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义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分割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研究组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割放疗。两组鼻咽癌患者放疗完成后均给予5年有效随访,记录其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将数据给予专业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鼻咽癌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放疗后,研究组(n=34)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28例),对照组(n=34)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27例)(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70.59%(24例)、无瘤生存率50.00%(17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61.76%(21例),对照组5年生存率44.12%(15例)、无瘤生存率23.53%(8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29.41%(10例),提示研究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显著提高其远期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安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3)和临床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临床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7%低于临床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高于临床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6±2.4)d长于临床组平均住院时间(3.5±1.3)d,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向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应用补肺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处于慢性持续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汤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2个月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呼气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汤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肺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E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病情。
作者:张艳梅;董鹏达;刘桂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进行研究,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单独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予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分析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1.0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夏永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小儿高热惊厥30例,均为我院内科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15)与整体、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1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例,重视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缩短惊厥发作时间,加快病情康复意义显著,有较高实施价值。
作者:蒋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颅脑穿刺术中非插管全麻深度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行颅脑穿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来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非插管全麻术的价值。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例非插管全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全麻深度之间呈正相关性,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颅脑穿刺术非插管全麻的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非插管全麻深度的指标。
作者:苏玉强;范晓英;李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名尿毒症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好。
作者: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红藤汤灌肠联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红藤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盆腔治疗仪联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中药灌肠联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方法简便。
作者:黄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观察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麻醉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且在每组均有3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试验组患者,对其应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同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两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中,试验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硬核性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临床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治疗中,采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接受护理干预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1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8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6.25%,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96.2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是71.2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效果,让患者的复发率降低,所以临床中对疗效影响明显。
作者:孙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为了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骨干医师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技能,我们引用高校教育中的导师制带教法进行培养。从选择导师、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报告书写、撰写综述等多个环节实现“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促进了骨干医师的主动参与。导师制能够使骨干医师获得再学习能力,同时导师自身建设得到强化,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进修医师培养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作者:韩东刚;余珊珊;姜珏;李苗;李小鹏;周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厚壁型胆囊癌以及慢性胆囊炎的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中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厚壁胆囊癌患者32例和慢性胆囊炎患者66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CT诊断图像进行分析,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厚壁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胆囊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前者的厚度比后者要大。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粘膜完整率、轮廓清晰度要比厚壁胆囊癌患者要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疾病患者的胆道阻塞几率和位置有差异性,厚壁胆囊癌患者的发生几率比慢性胆囊炎患者要高。结论使用螺旋CT进行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扫描诊断,可以观察到两者的差异性,临床中能够使用该种诊断方式来进行区分鉴别。
作者:王浩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和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奥曲肽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2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1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要比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
作者:闫同庆;陈国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病案导入式(CBS)教学法对肺栓塞(PE)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例临床疑难PE改编成CBS教案,对15名学员应用CBS教学法进行课堂授课,通过教学前后成绩测评、教学效果反馈问卷及教学后自由提问交流三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CBS教学后成绩(8.8±1.0)比教学前成绩(5.6±1.5)提高(P<0.05)。教学效果反馈问卷显示12名(80%)学员对该教学方式表示满意,14名(93%)学员提高PE的鉴别诊断,13名(87%)学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2名(80%)学员增加学习兴趣,10名(67%)学员加深理论的理解。结论 CBS教学法有助于学员提高PE鉴别诊断,提高临床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作者:刘敏龙;张小玲;赵玉杰;吴媛;王国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胃炎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97.96%大于对照组77.5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可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留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食道癌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食道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得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情况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分别是(29.00±5.02)分和(29.30±6.3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有效降低不良病症发生率,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崔桃桃;王忠琴;宗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比分析单、双极微创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HP)的临床效果。方法单极组(58例)、双极组(58例)分别采取单、双极微创电切术处理,对比效果。结果双极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单极组(P<0.05)。结论单、双极微创电切术治疗良性BHP效果基本一致,但双极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94例常规体检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试验组采用静脉采血,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末梢血中的Hb、RBC、Hct、PLT、MCHC水平均低于试验组(P<0.05),WBC、MCV水平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采血方式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数值较末梢采血方式更准确,检验结果更稳定。
作者:陈安青;王海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屈指肌腱鞘内麻醉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64例,均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结果64例患者均一次麻醉成功,麻醉起效时间为20 s~3 min,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1.5±0.21)min;麻醉持续1~4 h,平均麻醉持续时间为(2.1±0.2)h;平均麻醉药物用量为2 ml;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未发生指端缺血、坏死、鞘管感染及屈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指外伤患者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无副作用。
作者:刘继源 刊期: 2015年第24期