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100例母乳喂养产妇,将所有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幼保健过程中实施母乳喂养的产妇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产妇的满意程度,对于新生儿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焦菊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食道癌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食道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得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情况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分别是(29.00±5.02)分和(29.30±6.3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有效降低不良病症发生率,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崔桃桃;王忠琴;宗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分割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研究组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割放疗。两组鼻咽癌患者放疗完成后均给予5年有效随访,记录其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将数据给予专业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鼻咽癌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放疗后,研究组(n=34)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28例),对照组(n=34)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27例)(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70.59%(24例)、无瘤生存率50.00%(17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61.76%(21例),对照组5年生存率44.12%(15例)、无瘤生存率23.53%(8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29.41%(10例),提示研究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显著提高其远期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安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屈指肌腱鞘内麻醉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64例,均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结果64例患者均一次麻醉成功,麻醉起效时间为20 s~3 min,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1.5±0.21)min;麻醉持续1~4 h,平均麻醉持续时间为(2.1±0.2)h;平均麻醉药物用量为2 ml;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未发生指端缺血、坏死、鞘管感染及屈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指外伤患者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无副作用。
作者:刘继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96例Hp感染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RAC组、OAC组和LAC组,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洁;鲁逊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进行研究,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单独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予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分析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1.0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夏永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1.85%)护理差错,未出现任何护理纠纷,护理总有效率为98.15%(53/54);对照组出现6例(11.11%)护理差错,3例(5.56%)护理纠纷,护理总有效率为83.33%(45/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5%(53/54),优于对照组的79.63%(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
作者:余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对比出院1周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
作者:郑益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验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共800份新鲜尿液标本,所有标本均采用干化学法、镜检法独立进行尿液红、白细胞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例数和检验结果。结果干化学方法检验尿液红、白细胞的准确率同镜检法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化学法对尿液红、白细胞进行检验,会存在假阳性、假阴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隋佳;赵龙;刘晓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为了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骨干医师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技能,我们引用高校教育中的导师制带教法进行培养。从选择导师、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报告书写、撰写综述等多个环节实现“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促进了骨干医师的主动参与。导师制能够使骨干医师获得再学习能力,同时导师自身建设得到强化,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进修医师培养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作者:韩东刚;余珊珊;姜珏;李苗;李小鹏;周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45例ITP患者、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CXCL10的水平。结果激素治疗前ITP患者血清IL-18、CXC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5.126,6.576,P<0.05),治疗后两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10.616,7.399,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IL-18、CXCL10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0.521,0.871,P>0.05),而无效组IL-18的表达水平仍高于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q=6.137,5.867, P<0.05);无效组CXCL10的表达水平同样高于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q=8.933,7.642,P<0.05)。初发未治疗ITP患者血清IL-18、CXCL10表达呈正相关性(r=0.539,P<0.05)。结论 ITP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IL-18、CXCL10的表达水平不同,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在ITP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有望在ITP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依据。
作者:张兴利;吴鹏飞;邱宏春;孔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临床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40~75周岁,LDL-C基线水平平均在4.2 mmol/L 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服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服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分别于治疗前后一个月后观察LDL-C变化并统计LDL<1.8 mmol/L患者比例。结果两组在LDL-C等各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指标优于B组(P<0.05)。A组:LDL<1.8 mmol/L患者比例为72.30%,B组:LDL<1.8 mmol/L患者比例为54.20%,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使更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刘小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实习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00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研究组护生采取临床路径式带教法,对比两组实习学员在带教结束后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具体护理操作情况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护理操作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带教法相比,临床路径式教学能够使实习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操作熟练度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黄静;林细容;苏碧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2年10月~2015年2月满足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的7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便于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立生;袁可;江倩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急诊科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42/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1%(37/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
作者:王丽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敷料换药,观察组则采用新型敷料,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37.2±2.9)d,优于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P<0.05)。结论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护理时间。
作者:胡巧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罗库溴铵预注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全麻下诱导插管的老年患者共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非预注罗库溴铵。给予观察组预注罗库溴铵。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为(111.23±15.15)s,声门暴露I级占90.6%,II级占9.4%,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罗库溴铵预注法能够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李霄兵;马亚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与腮腺术后涎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腮腺手术病例6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手术,使用Focus超声刀完成腮腺手术33例(超刀组),另选取电刀手术30例设为对照(电刀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一致。并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涎瘘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刀组所得出的各项数据均低于传统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腮腺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可减少术后涎瘘的发生。
作者:赵璧;陈娟;杨新华;钱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比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口腔科收治且采用常规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中抽取43例作为常规组,选取同期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的4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种植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种植组临床总有效率、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相比,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且较为安全可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劲松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