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治疗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cr(肌酐清除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ER(你到蛋白排泄率)、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TC、LDL-C、UAER、VEG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cr指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VEGF水平,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我院于2014年7月开始使用3 D腹腔镜,随着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及更新,腹腔镜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具有分期准确、创伤小、输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及医生所接受。对3D腹腔镜妇科手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作者:吴晓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3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并通过后期电话回访方式统计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积极心理干预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热毒宁注射液组29例(简称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组(27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疗程3~7天,治疗结束后随访3天。结果56例中脱落7例,其中利巴韦林组4例,热毒宁组3例,终有效病例为49例,利巴韦林组23例,热毒宁组26例;热毒宁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毒宁组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热毒宁组有一定的缩短趋势;热毒宁组有1例患儿出现面颊潮红。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具有缩短疱疹消退时间的趋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王汝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心理护理进行研究分析,给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感受。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的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进行护理干预研究,使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提供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敏感、敌对性、精神病等心理问题有很大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提升,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健康,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满意度为8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顾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测方式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5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A、B、C 3组,A组使用培养法检验,B组使用干化学酶法,C组使用镜检法,对3组的检验效果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为92.31%,B组阳性率为73.68%,C组阳性率为76.32%,A组与B组、A组与C组阳性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式中,培养法的效果好,阳性率要高于镜检和干化学酶法。
作者:李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尤瑞克林联合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清热泻火法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接受清热泻火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西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泻火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治疗活动能够缓解症状。
作者:张进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Nacl溶液持续切口浸润;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观察2组进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镇静评分、疼痛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腹手术后切口局部持续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毕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治疗有效20例,有效率91%,死亡2例。结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实行手术治疗,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失活性胰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牟海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是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临床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初阶段,对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带教工作,确保实习效果是教学医院尚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我院临床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对实习教学进行探析。
作者:唐雪鸿;刘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腰背部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直达病变部位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保证了手术疗效;同时保留了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郭瑞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ELISA初筛试验HBcAb结果阳性标本200例,其中HBsAg、HBeAg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94例设为乙肝携带组,HBsAb或HBeAb、HBcAb阳性标本106例设为健康组。分别将待测血清作1:30倍稀释,再用ELISA法进行HBcAb的检测。结果94例乙肝携带组标本稀释后HBcAb结果与原倍结果一致,仍为阳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健康组标本经稀释后21例结果阳性,85例结果阴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LISA法直接稀释检测标本的核心抗体易造成低浓度的标本结果呈现假阴性,造成核心窗口期患者的漏检,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麻烦,也会对安全输血造成很大的隐患,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两对半检测应采用原倍血清进行试验。
作者:康素花;陈俊伟;张春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取环术。按照用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利多卡因,对比两组取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宫颈软化度、取环疼痛程度以及取环术顺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效果明显。
作者: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针对分水岭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塞患者15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支架处再狭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狭窄动脉直径恢复到80%以上,未出现再次梗塞占93.33%,支架处再狭窄占6.67%。结论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塞,可改善患者脑梗塞的现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史岩鹏;王东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