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孙洁;鲁逊艳

关键词:拉唑类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成本-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96例Hp感染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RAC组、OAC组和LAC组,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肺汤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应用补肺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处于慢性持续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汤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2个月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呼气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汤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肺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E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病情。

    作者:张艳梅;董鹏达;刘桂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空氧混合仪联合简易呼吸气囊在早产儿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空氧混合仪联合简易呼吸气囊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早产儿抢救中使用空氧混合仪联合呼吸气囊进行复苏,观察复苏效果和预后。结果复苏效果明显,患儿预后良好。结论空氧混合仪联合呼吸气囊作为早产儿复苏抢救装置使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胡菊英;刘敏;周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的5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效果显著。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125I粒子联合氟尿嘧啶缓释粒子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125I粒子联合氟尿嘧啶缓释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125I粒子单纯治疗;观察组采取125I粒子联合氟尿嘧啶缓释粒子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患者采取125I粒子联合氟尿嘧啶缓释粒子可提高疗效。

    作者:赵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匹多莫得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马春玉;张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眩晕宁与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别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加用眩晕宁片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2.5%);血流速度改善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意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4年度本科室38名护士包括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发生在工作繁忙时,跟工作年限成反比,并且加药过程中占比57%,拔针分离针头时,占比31%,输液过程中占比12%。结论针对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关的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宗海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匹多莫德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应用,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一共对6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抗感染治疗,使用止咳化痰和雾化吸入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匹多莫德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用药治疗后,均有较大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喘息以及咳嗽等症状比起对照组改善的幅度更大一些,P<0.05。结论匹多莫德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能够降低患儿反复感染的几率。

    作者:姜淑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5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B超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B超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分为B超组(n=25)和心电组(n=22),比较临床结果。结果心电组经过检查,左室肥厚4例、左室增大2例、主动脉扩张4例,B超检查,左室肥厚18例,左室增大12例,主动脉扩张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的检出率高。

    作者:丁长微;张明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提高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文章撰写能力的教学体会

    临床专升本学生多为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由于职业发展需要有很迫切的文章撰写愿望,但目前他们发表的文章以病例总结性文章为主,总体水平不高,这与他们从事全科临床工作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缺少明确的科研课题、缺乏规范的科研设计及文章撰写培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四年的教学体会针对这4个问题探讨提高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科研文章撰写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王萍;丛敏;刘天会;马红;贾继东;尤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收诊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作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质量,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李雅琼;张婧;王保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究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及实施策略

    绩效考核是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顺利实现管理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已经进行绩效考核,但因为各地方医疗机构的考核标准不一,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传统的行政考核方法,管理人员没有明确考核目标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究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及如何有效实施绩效考核的策略。

    作者:秦敏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序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高嵌体修复无髓磨牙牙体缺损的观察

    目的:评价金属材料制作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的36颗根管治疗后的磨牙进行临床观察,按照牙体缺损部位分为一类洞型缺损和二类洞型缺损,使用钴铬合金制作高嵌体修复。修复完成后0.5年,1.5年及2.5年进行回访观察。结果36例高嵌体除2例观察末期松动外,其余在观察期内未见损坏,基牙未见继发龋及折裂,边缘密合性良好。36例高嵌体牙龈炎发生率无差别。结论钴铬合金制作高嵌体用于根管治疗后的磨牙修复效果较理想,是一种临床疗效较理想的修复形式,但由于本实验观察期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国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的74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李文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成人医学教育中麻醉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麻醉生理学是临床麻醉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麻醉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应需施教,因材施教;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卢娜;白瑞樱;李新娟;王宝英;李超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γT细胞及IL-17、IL-23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与IL-23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ITP的发病机制,为ITP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γδ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 IL-17、IL-23。实验组分正常对照组和ITP组;ITP组分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有效组、无效组);ITP组初始均予地塞米松10 mg/d,此后口服强的松维持并逐渐减量,总疗程1个月。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γδT、IL-17、IL-23分别为(6.41±1.76)%,(43.04±6.10)pg/ml,(34.03±3.64)pg/ml;ITP治疗前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14.90±2.41)%,(76.67±11.86)pg/ml,(63.06±12.08)pg/ml;治疗有效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7.19±1.29)%,(53.95±11.97)pg/ml,(37.12±3.89)pg/ml;治疗无效组:(12.87±2.11)%,(62.51±10.11)pg/ml,(58.42±10.08)pg/m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较正常人高,γδT细胞、IL-17、IL-23参与了ITP的发生发展;ITP患者治疗有效者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下降。

    作者:杨国雷;张复华;凌奕文;牛国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答题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用关节镜行微骨折术对于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治疗的98例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微骨折术组、对照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微骨折术、清理术进行治疗。结果微骨折术组总有效率为89.90%,对照组为7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行微骨折术治疗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淳德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